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文化:中国母亲文化

发现母亲文化      母亲是谁?母亲在哪?母亲为什么生养我?母亲活着为什么?母亲的心思如何?母亲的爱在哪?母亲的幸福是什么?母亲最期盼什么?母亲愿意为我分担什么?无论我身在何处母亲牵挂是什么?此时母亲的身体?爱?操心?牵挂?幸福?困惑?也许此时的母亲在彼岸。

没有任何一个人没有母亲没有人可以割舍与母亲的关系,母亲给予我们肉身,母亲我们精神

母亲最普通,母亲最特殊,母亲最近,母亲最远,母亲最慈,母亲最严。

”多人都误解母亲,就像我们经常伤害知己一样,母亲总是无怨无悔的保护着我们,总是有那么多不孝子女奔赴各处。

有的人甚至一生埋藏对母亲的怨恨,就像《唐山大地震》电影中方登对母亲元妮的痛恨,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被伤害、最容易被遗忘、最容易收获悲伤的人。

为了寻找每个人自己真实的母亲、有情的母亲、悲伤的母亲、幸福的母亲

本刊编辑部在母亲文化中,期盼和读者诸君,一起走进自己久违的母亲世界,就像我们曾经是那么亲近的生活在她的体内,和她一起呼吸,一起心跳,一起悲喜。

在痛苦的分娩中,寻找母亲,发现母亲,轻轻掬起那熟悉又陌生的脸,喃喃的说声:真的,真的,我爱你!   山,没有母亲的爱高;   海,没有母亲的爱深;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   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   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   云朵,没有母亲的爱洁白;   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

母亲文化的历史      我国古代最早的韵书之一《广雅》(三国魏人张揖编)对“母”字的解释是:“母,牧也。

言育养子也。

”“牧”直意为“放牧”,是一个有过程持续的动词,强调了在母亲的职责中长期的“育”更高于“养”,也很好地诠释了母亲这一角色的意义。

因此,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对于子女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

母亲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

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出后,生存环境依然十分恶劣,需要以群体的形式来对抗外部压力。

这时,温婉、慈爱、宽厚的母亲,便本能地成了这个群体的中心,这就是母系社会。

母亲肩负着生儿育女和管理氏族内外事务的重任。

在那样一个年代,母性的温柔宽厚成了人类最具安全感的精神支柱,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

我国最古老的姓都从“女”旁。

如黄帝姬姓,炎帝姜姓,虞舜姚姓,“姓”字从“女”从“生”,姓即是“源于同一女性始祖的族属的共同标志”。

这便是母亲人类文化史上最原始的记录,母亲文化人类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先进的母亲文化      母亲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种文化要素的复合。

母亲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概念。

文化生于母亲,动于母亲,兴于母亲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母亲直接或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文化精神深刻的影响下一代。

母亲文化精神是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是爱,是温柔和宽恕,以母爱为核心的文化精神,构建了一个宏大的母亲文化体系。

母亲文化内涵      文化作为人类思维成果和行为方式,涵盖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文物典章、宗教习俗等许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是母亲文化内涵

人是一种文化动物,不同的人身上的文化内涵存在差异。

有的人身上健康向上的文化元素多一些,另外一些人身上可能受低级、庸俗文化的影响较大。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人的心灵的。

从性别的角度切入,女性有别于男性的特征,是母亲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

文化层面上,女性文化要求给予母亲这一角色给予文化界定。

女性文化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女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变成男人的,而是在一个充满了出人头地的竞争与冲突的男性世界中,追求个体灵魂的高贵、独特和内在性。

文化生于母亲   动于母亲      不少人认为文化等同于学历,在各类传媒中可以见到和听到这样的说法:“我母亲没有文化,她希望我们成为有文化的人,她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读书,使我们拿到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等这类感恩的报道。

孰不知母亲才是人类文化母体和命脉所在,多年来女性争取拼命地在男性世界里与他们争高低,使女性本体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母亲这一角色被严重淡化了。

母亲文化是用以中和男性世界的野蛮和征服之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母亲文化既能体现现代女性文化的需求,同时又从男性创造出的抽象的概念文化中抽身出来,返回到具体的个体中,以恢复人们对于事物的微妙差别和独特性质的认识,以此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对生命、对自然的态度,以享受的方式拥有自己,建立男女平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世界上每个母亲都是英雄”“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母亲永远的牵挂”这两句话最能体现母亲文化的深度、广度,是大爱的文化内涵

母亲文化成为女性文化的根文化,才能使女性文化是有精神的脊梁。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