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致不良反应325例文献分析

作者:陈永 ,高永艳 ,李艳 梁志雄。

【摘要】 目的 探讨抗肿瘤靶向药物利妥单抗(美罗华)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99~2009年报道的利妥单抗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注反应,且主要出现于第1次静脉滴注。结论 使用利妥单抗治疗应严密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关键词】 利妥单抗;美罗华;不良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rituximab (Rituxan and MabThera) in retrospec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safe and rational drug use clinicall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adverse reactions of rituximab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99 to 2009 retrieved from CNKI database. Results The main ADRs were infusion reactions,and occurred mainly in the first intravenous drip. Conclusion The use of rituximab treatment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Key words:rituximab; Rituxan and MabThera;adverse drug reactions。

利妥单抗(美罗华)作为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嵌合性抗CD20单抗隆抗体,在B淋巴细胞恶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已获充分证明,极大地改变了CD20阳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利妥单抗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不良反应较轻。本文对1999~2009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所有使用利妥单抗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利妥单抗临床使用提供更好的用药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分别以“利妥单抗”、“美罗华”作为关键词,检索1999~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检得相关文献291篇,对各文献进行筛选得出共967例患者使用利妥单抗治疗,对其引起的325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967例患者中,男550例,占56.9%,女351例,占36.3,性别不详66例,占6.8%。除6例小儿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2]为5~9岁,其余患者为12~83岁。

2.2 原患疾病分布。

除5例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并输注血小板无效患者[3],其余962例均为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证实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CD20均为阳性。各患者霍奇金淋巴瘤按WHO病理学分型标准分布见表1。

2.3 用药方案及用药途径。

3例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利妥单抗鞘注治疗[4],另有24例为采用131I标记美罗华对局部病灶直接注射及静脉全身使用[5、6],其余为静滴方式用药用药剂量为标准的375 mg/m2,用药方案及途径见表2。

2.4 不良反应名称。

利妥单抗不良反应325例,主要为输注反应,且主要出现于第1次静脉滴注,各不良反应名称见表3。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