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其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作者:黄贤,李艳,罗文玲,邓全好。

【关键词】 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手术是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可复发[1],而随着复发次数及手术次数的增加,常导致睑球粘连的发生。近年来采用角膜干细胞移植角膜干细胞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分别采用角膜干细胞移植角膜干细胞联合新鲜羊膜移植两种术式对复发性翼状胬肉进行治疗,现将不同术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眼科住院的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9例(72眼),其中男37例39眼,女32例33眼,年龄25~70岁。随机分成两个手术治疗组:A组(36只眼)行角膜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B组(36只眼)行角膜干细胞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手术治疗。

1.2 羊膜的制备 羊膜取自接受剖宫产无传染性疾病的健康产妇(HBV、HCV、HIV、梅毒螺旋体及衣原体测试均阴性)的新鲜胎盘。无菌条件下取下胎膜,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置于含青霉素50ng/ml、链霉素50ng/ml及二性霉素B 2.5ng/ml的生理盐水中浸泡30min;钝性剥离羊膜,将羊膜上皮面向上平铺于消毒手术巾的纸片上,置于林格液中4℃保存,限8h以内使用,移植前再以含有庆大霉素(2000u/ml)的生理盐水冲洗。

1.3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组均常规切除胬肉组织,彻底清除结膜下变性的筋膜组织及瘢痕,烧灼止血。A组:根据植床大小,于对侧眼或同一眼的角膜缘上方取下相应大小含角膜干细胞的上皮植片,展平后拖至植床,上皮面朝上平铺于裸露的巩膜角膜缘上,角膜缘组织与植床角膜缘相吻合,用10—0尼龙线对位缝合,将植片固定于植床上,使之与植床紧贴。B组:根据植床巩膜缘大小,于对侧眼或同一眼的角膜缘上方取下相应大小含角膜干细胞的条形上皮植片,展平后拖至植床,上皮面朝上平铺于裸露的角巩膜缘上,角膜缘组织与植床角膜缘相吻合,使之紧贴在角巩膜缘上,用10—0尼龙线对位缝合,将植片固定于植床上,使之与植床紧贴。仍裸露的巩膜创面上覆盖相应大小的羊膜,上皮面向上,用10—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上,尽量使羊膜巩膜面贴附紧密。

1.4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术眼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加压包扎,每天换药;术后第5天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术后2周拆线;术后第3周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每日2次;术后第4周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每日1次;术后第5周停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为18±3.7个月,常规行视力、裂隙灯、眼压等检查。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翼状胬肉术后结膜分级方法,共分4级,1级:手术区域组织外观与周围正常组织相同;2级:手术区域可见明显的新生血管伸向角膜方向,但无纤维组织增生;3级:在2级的基础上出现纤维组织增生,但未侵入角膜;4级:新生的纤维组织侵入角膜,即临床意义的真性翼状胬肉复发。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