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猪痢疾的防控措施

摘要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体引起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介绍了一例猪痢疾病的发生及诊断情况,总结了其采取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猪痢疾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健词猪场;猪痢疾;防控措施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密螺体引起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大肠黏膜发生黏液渗出性出血及坏死性炎症。猪群发生初期以急性出血性下痢为主,随后为亚急性和慢必黏液性下痢所代替[1]。   近年来,各地猪痢疾发生频繁,2007年5月,蒙山县某猪场引种时,发生了猪痢疾,笔者就此次猪痢疾的防治作以下探讨。   1发病情况及诊断   2007年5月10日,黄树新猪场从柳州某种猪场引进大约克种猪20头,其中公猪5头,母猪15头。大的体重70kg,小的体重30kg。引进后先在离猪场生产区200m的隔离区里饲养观察2个月,未发现有痢疾症状,于7月10日转入生产区,分布在2幢猪舍里,8月3日发现有1头猪只(与引进种猪隔离)粪便淡黄、水样,并带有黏液和血液,随后连续几天,每天均有1~3头发病,粪便恶臭、带有大量黏液和血液。8月5日,死亡1头,解剖发现几乎整条大肠均被血液和黏液充满,大肠壁高度肿胀变厚,黏膜高度充血和出血,肝脏肿大变硬。   采粪样于梧州市兽医站进行镜检化验,可见到多量猪痢疾密螺旋体(TH)样微生物,诊断为猪痢疾病。2幢猪舍有猪233头(包括引种20头),发病31头,其中引种的20头中有3头在封锁期间有痢疾症状。

2采取措施   2.1隔离与封锁   8月6日诊断为猪痢疾后,立即将2幢猪舍的233头猪转移到隔离区,并实行封锁,禁止非隔离区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禁止隔离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区的猪在投药停止后3个月内不得引种和出售种猪种;隔离区内猪在投药停止后3个月,全部作为商品猪出售,引进20头大约克种猪也作为商品猪出售。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