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永不褪色的经典之作

摘要:一个新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至少要经历三年的时间去磨炼。

编辑要有踏下心来做书的定力和不断求知的欲望,并非一蹴而就。

做书时碰到问题是常见不过的事,找选题、找作者、找画者可能是最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感到如释重负。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童书 名家经典 编辑手记   2013年夏天,告别了七年的大学生活,我应聘进入出版社少儿编辑部工作。

我清晰地记得第一天入职,老社长嘱咐我们的话:“一个新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至少要经历三年的时间去磨炼。

编辑要有踏下心来做书的定力和不断求知的欲望,并非一蹴而就。

”这些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在策划《非常小子马鸣加选题之前,我跟着老编辑做了二十本童书,有校园故事、童话和幻想小说等,其中多为儿童文学名家经典作品,受益良多。

我在心里立下了做书的标尺,时刻把好内容质量关。

做书时碰到问题是常见不过的事,找选题、找作者、找画者可能是最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感到如释重负。

一、永不褪色经典之作   初遇马鸣加是在2014年冬天,每逢寒暑假,帮助侄子选书是我的必备功课,家里人总会笑着说这是职业屙性决定的应担负的责任。

马鸣加”也是在这个时候闯入了我的视线。

我和侄子一口气读完了整个系列,淘气的马鸣加故事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都能找得到自己身边的那个“马鸣加”。

他调皮而又善良,他遇到的问题也许是你我童年一样会碰到的“天大”的难题,不过不管有多困难,都打不倒聪明的马鸣加

这些难题现在想起来,会让人忍俊不禁。

我查找了和马鸣加相关的各种材料。

在国内早期原创校园儿童文学里,《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淘气包马小跳》《非常小子马鸣加》等作品堪称经典,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非常小子马鸣加》经历了十余年的市场检验,积累了较好的读者口碑,其中某些章节被选人上海小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影响力广泛。

但纵观全国童书市场,马鸣加被熟知的范围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其他城市熟知度有限,我意识到这套书还有较大的市场可开发。

我找到身边同事和朋友的孩子,倾听孩子们对马鸣加的评价。

他们的第一感受更坚定了我对本文的判断和把握,我确信,马鸣加故事经得住时间的检验。

二、遇见“马鸣加”   郑春华老师众多代表作品中包括《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非常小子马鸣加》两个系列。

当初组建“国内大奖书系”项目时,我也在积极组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那是第一次和郑春华老师取得联系。

作为一个新编辑,和作家沟通难免会紧张、胆怯,我发短信给郑老师介绍我的身份,并说明组稿意向。

因版权未到期等原因,《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单本选集未能编入国内大奖书系里,但正是这次约稿的机遇,让我在一个月后等到了《非常小子马鸣加》。

我记得那天晚上郑老师发来短信和我讨论“马鸣加”时的心情,我整个人兴奋地快要飞起来,好不容易把自己压在了凳子上,静下心来听电话那头郑老师温柔的话语。

经过选题论证、市场销售数据调研和原有版本分析,以此为选题会的数据论证支撑,我做了图书整体策划构想。

因为前期做了较为充分的论证准备,选题顺利通过。

就这样,我正式签下了《非常小子马鸣加》三年的图书版权。

三、规整故事结构   接下来的时间我集中精力研读文本,试图找到图书内容开发的切入点。

马鸣加故事很有带入感,我会常常被他的淘气逗得捧腹大笑,也被他的善良感染落泪。

这样一个平常又特别的男孩子,我如何去呈现他和好朋友丁转转、毛毛虫、庄纯纯度过的这段温暖的小学时光?   翻阅以前出版的版本,故事的排列顺序和原始文稿一致。

每个故事主题独立,围绕家庭和学校发生的事件展开,讲到马鸣加三年级毕业告一段落。

我想,能否以马鸣加上小学的时间线为主线编排文稿,挑出有明确时间点的故事突出时间的划分?我把所有小故事打乱顺序重新阅读、归纳,把每一篇故事特点做好标注,连成时间线:《第一天上学》—《放寒假喽》《开学第一天》(一年级下学期)—《“三八”妇女节》—《六一节的愿望》—《二年级的护旗手》……直到马鸣加故事最后一篇《别了,三年级》,将100篇故事编排完成。

我想,时间线是明线,马鸣加的成长是暗线,时间的变化画出了孩子们的成长印记,这些能从编排的故事线索里真切感受到。

记得那晚编辑好第100篇故事,看着眼前一摞由凌乱到规整的书稿,我不舍地回想着马鸣加淘气的样子,心里暖暖的,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夜已深,距离合同签约已过去了三个月。

此前出版的《非常小子马鸣加》插图是由画家姚红老师手绘创作的,“马鸣加”的形象活泼灵动,贴合当下儿童的审美趣味,深入人心。

我辗转找到了姚老师,看得到姚老师繁忙工作背后的辛苦和操劳,我理解她委婉拒绝的原因。

我不忍心放弃,又再一次争取。

也许姚老师被我的真诚和唠叨打动了,终于在确定好版权相?P事宜后,姚老师带领她的研究生蔡宇,来完成马鸣加彩色插图的绘制。

在原有黑白底稿的基础上,重新手绘勾画线稿,一笔笔勾画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周围场景处理得极尽细致,搭配水彩上色,整个插画风格明朗活泼。

为了保证每一幅图画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我们放慢了绘制的进度,力求达到我们期待的效果。

在绘制插图、设计封面的同一时间,我加紧写作封面文案。

从拿到书稿的一刻起,我手边就放着一个小本子,读稿子过程中的感触随手记下来:马鸣加的性格特点、马鸣加遇到的烦恼和麻烦事、马鸣加又想出了哪些在家长看来“人小鬼大”的主意……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成为文案里的珍贵元素。

简要、吸引人的封面宣传语是封面文案的核心部分,我找来了《非常小子马鸣加》相关材料,包括小读者读后感,作家创作手记和名家书评等,换一个角度来审视作品。

老师写过一篇后记――《“马鸣加”就是长大以后的“大头儿子”》,记录了创作马鸣加系列背后的故事

作家正是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之后,写下了“马鸣加”的故事,它们某种程度上是来自作者家庭的生活体验。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侧重于表现幼儿时期父子问的爱与陪伴,随着孩子的长大,“大头儿子”的形象定格在儿童幼年的记忆中,“马鸣加”接续了孩子们上小学后的成长经历。

把握住“大头儿子”和“马鸣加”成长的线索,我开始精打细磨初步确定的宣传语,找发行、找客户讨论意见,到小读者、家长、教师群体中试探反响,最终确定为“长大的大头儿子上学记”,拉近“马鸣加”和小读者们的距离。

做一本书,就好比做一个项目,编辑就是项目经理人,把控着每一个环节,确保准确无误。

除了编辑加工文稿和文案创作,其实编辑还要做很多细小而不值得称道的工作。

例如和美编讨论、设计“马鸣加”每一幅插画在文中的位置:插图的角度、大小、是否对开摆放,是否需要镜像等技术处理,做到文、图合理搭配,求得艺术美感。

又如印前质检,编辑需要通读文稿,一字一句查找疏漏,文图颜色核对等细节审读。

直到印厂监印最后环节,校正封面和内文印刷纸样,核准签字…一拿到样书审核无误以后,心里的石头才总算落了地。

四、策划营销方案   《非常小子马鸣加》拼音版全集共十册,分三辑上市,每辑间隔3个月左右,使得新书系列给读者持续关注的期待。

除了给供货商提供马鸣加图书信息和宣传资料之外,我做了一份《小编说书》PPT,更直观地铺展开新书情况,马鸣加编辑中随手记录的内容,也可以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

同时,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是向读者发布新书书讯的有效平台,也可及时推送和马鸣加系列相关的营销软文和作家动态。

非常小子马鸣加》系列除了地面店、网店营销外,作家进校园的读书分享会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应。

每年出版社会邀请郑春华老师走进校园,给同学们分享阅读和写作经验,马鸣加故事和小学生生活贴得最近,孩子非常喜欢马鸣加,有关“大头儿子”和“马鸣加”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吸引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让他们爱上阅读和写作。

源于校园讲座带回的反馈,《非常小子马鸣加》拼音版全集上市后,随即出版了马鸣加纯文字版全集套装,满足了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

每每和郑春华老师走进校园,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亲手做的马鸣加海报、明信片、泥塑等小礼物,簇拥着跑到我们面前,我的心头总会涌起阵阵暖意和小小的自豪感,做编辑所有的辛劳此时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编辑的工作一直在路上,每一刻的景致都不尽相同,我期待和每一本优秀童书的不期而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