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说中国话,难在哪里?: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

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二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河北展演周活动由回顾展、论坛、音乐会和辞书首发4大板块构成。

在7月1日举行的论坛中,参加展演周的各支交响乐团长及音乐界相关人士就中国交响乐现状展开讨论。

中国交响乐作品为何低人一等?   被誉为世界语言的交响乐中国却走入了“语言不通”的窘境。

作曲家刘�说,中国拥有交响乐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演奏贝多芬、莫扎特,更重要的是要讲“中国话”。

他举例说,郭文景的《狂人日记》在荷兰演出时,其中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打击乐节奏令外国人演奏起来非常困难。

为此,郭文景说,如果有困难我可以改得容易一些。

对方赶紧说:“千万不要改,我们保证一点不错地打出来。

”而国内许多乐团排练中国作品就不如排练外国作品认真,仿佛中国作品就低人一等。

河南演艺集团董事长、作曲家周虹也曾遇到过如此窘境:1989年,他的首次个人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举行,当时的一支国字号乐团负责排练

乐团只给了他4个单元的排练时间,相比于排练西方经典名作,这样的时间少得可怜。

相比来说,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对待本国作曲家作品可以说要“自私”得多了。

交响乐团长一个人的事?   由于没有场地,排练在一个闷热的仓库里进行,8台电风扇“嗡嗡”吹着热风,演奏员和指挥尽管汗流浃背但依然坚持。

这就是河北交响乐团2005年排练原创作品《英雄河北》时的条件。

这样的例子在国内并不少见。

摆在河北交响乐团长齐大伟面前的还不只这些,这位MBA出身的团长半道出家接了交响乐团这一摊事,从上任那天起就被资金短缺、人才短缺、没有演出场地等问题所困扰。

河北交响乐团指挥多年的张艺打趣道,在中国能当交响乐团长的都不是一般人物,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老板,上至音乐家下至观众,都统统能摆平。

刘�也戏称,在中国好像交响乐的发展“合着里外里全玩团长一个人。

”   对此,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也深有感触。

几年前,他去山西参加作曲家李秉衡的作品音乐会,由于没有音乐厅,山西交响乐团只得在一个歌舞厅里演奏。

“我对主管文化的副省长说,你们山西出了这么多煤却连个音乐厅都没有,能不能拿出一点钱来扶持一下交响乐?”2008年,傅庚辰去哈尔滨调查,看到哈尔滨交响乐团的排练补助只有每天8块钱让他痛心不已。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一直呼吁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对高雅音乐的扶持、依然四处奔走,力图为交响乐做一点实事。

面对困难,中国交响乐人依然在坚持。

辽宁交响乐团长孟欣的话非常实在:“困难永远存在,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困难总是需要人去克服的。

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不能保证手里的乐团能有多大程度的提高,但至少要争取保持住乐团的水平不下滑。

”      链接   6月30日至7月15日,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暨第二届中国交响音乐季――河北展演周在石家庄举行。

6月30日晚,开幕音乐会河北省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

演出开始前,“中国交响乐世纪回顾展”在音乐厅前厅陈列,我国第一部中国交响乐辞书――《中国交响音乐博览》首发式隆重举行。

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傅庚辰、作曲家杜鸣心等出席首发式。

开幕音乐会由东道主河北交响乐团担纲,该团首席指挥张艺执棒。

按照展演周惯例,所有参加展演乐团必须全部演奏中国作品,还要有新作品

河北交响乐团的演出曲目包括香港青年作曲家莫健儿创作的竹笛协奏曲《竹影婆娑》、刘�创作的琵琶与乐队《台湾民谣抒情组曲》、80后作曲家陈皓创作的乐队协奏曲《望向星空》和鲍元恺创作的管弦乐组曲《烽火素描》,《竹影婆娑》和《望向星空》分别是世界首演和中国首演。

在接下来的展演中,指挥家张椿和、姜金一、汤沐海和杨力将分别携青岛、山西、河南和天津等交响乐团相继登场,5场音乐会将共计上演47部(段)中国作品,联合推出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华北盛宴。

张蕾。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