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摘要】微文化的形成,为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文化载体。

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下,教育者主导地位逐渐缺失,使得微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面临严峻之困境。

基于此,必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实现微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微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融合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掀起了信息时代的新变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手段顺势而生,并凭借其及时性,互动性及自主性等优点成为主流信息的宣传平台,受到了广大年轻受众的喜爱,大学生作为年轻受众的主要群?w,通过微博及微信等传播媒介表达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观点或者发表自身生活的点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话语自由权。

现今,传统思政教育手段和流程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主流价值观将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

基于此,利用各种微文化表现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让微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融合,是微时代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微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困境   作为我国新生的文化,微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微博和微信为例,据相关的新闻指出,经调查,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微博月活跃用户数已经突破了3亿大关。

以“微”为主体的文化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具有两面性,如前面所言,微文化必将成为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微文化也会给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挑战,直接削弱思想政治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而这也正是微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困境所在。

具体来看,微文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信息来源不再以教育者为中心   在微文化得到大力发展和传播的背景下,其所发布和分享的信息早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束缚和限制,所有的使用者在使用微文化这个新兴媒介进行信息分享和传播时地位都是平等一致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信息来源的渠道已经不再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中心,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

这意味着在微文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授的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严肃性可能被逐渐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言堂”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学生利用微博、微信可以及时了解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进而直接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媒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要信息交流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引导提供了新的机遇。

但从实然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媒介渠道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相关内容,使得其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传播者,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也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的权威性。

随着微文化传播和应用,我国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渠道突破了传统信息文化传播的限制,逐渐向平民化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和思政工作者引流主流价值的功能。

而国外媒体正式利用了这一特点向我国高校学生渗透和传播西方文化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了我国大学生思想状态。

(二)教育模式的转变   教育模式不再以教育者为中心,也直接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从本质上来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在吸收我国现今思政思想的同时,渗透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健康的,正确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保证这一教学目标能够有效的得以实现,我国高校采取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中心,通过课堂知识传授、榜样激励、说服教育等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和接受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受到重视和体现,无法从根本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并不成熟,微文化尚未形成,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没有产生以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中心,而学生由于没有畅通的表达渠道,只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而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质的飞跃,在设备普及、应用丰富、网速提升、资费下降的叠加作用下,以微博,微信为主要渠道的微文化新媒体媒介应运而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主客体地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他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去验证相关理论知识的真伪。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改变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知识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主体,摆脱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和限制,让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去做,保证授课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及时性,平等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微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   在微时代背景之下,微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在于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将授课内容与微博,微信等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进行有机的融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而要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具体的工作。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微文化素质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者都应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主导性的角色,这是必然的,也是其他主体无法取代的角色。

而在传统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授课之前,往往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精细的筛选,以过滤出健康、积极的信息。

但在微文化时代,大学生可以及时关注各类热点话题,掌握各类时政热点的最新动态,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还是一味地以灌输式或说服式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难以得到学生的接受与支持。

基于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逐步提高自身的微文化素质,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建议由学校开展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向他们宣传微博、微信的使用方式以及微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让思想政治教育者特别是年纪稍大的思想政治教师接受微文化,积极利用新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可以保持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二)积极利用微博,与学生加强互动   在微文化语境之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具体来看,可以充分利用微博互动性较强的特点,让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开展和谐对话。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师生双方是缺少沟通和互动的。

由此,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开通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微博,并在微博上公布与其相关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微博的形式与老师加强沟通和交流。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份的频繁转换,也可以让学生及时将在网上收集到的其他观点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与此同时,微博简洁、操作方便的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符,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微博与学生进行沟通,有助于淡化其老师的身份,从而消除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隔阂,让学生能够积极地、主动地配合授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微公益实践活动,提升话语权   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还要结合微文化,积极开展与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在这方面,微公益活动为实现微文化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可能。

作为微文化的一种类型,微公益指的成本较低的公益活动,其具有低门槛、低成本、平民化的特征。

建议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组织微公益实践活动,比如节约一滴水、捡拾一张垃圾纸、1元爱心捐赠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公益精神,并将在实践活动中心得体会形成实践报告,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

如此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又让学生在公益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话语权。

三、结束语   目前,已经进入微文化时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顺应此趋势,适时做出调整,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对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