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问题和策略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是常见的慢性病毒感染性传染病,全世界约有5%的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我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0万~3000万例[1]。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已知病毒持续复制和机体免疫清除反应是发病的两个基本因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根本手段,使病毒复制得到抑制,减轻肝炎症状,减缓肝硬化发生的进展,降低肝癌的发生率。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耐药作用和复发率较高,因此本研究结合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并探讨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肝炎科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22~58岁,平均(35.25.7)岁。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和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的标准。入选条件:血清HBVDNA1105拷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介于正常值上限的2~10倍。排除标准: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②有严重心、肺、脑、骨髓等器官、系统疾病者;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病史者;④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者,包括其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血吸虫病、代谢性肝病以及代偿期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⑤有癫痫、抑郁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和肝功能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论文代写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博路定,中美施贵宝公司)0.5 mg/次,口服,1次/d,联合胸腺肽1(日达仙,Patheon Italia S.p.A)1.6 mg/次,皮下注射,2次/周,共48次,观察48周;对照组仅给予恩替卡韦0.5 mg/次,口服,1次/d,观察48周。两组均配以基础保肝、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使用优利特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生化学指标,采用上海科华生物科技酶免试剂测定法(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美国ABI7500核酸扩增仪定量核酸扩增(PCR)技术测定HBVDNA含量。检测值下限为1103拷贝/m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毒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58.06%,对照组为2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HBeAg/HBeAb转换率为38.71%,对照组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BVDNA率、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用药后第2周,治疗组中出现1例双下肢皮肤瘙痒,无皮疹,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期间未停用抗病毒药物;余未见特殊不良反应,均完成规定疗程。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免疫系统改变引起肝细胞损伤,主要破坏Tc受染肝细胞,淋巴细胞直接攻击肝细胞引起炎性反应的发生,肝细胞损害和炎性反应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由于机体免疫能力的差异,引起不同的肝炎类型。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细胞、特异性细胞功能低下,应答反应不能发生,所以治疗往往不能有效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采用抗病毒结合免疫调节治疗,效果良好。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首要目标是将复制活跃感染状态转为静止状态,这样能有效降低肝癌的发生率。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需要长期过程,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复杂的、进展性的疾病,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和制订治疗方案时要根据患者病毒、宿主、治疗应答、药物的特性等各种因素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治疗期间、停药后密切监察和随访。《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明确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感染、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抑制病毒复制,减缓肝硬化发生等情况。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恩替卡韦是2005年3月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基本适应证为有活动性复制和血清学或肝组织学炎症指标的成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是一种2—戊环脱氧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在细胞内可转化为三磷酸盐,从三个环节与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竞争性抑制病毒复制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的启动、前基因组RNA逆转录为负链DNA以及HBV DNA正链的合成[4]。需要3个以上的位点同时突变才能产生耐药,4年内耐药发生率1%[5]。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要求疗程1年,停药指征可参考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原则。临床研究发现,恩替卡韦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具有药物耐受性好、能快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安全性好等特点,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主要缺点是停药后病毒学复发率高。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达到停药标准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耐药率也会逐渐升高,因此,联合免疫调节剂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方向,经临床验证两者能发挥协同作用[6]。 胸腺肽1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是胸腺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对促进机体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促进T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增加T细胞的前置数量,具有多种生物调节功能,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分化和成熟,并可促进病毒感染细胞表达抗原,有利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同时抑制肝细胞的凋亡及Fas基因表达,从而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恩替卡韦胸腺肽1的抗病毒作用机制不同,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恩替卡韦可快速、强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胸腺肽1能增强发育中的淋巴细胞抗凋亡能力,降低血清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对重建或修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阻断肝功能损害的恶性循环、提高存活率等发挥良好作用[7]。刘文涛等[8]报道拉米夫定与胸腺肽1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早期转换率。还有研究认为恩替卡韦胸腺肽1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促进HBeAg阴转和HBeAg/抗HBe早期转换[9—10]。彭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