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方法创新

[摘要]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8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同时选取35例健康成人编入健康组。

观察患者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及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

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结果 观察患者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PASI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4周时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两组患者TNF—及IL—2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IL—4及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TNF—及IL—2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IL—4及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IL—4水平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对照组TNF—、IL—2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及健康组(P0.01),IL—4及IL—10明显低于观察组及健康组(P0.01)。

结论 白芍总苷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使用具有调节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炎症因子紊乱、减轻皮损及提高治疗效果的优点。

[关键词] 白芍总苷复方氟米松软膏;寻常性银屑病   [中图分类号] R758.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4—13—04   银屑病属于皮肤科常见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包括寻常性、脓疱型、红皮病型及关节病型四种,其中以寻常型最为常见[1]。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的特点,给患者生活及社会交往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对于银屑病的病因尚未有同一认识,包括有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异常免疫介导因素、内分泌因素及精神神经因素[2]。

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银屑病可减轻皮损,但易复发,疗效不够令人满意[3]。

银屑病属于中医白疕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为风邪客于腠里,血失所养所致[4]。

白芍总苷胶囊为中药白芍根提取物。

白芍具有养血治风功效,而白芍总苷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5]。

因此本研究采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复方氟米松如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为提高银屑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由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医学论文和本科毕业 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病例来源于我院皮肤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共81例。

纳入研究病例均符合《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2008版[6])中关于寻常型银屑病诊断标准;排除心肝肾功能异常、感染性疾病、高血压或代谢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观察组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58.6)岁,平均病程(9.62.7)个月;对照组共40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38.9)岁,平均病程(9.12.9)个月。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及病程等基线资料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成人共35例作为健康组,其中共有男20例,女15例。

1.2 治疗方法   观察患者给予白芍总苷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

具体为白芍总苷胶囊(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H20055058)600mg/次,3次/d。

同时于皮损处涂抹复方氟米松软膏(香港澳美制药厂,HC20100009),2次/d。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复方氟米松软膏,用法与观察组相同。

以上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PASI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7] 根据两组患者皮损面积及皮损炎症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及治疗8周时对两组患者进行PASI评分,并根据PASI分值变化计算疗效指数并评价疗效。

1.3.2 炎症因子检测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mL离心吸取血清后送检。

检测内容包括IL—2、IL—4、IL—10及TNF—。

1.3.3 不良反应统计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及例数,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同组患者不同检测时间计量资料检验先采用方差分析。

两组患者计量资料检验应用t检验。

单向等级计数资料采用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检验组间不同等级分布差异,样本率比较采用x2检验。

检验水准设定为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变化对比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PA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PASI值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同组中不同治疗时间点PASI值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PASI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具体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变化对比   结果显示,在治疗4周时,观察治疗有效率为43.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27.50%。

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分布差异及治疗有效率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观察治疗有效率为82.9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7.50%,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分布差异及治疗有效率上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变化对比   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IL—2及TNF—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IL—4及IL—10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L—2及TN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IL—4及IL—10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治疗后IL—4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IL—10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IL—2及TN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IL—4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

具体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41例患者中,3例出现肝功能轻度异常(7.32%),主要表现为谷丙及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治疗结束7d后复查转氨酶恢复正常,1例出现一过性轻度腹痛(2.44%),2例出现轻度腹泻(4.8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3%;对照组中仅出现1例轻度腹泻(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