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P复合自体RBM促进骨缺损愈合临床研究

摘 要: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自体浓缩红骨髓复合应用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分为A、B、C、D四组建立双侧桡骨缺损模型; A组置入PRP+RBM+FG,B组置入PRP+FG,C组置入RBM+FG,D组不作处理。结果:D组作为对照组,A组骨缺损区较B、C两组愈合快。结论: PRP复合RBM以FG为载体置入兔桡骨缺损区,具有明显促进骨缺损愈合的作用。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PRP);浓缩红骨髓(RBM)。

促进骨缺损愈合一直是骨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血小板浓度至少为全血血小板浓度的4倍以上[1]。本实验以兔桡骨缺损为模型,以纤维蛋白胶(FG)为载体制作组织工程骨,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与自体浓缩红骨髓(RBM)复合应用于修复兔桡骨缺损的疗效,为PRP复合RBM在临床应用提供可供参考的实验依据。  1.材料  1.1 对象  取体重2.5~3kg,健康澳大利亚大白兔45只,相对湿度45—65%、室温18—22?C下分笼饲养,常规饮水及照明。动物自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选购。  1.2 试剂和药品  生理盐水、肝素钠针、戊巴比妥钠、凝血酶、氯化钙、纤维蛋白胶、抑肽酶、青霉素注射液、二甲苯、苏木精、伊红、多聚甲醛溶液、乙醇。  1.3 仪器  高速离心机、骨穿针、石蜡切片机、RE—6300微波炉微量加样器芬兰、托盘天平、一次性注射器、帆船牌载玻片、止血钳、直剪、弯剪、持针器、手术刀片、全自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CX—PC—2型倒置相差显微镜、CHC光学显微镜、1、4 号手术线。  2.方法  2.1 实验分组及模型制作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将45只健康澳大利亚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15只。四组动物均切除桡骨1.5cm,造成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其中A组在缺损处置入胶冻状的复合PRP+RBM+FG制作的组织人工骨,B、C组分别置入胶冻状的复合材料PRP+FG和RBM+FG,D组不予处理。术后动物完全负重并允许笼中自由活动,青霉素40万U/d肌肉注射3d。PRP及RBM均来源于自体。  2.2 PRP的制备  制备全过程严格无菌。用预先装有0.1ml枸橼酸钠抗凝剂的5ml 注射器,从兔耳中央动脉抽取血液。置入离心管以1500r/min转速离心20min,吸取上层血浆和交界面以下2mm细胞层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以3600r/min再次离心10min,上层即为含极少量未沉降的血小板的贫血小板血浆。吸取其上层的3/4弃去,剩下即为PRP。  2.3 RBM制备  3%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成功后,以16G骨穿针穿刺髂骨,用预先肝素湿化的注射器抽取1ml骨髓,置于离心管中以1000r/min离心10min,抽取底层约0.2ml浓缩红骨髓备用。  2.4 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以抑肽酶溶液溶解纤维蛋白胶(80mg/ml),加入自体PRP或/和RBM,使用时加入催化剂溶液(由1ml10%CaCl2和1000U凝血酶混合而成),约20秒即呈凝胶状。  2.5 影像学检查  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选5只动物拍摄双前肢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 论文网   2.6 大体形态观察  严密观察动物术后一般情况和伤口情况。术后4、8、12周每组随机选5只,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后取材,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周围组织反应。  3.结果  3.1观察  术后所有动物饮食、行动、精神、毛发色泽、大小便正常。手术切口无红肿、渗血及脓性分泌物,切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4周:A组动物缺损处完全被大量淡红色质硬的纤维组织填充,与骨缺损边缘结合不牢固,断端见大量纤维骨痂。B组动物缺损处被纤维组织填充,两断端可见纤维骨痂。C组动物缺损处被纤维组织填充,断端可见纤维骨痂。B、C组骨痂均少于A组。D组动物缺损处为质软的纤维组织填充。  术后8周:A组动物缺损处坚硬的连续性骨痂成膨胀性生长,骨折线消失。B组动物缺损处被硬质骨痂填充。C组动物缺损处被硬性骨痂填充。D组缺损区大量纤维组织填充,两断端少量骨痂形成。  术后12周:A组缺损处骨形态良好,骨痂塑形完成,外观类似正常骨。B组动物缺损处为硬质骨痂填充,直径大于正常桡骨。C组缺损处被骨组织充填,呈膨胀形生长。D组缺损处为纤维组织填充,两断端硬化。  4、讨论  骨缺损修复一直是骨科临床面临的难题之一。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应用复合生长因子的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可以使修复速度明显加快,并且联合应用多种生长因子的修复效果更佳[3]。而无论是通过基因重组还是从动物身上提取所得的生长因子均费时较长,制作复杂且价格昂贵;而且外源性的生长因子常由于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而不能使修复过程达到满意效果。1984年Assoian首先发现了从血液中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PRP)中还有多种生长因子,从此富血小板血浆逐渐被应用于临床及试验研究中的多个领域[2]。Marx等在上世纪90年代最早开始研究富血小板血浆对骨组织修复的作用,发现应用复合有PRP的移植骨比单纯的移植骨修复速度要快1.6至2.6倍。   本实验将RBM与PRP复合填充于骨缺损区以通过骨传导和骨诱导成骨。实验结果表明术后4、8周A组新骨形成明显较B、C、D组多。术后12周A组改造塑形完成,桡骨骨皮质连续,髓腔贯通。B、C组未完成骨板塑形,D组缺损区仍以纤维组织为主。我们认为PRP复合自体浓缩红骨髓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制作组织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可以促进骨缺损愈合

参考文献:1. 张强, 李玉云. 骨髓细胞形态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10,(02) :167—1702. 田景惠, 江新泉, 高佩安, 洒荣波, 陈强, 孙林英.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0, (03) :278—279。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