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谨防被保健品忽悠了】忽悠老年人买保健品

【作者按】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保健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市场的巨大商机催生了一大批保健品生产企业,其中混杂着一些为了追求超额利润而采取各种不法手段,夸大做各种虚假宣传,甚至兜售假冒伪劣产品,欺骗老年消费者的不法企业……      前不久,笔者接待了一名50多岁的女性患者,手中提着400多元的“药品”,说是推销这种药的人检查后说她血压高,给她降压降脂的,让笔者看看是否适合她服用。

笔者给她测量了血压,血压不高,化验血脂等也正常。

再看那些“药品”,分明是保健品

笔者明确地告诉她,她被别人忽悠了。

花样繁多的“忽悠术”      1.目前最常用的忽悠术,是以请“专家”进行健康讲座的名义,夸大吹嘘产品的神奇功效,忽悠老年人购买产品

2.三四人为一组,一张桌子,一台测压仪或其他测试仪器,桌子后坐着一位以“专家”自居的“白大褂”,以免费测试为诱饵,以虚高的测试结果唬人骗人;或以“名医”义诊为幌子,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哄骗老人购买产品

3.在公园、广场等人多的地方或老人集中的健身场所,发放各式各样小广告或杂志样刊物,让老人受骗上当;或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贪便宜的老年人

4.在社区活动中心,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衣,跑前跑后,热心地为人测血糖、量血压,引诱老人上当;或以追踪随访的名义到家推销产品

5.采用“免费抽奖”“会员制”打折等方法促销,吸引老人购买

6.组织“免费旅游”,靠“托”自身说法、夸大吹嘘引起轰动效应,欺骗大家争相购买

科学认识保健品      我国卫生部1996 年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有多种调节功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不以治疗为目的。

目前国内市场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两大类:营养型保健品和辅助治疗保健品

保健品姓“食”不姓“药”,虽然它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如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促进生长发育和抗疲劳等,但它不能治疗疾病。

任何保健品吹嘘治疗作用,都是骗人和非法的,老年人千万不可上当。

理性使用保健品      1.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不可随意停用治疗药物而改用保健品

待病情基本稳定后,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选用保健品辅助调理。

2.若街头免费检测说您血压、血脂、血糖等有问题,最好先到医院检查验证,然后再考虑是否购买

3. 保健食品适于特定人群,要看身体是否需要,不是越贵越好。

购买时最好选择大厂家生产的保健品,购买前要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明确该产品有何保健作用,是否适合自己服用。

功效过于夸大,甚至百病全治则不要相信;需看清文号标志,辨别真伪,可向售货员索取该产品的批准证书和批准文号,国产是卫食健字,进口是卫食进字;产品包装上应印有一个蓝色的保健食品标志,俗称“蓝草帽”。

要看出厂日期和保质期,若产品过期,不要选购。

购买时要索取并保留购物凭证,一旦发现销售有欺骗、欺诈行为,可采取维权措施。

老年保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认保健品,忽略身体锻炼和精神调理。

此外,子女要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不要让保健品销售人员钻了老人缺少关爱的空子。

卫生、工商等部门也要加强监管,杜绝销售伪劣假冒产品等欺诈行为,防止并减少消费者上当受骗。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