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下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

银行的盈利即银行收入银行收入主要分为利差收入与非利差收入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收入主要以利差收入为主,我们首先来考察利率管制情况下银行利差收入情况: 毕业论文网      一、 利率管制下银行盈利模式      由于我国目前还未完全放开银行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仍然处于管制状态,因而,我们取我国1996—05—01――2004—10—29年间银行一年期定期存贷款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从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在96年至04年期间,人民银行9次调整存贷款利率,但银行存贷款利差在一段时间内却是确定的,是一个非常稳定的值。

由各年数据所得到的利率历史曲线图的波动也是相当稳定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银行利差的公式:   净利差=贷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   收入(支出)*(贷款利率—存款利率)   规模*利率差   上式意味着商业银行凭借利率管制,在利率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银行收入支出规模越大,利差收入就会越多,盈利也会越多。

从而,商业银行相互之间的竞争仅局限于存贷款的数量,基本上不用考虑利率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以后,情况会大大的不同。

二、利率市场化银行盈利模式的变化      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存贷款利率没有了上下限的限制,存贷款利率的波动幅度必然会明显加大,在图一中,存贷款利率曲线可能随时都是变动的,在一段时期内,利率差将不再是一个稳定的值。

也就是说在净利差的公式(净利差=规模×利率差)中,利率差将是变动的。

另一方面,此时商业银行存贷款市场的竞争既包括量的竞争也包括价格(利率)的竞争

长期来看,面对优质客户,竞争的结果必然是贷款价格一降再降、存款价格一升再升;而面对中小客户,出于风险控制目的与考虑客户的承受能力,起风险补偿作用的高利率却不可能无限制上升,因此这种价格竞争最终势必缩小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将出现商业银行整体利差缩小和经营困难的局面, 若一直以大客户为主(注重规模),也不能实现多盈利,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以存贷款利差利差收入)作为收入主要来源的传统思路,积极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转变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 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服务费用   未来我国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后,商业银行利差收入提升利润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因此寻找更多更具潜力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今后国内商业银行的必然选择。

而其中一个重要突破口就是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增加非利息收入),减少对存贷差的依赖。

据统计,西方商业银行在近年来,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

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均在40%左右,美国花旗银行收入的80%来自于中间业务

与国外相比,中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

目前,就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比重而言,中国银行约13%,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

入世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以及中资银行之间必然在中间业务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不断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势在必行,这不仅符合国际惯例,也是新时期商业银行生存的必然。

2、 大力开展个人金融服务   个人金融业务收入银行收入中的占比上升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在美国,到1996年,美国全部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中,个人金融业务的比例由1985年的31%上升到45%,其中资产规模前100大银行的相应比例更高。

2000年,花旗集团净利润为135亿美元,其中个人金融业务实现利润53亿美元,占全部利润的39%。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比较薄弱,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家银行才逐步认识到个人金融业务对整个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纷纷成立个人业务部,以加大个人金融业务开拓、管理力度。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加强个人金融业务竞争力,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先进经验,从银行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重视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个人金融业务的市场营销。

总之,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也应该随之转变,以适应竞争的要求,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