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双歧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胃肠不耐受的疗效分析

摘 要:目的:观察金双歧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胃肠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2例伴有胃肠耐受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与对照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给予金双歧多潘立酮联合治疗,观察两组达足量喂养的时间,1周内的日体质量增长状况、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观察治疗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新生儿日体重增长快(P<0.05);治疗组显效率为79.6%、总有效率为97.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3%、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3, P<0.05;χ2=77.26,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为未见肝脏、肾脏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金双歧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耐受的临床效果明显,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新生儿喂养耐受金双歧多潘立酮 新生儿由于胃肠道发育尚未成熟,其胃肠动力差,胃肠激素水平较低,在出生后1~2周内经常会出现胃潴留、呕吐、腹胀、胃食管反流等喂养耐受现象,喂养耐受会导致肠吸收延长、营养不良,还会使新生儿易患坏死性小肠炎(NEC)、肝功障碍、胆汁淤积及血源性感染,从而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存活[1—2]。近年来应用多双岐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喂养耐受的住院新生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论文网。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伴有喂养耐受新生儿362例,治疗组172例,男85例,女87例,年龄1~28 d,平均18 d,出生体重2 050~32 509 g,平均2 780 g。早产儿有40例,有窒息史的50例,胎粪吸入综合征3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4例。对照组190例,男93例,女97例,年龄1~28 d,平均17.8 d,出生体重2 100~30 509 g,平均2 804 g。早产儿有42例,有窒息史的5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44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3例。除外消化道畸形、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情况,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轻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2喂养耐受的诊断标准[3]:①频繁呕吐,每天超过3次;②进食量减少或不增加,持续3 d以上;③胃潴留潴留量大于前次喂养量的1/3;④腹胀,排除先天胃肠道畸形。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3治疗方法:将362例伴有胃肠耐受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对照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10 mg/次,3次/d,餐前 30 min服用,治疗组给予金双歧多潘立酮联合治疗,按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剂量,治疗组再另外给予金双歧片(0.5 g/片,内蒙古双歧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 g口服,3次/d,餐前30 min服用,观察两组达足量喂养的时间,1周内日体质量增长状况,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1.4疗效标准:以达足量喂养的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平均日体重量增加量为观察指标。①临床效果[4]:显效:治疗3 d后患儿呕吐、腹胀消失,胃潴留量<10%,1周内体重每天增加10~15 g;有效:治疗5 d后患儿呕吐明显减少,腹胀基本消失,胃潴留量<20%;体重每天增加10~15 g;无效:治疗7 d后患儿呕吐腹胀明显、反复发作,胃潴留量>50%,体重不增长或增长量每天在10 g以下;②达足量喂养的时间。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剂量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 结果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临床效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57.9%)、日体重量增长快、达足量喂养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详见表1。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日体重量增长量、达足量喂养时间的比较 组别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例数 论文网。

临床疗效[例(%)]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日体重增加(,g) 作文 /zuowen/。

达足量喂养时间(,d) 显效。

代写论文。

有效。

论文网。

无效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治疗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72 毕业论文。

137(79.6)①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30(17.5)①。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5(2.9)①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1.75±0.25①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3,17±1.13① 对照组 代写论文。

190 毕业论文。

69(36.3)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41(21.6) 80(42.1)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0.91±0.22。

代写论文。

6.85±1.81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0.05 代写论文。

3 讨论。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新生儿喂养耐受是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亦是新生儿危重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5]。常发生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危重病过程中,尤其是严重感染、休克、窒息和严重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是发生喂养耐受的常见病。新生儿由于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胃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不成熟,很容易发生喂养耐受新生儿胃肠动力的发育较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发育相对迟缓,在临床表上经常会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进食量不增加等症状,影响了患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长发育。肠外营养不良还会削弱胃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使患儿容易发生小肠性结肠炎、菌血症以及肝功异常,影响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毕业论文。

多潘立酮是外周多巴胺受体的阻滞剂,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收缩力,防止胃一食管反流,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的运动,抑制腹胀、呕吐、胃潴留,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返流,但不影响胃液分泌,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不会出现明显的锥体外系毒副反应,故多潘立酮能有效缓解胃肠症状[6]。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金双歧是一种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三联活菌制剂,服用后可直接补充人体的生理菌和正常代谢物质,其主要成份长双歧杆菌具有繁殖速度快、产酸能力强、能迅速适应环境等特点,与其他两种菌株复合,能有效调整肠道发酵菌和其他细菌的比例,降低肠道内的pH值,抑制致病性革兰阴性菌的过度繁殖,减少氨的生成,减少内毒素来源,降低血内毒素水平;双歧杆菌是肠道的优势菌,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在肠黏膜表面,形成生物屏障,阻止致病菌定植和入侵,抑制细菌移位,维持肠道微生物环境;其产生的细胞外糖苷酶,可以降解肠黏膜上皮细胞产生复杂多糖,而这些多糖既是潜在致病菌的受体,又是细菌毒素的受体,此酶可阻止潜在致病菌及其毒素黏附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上;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抗感染力。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细菌移位是导致胃肠耐受的病理基础。新生儿早期肠道厌氧菌数量相对不足。新生儿早期肠道生理结构的固有特点、功能不成熟是引起细菌移位的主要因素,细菌在功能和结构均不成熟的肠道中快速繁殖加剧了细菌移位的发生[7]。所以用金双歧保护胃肠道的屏障功能并抑制细菌移位来治疗新生儿胃肠耐受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此项研究中我们在观察组应用多潘立酮联合用金双歧治疗胃肠耐受,结果显示明显:两组呕吐、腹胀、胃潴留恢复时间、达足量喂养的时间,及体重的增长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优与对照组。 代写论文。

总之,本试验采用金双歧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胃肠耐受既能促进胃肠蠕动,又能抑制肠细菌移位,提高机体抗感染力,从而明显缩短病程,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4 参考文献。

论文代写。

[1] 张志群.早产儿喂养耐受治疗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99,27(6):592.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 Ng E,Shah V.Eythromyc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eeding intolerance in preterm infants[DB/OL].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8,28(3):CD001815. 论文网。

[3] 姜少军,钟惟德,魏鸿蔼,等.4种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对性功能影响的比较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5):828.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4] 李彬.新生儿喂养耐受的诊治田[J].临床儿科杂志,2005,21(6):418.

代写论文。

[5] 邵肖梅.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静脉营养的支持治疗叨[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7.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6] 张成云,李晓艳,安丽华,等.多潘立酮预防早产儿喂养耐受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9,29(7):70. 代写论文。

[7] 张琳,梁庆红,段恕诚.新生儿早期细菌移位现象剖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4):333.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