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份制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与启示

摘要: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紧迫升级的需求。

本文通过对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修正持续缺口模型能较好的度量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选择不同的持续缺口模型防御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效果。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股份制银行风险持续缺口管理;管理模式   一、引言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起步比较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明显加快,但随之增加的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定价端的不确定性,对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将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增加,引入介绍有效持续缺口模型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预警。

二、我国股份制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问题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和评估利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是合理运用资产负债组合的利率敏感性缺口,这种方式的风险控制指标相对单一且覆盖范围较低。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未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

然而缺口状况与考察期的长短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不同时长的考察期对应着不同的缺口状况,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显然没有将这种利率潜在选择权风险考虑其中。

我国银行产品特别是存贷款的计息方式决定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回报的现金流相对固定,这相当于两个相互独立的债券组合,其中,利率风险可以运用持续期来进行管理。

持续期是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中现金流的加权到期时间,反映的是现金流和期限相对利率的弹性,持续期越长说明现金流和期限对市场利率变化越敏感,相应的潜在的风险越高。

麦考利持续期是被提出的最早的持续期概念。

一般情况下,当持续缺口大于零时,银行净值价格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化;当持续缺口小于零时,银行净值价值随市场利率变化同升同降;当持续缺口等于零时,利率波动不会对银行净值价值造成影响。

其计算公式为:   D=∑nt=1tCt(1+i)tP   注:D表示持续期;Ct表示第t期发生的现金流;P表示该资产负债的现值;t表示至支付日的时间长度。

麦考利持续期分析缺口优于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方法,其不仅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问题,还将固定利率的中长期资产负债列入考察范围,从而使结果更加全面准确。

但这种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持续期采用一个固定利率去折现债券在到期之前的所有现金流,而在对利率风险的敏感性测量上,对价格和收益率二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只做简单的线性分析,限制了持续期作为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的有效性,仍需做一些调整。

因此,我们引入修正持续期和凸度更精确地描述债券价格对于到期收益率变动的灵敏性。

其定义用公式表示为:   △P/P≈—D*×△y+(1/2)*conv*(△y)^2   从上式可知,对于给定的到期收益率的微小变动,债券价格的相对变动与修正持续期严格对应。

因此,可以说修正持续期是对麦考利持续期进行的修正,这种修正是在考虑了收益率项y的基础上建立的,完善了债券价格对于利率变动得灵敏性。

修正持续期越大,抵抗利率上升风险的能力越弱,而抵抗利率下降风险的能力强;反之,持续期越小则越能抵抗利率上升风险,抵抗利率下降风险的能力弱。

持续缺口能够较好用来衡量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之间持续期的差距,其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DGAp=DA—μDL   其中DGAP为持续缺口,μ为资产负债率。

持续缺口能够反映银行资产净值利率风险的暴露程度,如果持续缺口为正。

此时资产价值比负债价值对利率上升的变动更为敏感,银行净值相应减少。

三、我国股份制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分析   依据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数据披露的状况,本文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数据选取,并得到分析结果如下:   2010年基准利率调整频繁,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累计分别下降1.89%和2.16%。

这轮非对称降息有缩小银行存贷利差的作用,在此周期,相对来说光大银行持续缺口较大,利率下降使其资产净值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招商银行持续缺口较小,利率下降导致的资产净值增加幅度有限;2011—2013年期间央行频繁升息,存贷款基准利率都有较大幅度上调,上调幅度均为1.25%。

在这三年期间,光大银行持续缺口有较大幅度的缩小,尤其是在在2011年和2012年,持续缺口一度为负,利率弹性出现明显减少,利率的上升有效控制了该行资产净值减少的幅度,同时,在期间内招商银行持续缺口变化幅度不大:自2014年开始,重新进入降息通道,连续两次降息后存贷款基准利率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5%和0.56%,因此光大银行持续缺口随之大幅增加,利率的下降使得该行资产净值重新出现较大增长。

从上述实践效果可见,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结合自身特征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了持续缺口防御,均得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其中招商银行采取的静态防御符合其零售业务的定位,因为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操控性,能够严格锁定使利率风险损失。

动态防御则更符合光大银行的实际情况,这种方式有利于银行在不同的利率变动周期,在利率风险免疫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然而动态防御的成功实施有一定前提条件:一是能够准确判断利率走势变动,二是依据准确的利率走势及时调整资产负债久期,三是传导调节机制必须高效顺畅,因此动态防御较静态防御而言操作难度更高。

四、管理模式建议   近年来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方式不断更新,相应的资产负债也日益多样化,此时持续缺口防御尤为重要。

商业银行需要在精确计算各项业务持续期的基础上,不断跟进对持续缺口变化的监测,通过多手段管理的方式来达到资产负债持续期的匹配,严格控制好资产净值利率风险水平。

同时,应逐步加快持续期的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的步伐,提高利率走势判断水平,充分评估利率周期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及规模,通过对持续缺口的逆周期调节来达到银行净值的最大化目标。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紫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J].时代金融,2013(9).   [2] 田晖.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中国银行,2013(10).   [3] 李维,徐诗华.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4(2).   [4] 胡娟.持续期管理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启示[J].知识经济,2014(8).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