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视域下海岛城郊渔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在海岛农村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文化“软实力”的积淀是幸福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调研发现,盐仓街道农渔村党员和城市社区居民党员党员总数的75.03%,两新组织党员和机关事业党委党员党员总数的21.11%,该四类党员党员总数的96.14%;非户籍人口占盐仓街道(36.95%)定海区(19.86%)舟山市(17.39%);盐仓街道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外来人口占比超过市平均水平。对此,海岛社区文化建设要立足社区实际,深入分析社区人口学、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特殊情况,构建以党建为引领,颇具特色的海岛社区文化建设体系。

[关键词]渔农村;城镇化;社区文化;党建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持续发展、长治久安,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7年,十九大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城郊演变为城区、农村演变为新城郊,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因素也随之发生剧烈变化,海岛农村问题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舟山市是群岛建制的地级市,目前共有416个社区,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海岛农村振兴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将“美丽群岛幸福社区建设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鉴于此,笔者以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盐仓街道为例,对海岛社区文化建设进行初步调研,以期为海岛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社区文化“软实力”的积淀提供基础材料。

1 调研实施。

1.1 问卷调查。

针对此次调研,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并深入盐仓街道社区进行调研。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50%。调研涉及的主要问题有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概况,社区社会经济文化基本状况,居民社区文化建设的诉求,幸福社区满意度等。受访居民中,男性占比58.97%,女性占比41.03%;其中本地居民占56.41%,外来居民43.59%。

1.2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各项目受访者所占百分比,并对具体项目进行排序、比较、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海岛社区党群联动下社区文化建设基本现状调研

2.1.1 盐仓街道基层党组和党员队伍的基本概况调研调研可知,盐仓街道目前中国共产党员人数占街道总人数的4.56%;社区正式党员数占党员总数的97.16%,预备党员占2.84%。从党员人数的组成来看,农渔村党员(68.90%)两新组织党员(15.66%)城市社区居民党员(6.13%)机关事业单位党员(5.45%)网上支部党员(2.84%)新居民党员(1.02%)。其中“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是指各类非国有集体独资的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统称。从党组织的基本形式来看,目前盐仓街道有各类党组织50个,党员服务中心5个;其中,基层党委占8%,商会党委占2%,基层党总支占4%,基层党支部占32%,网上支部占2%,两新党支部占42%,机关事业党支部占8%,新居民党支部占2%。访谈可知,盐仓街道社区积极推进“兼合党支部”建设社区党员同时服务于所在单位和居住社区,经常性地参与到相应社区的日常管理、文化建设、志愿服务等工作中去,他们既是社区居民又是社区服务者。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作为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者。调研发现,农渔村党员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60周岁以下的农渔村党员占46.08%,农渔村党员和城市社区居民党员党员总数的75.03%,两新组织党员和机关事业党委党员党员总数的21.11%,该四类党员党员总数的96.14%。笔者认为,目前社区党员队伍组成相对稳定,主要以正式党员为主,均是社区内各行各业的可靠力量,人员覆盖农渔村居民、城市社区居民、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使党建为引领的社区文化建设联动机制具备了组织条件和现实可行性。

2.1.2 盐仓街道经济社会基本现状调研盐仓街道位于舟山市定海区主城区之外,属于典型的城郊农村融合区域,社会经济各领域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盐仓街道把握发展契机,以其独特的优势迸发出强劲的活力。当前,盐仓街道集大陆连岛高速出入口、汽车客运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为一体,成为舟山市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区,正逐渐演化为定海区副中心。

盐仓街道坚持生态发展观,稳步推进基础农业,坚持科学规划,兼顾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推出“快乐农+”惠农新模式,致力于将农业社区打造成城市后花园,有效整合“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和“农业+扶贫”三大模式,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在解决“三农”问题方面成绩显著,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盐仓街道积极推进现代商贸服务业中心建设,立足地理区位、产业优势,以城市空间拓展和产业互补为切入点,进而实现与主城区的融合發展,着力培育建设以商业为核心,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城市商业运营模式。盐仓街道抓住发展机遇,稳步推进农业和服务业发展,统筹兼顾工业发展,以港口码头、基础工业为补充,构建区域综合发展格局。

盐仓街道党建为引领,全方位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独辟蹊径走军民融合之路,打造了双拥文化品牌,其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走在本市前列。一方面,盐仓街道融合舟山海岛本土文化,以“军嫂驿站”、“军民+公益”、“文化+创意红色爱国教育基地”为载体,将社区打造成军地连心桥,广泛开展“军民鱼水一家亲”系列社会活动,社区居民爱国、爱党、爱社区精神强烈,双拥工作与社区治理工作相得益彰;另一方面,盐仓街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抓手,凝练下辖七个社区的各自特色,推进“一社一品”文化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党群联动社区服务机制,以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治理,推进人文港城建设

2.1.3 盐仓街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调研。根据中国统计局和2018年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可知,非户籍人口占比盐仓街道(36.95%)定海区(19.86%)舟山市(17.39%);老年人口占比盐仓街道(31.5%)舟山市(27.81%)定海区(25.5%)。根据舟山市《2017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发现,老年化系数比普陀区岱山县(30.54%)普陀区嵊泗县(26.83%)普陀区(26.48%)定海区(26.33%)。另据报道,2018年舟山市共有外来人口占17.39%,老年人口占27.81%;自2000年以来,舟山市户籍人口呈减少趋势,且出生率远低于全国10.94%的水平,人口自然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分析发现,从人口学角度来看,舟山市本身面临极大挑战,而盐仓街道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凸出,其外来人口比例超过市平均水平,呈现出独特的人口学特征。

调研可知,盐仓街道位于定海主城区之外,地处城乡接合部,下辖的7个社区中,其中5个是农村合并、组建、撤并而成,2个社区是小区组成,以其出入便捷、房租低廉、房价较低、社会功能健全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聚居、置业;也有受访者认为,盐仓街道地理区位以及教育水平仅次于定海、临城、沈家门、东港等主城区,优于本市其他地区。盐仓街道产业发展落后,故户籍人口人才流失严重,户籍人口年轻人大量升学、外迁,而本地各产业从业人员又由外迁而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盐仓街道具备了独有的人口学特征,其中社区居民整体学历水平较低也是盐仓街道的又一特征。受访者认为,街道社区农村人口比例高,多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收入来源有限,实际消费能力较低,而消费情况、教育情况等因素间接地影响着社区文化建设

2.2 盐仓街道居民海岛社区文化建设基本态度调研

受访者是否知晓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情况来看,明确知晓的占23.08%,有所知晓的占69.23%,不知晓的占7.69%。从受访者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开展频率的直观印象来看,认为频率很高的占15.39%,频率一般的占69.23%,频率很低15.38%。从受访者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来看,经常参与的占15.38%,偶尔参加的占53.85%,从未参加的占30.77%。从受访者社区文化活动的需求程度看,84.62%的受访者希望社区能经常开展各类文化建设活动,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文艺表演类、知识讲座与培训、兴趣类、体育类等。

受访者社区居住环境满意情况来看,满意的占84.62%,不满意的占15.38%;就对社区基础设施满意度而言,满意的占84.61%,不满意的占15.39%;受访者主要关注点是生态绿化、环境卫生、噪音污染、生活便捷程度等问题。调研组邀请受访者社区幸福感进行自评,评分0~100分,分数越高幸福感越强,结果发现91~100分的占15.38%、81~90分的占69.23%、61~79分的各占15.39%,受访者认为影响社区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有舒适的居住环境、社区文化气息浓厚、家庭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充足的休闲时间等。

3 对策与建议。

3.1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构筑幸福和谐的海岛社区

一是要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地方政府要科学规划,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海岛农村问题,努力将海岛社区建成极具特色的幸福社区。二是要重视人文“软实力”的积淀,依托舟山市全面建设海上花园式国际人文港城的目标,针对各社区,地方政府要精心定位、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并配套相应政策、法规,助力海岛幸福社区建设。三是要凸出重点,凝练特色,着力解决幸福和谐的海岛社区建设中的重点问题、特殊问题,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树立社区品牌,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幸福社区建设中来。

3.2 立足海岛农村实际,构筑极具特色的海岛社区文化体系。

一是要以人为本,各社区要精细分析本区域居民人口学特征,构建适合本社区居民实际情况的社區文化建设体系,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建设项目为抓手,精准把握社区居民的实际诉求,广泛动员和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提升居民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实现社区文化为人服务的目的。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一支懂社区、懂老百姓、懂文化社区管理服务队伍,积极探索“党建+”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徐爱华.浙江舟山:建设美丽群岛上的“幸福社区”[J].中国民政,2018(19):54—55.

[2] 刘新伟.浅议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内生动力的途径[J].科技资讯,2012(34):206—206.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