正天丸治疗偏头痛(血虚阳亢挟瘀型)40例临床观察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正天丸 临床观察。

偏头痛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笔者以正天丸治疗偏头痛(血虚阳亢挟瘀型)4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观察病例40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年龄18—65岁。近3个月以来,患者每4周头痛发作次数2—6次(含2次和6次),全部患者均符合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标准[1]及2004年1月发布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中的偏头痛诊断标准(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或无先兆的偏头痛)[2]。全部患者中医辨证均为血虚阳亢挟瘀型。主症:头隐痛,或午后加重,或绵绵作痛,胀痛,痛有定处。次症:肢体持续麻木,心烦不宁或失眠,面赤或目赤,口苦,舌质淡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或舌暗红,苔黄,脉弦或弦数。主症必备,兼症具备2项,结合舌象、脉象1项即可诊断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3次。治疗组:服用正天丸(白芍、白芷、川芎、当归、地黄、独活、防风、附子、钩藤、红花、鸡血藤、麻黄、羌活、桃仁和细辛),每次1袋(6g),每日3次(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组疗程均为30d。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经1年随访无复发。显效:头痛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消失。有效:头痛症状不同程度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其他症状好转。无效:治疗前后头痛症状无改变。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