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出海玄机:未竟的国家任务

国北京,在刚刚过去的全国“两会”上,一份由11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的提案,再次搅动了有关中国核电“走出去”的一池春水,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映射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某种焦虑――在去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至今它并未真正获得独立出海的“船票”。

下载论文网   这份名为《加快推动“华龙一号”走出去,早日实现核电“强国梦”》的提案,由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广核”)董事长贺禹牵头提交,意在推动目前中国惟一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早日实现“走出去”。

除了贺禹,在联名政协委员名单里,还有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金阳等人。

与过去中国核电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中广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国核技”)三足鼎立,存在三条技术路线差异和纷争不同,此次“华龙一号”呈现出中国核电竞合态势,其由中核中广核联手打造。

中核副总经理邢继亦在今年3月对外表示,“华龙一号”不仅可有效应对类似福岛的核电事故,而且更是凝聚了中国30余年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经验,充分借鉴了国际三代核电非能动安全的先进理念,可满足国际最先进的法规标准。

也正是在“两会”期间,针对“华龙一号”,中核董事长对外接受采访时说:“在当前与狼共舞的情况下,哥俩要齐心协力,一起走西口。

”与狼共舞,则意指中国核电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核电大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另据《环球财经》记者了解,之所以核电“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关乎于消化中国核电过剩产能,也与核电巨大的海外市场空间有关。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预计,未来10年,除中国外全球约有60至70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按照目前一个100万千瓦机组国内约150亿元人民币的造价测算,国际核电市场市场空间高达9000亿元~1.05万亿元。

但想在如此巨大的世界核电市场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

除了历史不同时期所形成的不同核电技术路线的裂隙需要消弭,中国核电还需要更多的国际管理经验,以及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作为支撑,进而实现中国从一个“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

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那么中国将有机会参与建设南非一个投资数额极其罕见的核电项目

商务部官网3月12日消息显示,中国希望参与建设南非新核电站。

南非打算投入1万亿兰特(约5700亿人民币)建设三座总装机容量为960万千瓦的核电站。

目前,中南两国的能源合作协议已进入草稿阶段。

政府间签署协议是进行核电站商业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

而过去一年,中国核电已经在海外成功获得了两个核电项目

一是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3号机组开工建设;二是与罗马尼亚达成合作开发切尔纳沃德核电站3、4号机组意向。

中国核电出口在未来几年内的目标是,按照国家核电主管部门的要求,中核主要“进攻”南美的阿根廷,中广核与国核技则希望在土耳其、南非和英国项目上取得突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资深核电专家对本刊记者透露,中国核电迫切出海的一个主观因素是,中国2006年从美国全盘引进的APl000技术,其依托项目4台机组如今已经严重拖期,造成了上百亿财务损失、影响核电发展规划,加上受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中国一度叫停了国内一批在建的核电项目,这导致中国三大设备制造集团年产10套以上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的产能严重过剩。

目前,那些被冻结的核电项目并没有完全重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投入商业运营的核电机组有17台,总装机容量为1483万千瓦,这与《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2015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要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尚存在差距。

按照上述核电专家的说法,由于国内核电市场没有完全打开,如果能够迅速撬开国际核电市场,我国“产能严重过剩”的核电机组设备的现状将会得到缓解。

核电设备产能的过剩,已使得一些相关的设备企业深感不安。

而今年“两会”有关“华龙一号”的提案便是真实写照。

随着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阴影正在慢慢消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声称要加入国际核电的俱乐部,以缓解本国经济不断增长所带来的能源供应瓶颈。

国际核电市场的不断扩大,为中国核电出口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条件。

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中国核电出去的最好时机”。

“我们再也不能错过这样的时机”已成为业界其识。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与此同时,要“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

实际上,自2013年以来,中央高层和国家核电主管部门已多次在有关重要的会议上和文件中要求,中国核企需要加快步伐把核电设备推销出去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核电出去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做出了主动与邻国进行能源外交的策略,以推动本国重大能源装备走出去

核电正是其中之一。

“新兴核电国家的市场开发是当前的重点。

”孙勤说。

这里的新兴市场,指的是中东欧、东南亚、西亚、非洲等市场。

那么,中国核电出去的底气在哪?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巨额的现金流是中国核企走出去的第一个重要保障。

“投资一个核电站需要的资金太大了,一些国家的经济难以支撑,而我们可以提供。

中国核电公司一位高级工程师对本刊记者说,资金是任何一个国家建设核电站时遇到的首要难题。

经过20多年的商业运行,核电站已经为中国核企积累了大量的资金。

核电站一位高管对本刊记者说:“我们手里拥有太多的现金,不知道怎么办,最后只能拿来投资房地产。

”以中广核为例,该公司去年的营业收入将近350亿元,净利润近45亿元;合并总资产2630亿元,净资产为735亿元。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