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药研究近况

【关键词】 尿路感染;淋证;湿热;综述。

尿路感染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在泌尿系统生长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慢性炎症反应。由于女性尿路解剖生理特点,细菌容易侵入;同时妇科疾患、妊娠期、产后及性生活时的性激素变化等均易引发尿路感染1] 。随着年龄的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证实,65~70岁的妇女菌尿的发生率是15%~20%,而8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率为20%~50%[2] 。大约有25%的急性膀胱炎可发展为复发性尿路感染,其中1.3在3个月内有复发或再感染,75%~80%在第1次感染2年内有复发[3] 。现将近几年在本病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属中医“淋证”范畴。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的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4] 。病因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或病久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所致,其病位在肾与膀胱。辨证应首先辨明其类别,再辨证候之虚实。一般而论,初起和急性发作期多属膀胱湿热实证;病久正气虚弱,邪气湿热未尽,多为正虚邪恋的虚实夹杂证[5] 。女性年届七七,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气不足,人体调节阴阳平 衡的功能衰退。感受湿热疫毒之气,或多食辛热肥 甘之品,或嗜酒太过,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秽浊之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发而为淋。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年老久病体弱,以及劳累过度,房事不节,均可导致脾肾亏虚,脾虚则中气下陷,肾虚则下元不固,故而小便淋沥不已。

2 辨证论治。

岳沛芬治疗中老年女性泌感经验[6] 中将病证分型用药如下:肝郁肾虚型,基本方:柴胡20g,党参5g,黄芩5g,半夏15g,生地10g,山茱萸10g,山药10g,泽泻10g,牡丹皮10g,茯苓10g,蓄20g;肾阴虚型,猪苓汤加减: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8g,阿胶9g(烊化兑服),滑石12g。加减化裁:尿浊或带下绿脓者,加萆30g;合并盆腔炎者,需加清热解毒活血药,如败酱草、鸡血藤等;大便干燥加麻仁、郁李仁;治疗过程中尿常规检查正常,仍有尿道不适,排尿不畅,加女贞子、旱莲草。

舒惠荃治疗中老年女性尿感经验 [7] 中将病证分型用药如下:脾肾气虚。参苓白术散加味,药物组成:党参、白术、黄芪、山药茯苓、枸杞子、菟丝子、杜仲、薏苡仁、山茱萸、车前草、石苇、赤芍、炙甘草;肝肾阴虚。知柏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女真子、旱墨莲、车前草、益母草;气阴两虚。参苓白术散合二至丸加味,药物组成:山药、西洋参、黄芪、猪苓、薏苡仁、麦冬、女贞子、旱墨莲、白茅根、车前草、石韦、益母草、白芍、甘草。

郭尊辉、郭洪源在妇女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5] 中将病证分型用药如下:湿热毒血型。药物组成:金银花、生地、生地榆、白茅根、石韦、蓄、瞿麦、牡丹皮、黄芪、大黄、小蓟、山栀子、竹叶;湿热毒浊型。药物组成:苍术、黄柏、石韦、薏米、赤茯苓、土茯苓、半夏、厚朴、泽兰;气机阻滞型。药物组成:柴胡、白芍、枳壳、石韦、沉香、夏枯草、合欢花、山栀子、琥珀、荔枝核、生甘草、五灵脂;正虚邪恋型。药物组成:山药茯苓泽泻、太子参、泽兰、土茯苓石韦、菟丝子、益母草、肉苁蓉。

3 专病专方。

老年患者由于肾气渐虚,正虚于内。孙颖[8] 用八珍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伴血尿者加小蓟15g,紫珠草10g,牡丹皮10g;尿频、遗尿者加山药30g,益智仁15g,山茱萸25g。故用八珍汤治疗考虑在急性感染时急则治标,以祛邪为主的治疗原则,同时考虑老年正虚的特点,顾护正气。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