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MOOC;嵌入服务

摘 要:随着MOOC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纷纷开设了MOOC课程,这也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转型提供了机遇。文章剖析了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必要性,阐述了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角色定位,分析了当前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12—0076—03。

MOOC(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称“慕课”[1]。在教育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MOOC作为新的教育生产力蓬勃发展起来,其浪潮席卷全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作为“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形式,MOOC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学校围墙,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为泛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宝贵的条件和资源。高校圖书馆的学科服务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学科馆员作为学科服务的主体,是学科服务的执行者和学科服务发展变化的亲历者[2]。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作为高校学科研定向服务的提供者,在高校MOOC教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如何将学科服务嵌入MOOC学习环境亟须其认真思考。

1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必要性。

1.1 彰显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OA资源的极大丰富,高校师生获取文献资源的方式和渠道更加便捷和多元,而对图书馆服务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学科馆员如果仍然坚持按需服务的等待式服务方式,那么其对高校学科服务的价值和影响力也将逐渐减弱。MOOC教学的蓬勃发展为学科馆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学科馆员应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嵌入MOOC学习环境,将学科服务与教师的MOOC教学加以融合,必将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科馆员服务价值。

1.2 高校MOOC教学蓬勃发展的需要。

当前,高校的MOOC教学蓬勃发展,MOOC因其教与学的便利性,以及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的特性,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与认可。随着MOOC课程资源的日渐丰富,可选择的课程和专业也越来越广泛。仅2018年年初我国教育部就推出了490门精品开放在线课程,包括468门本科教育课程和22门专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3]。目前,我国已建成10多个MOOC共享平台,上线5,000多门课程,超过7,000万人次进行学习[4]。各高校也纷纷开设MOOC课程,MOOC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此背景下,学科馆员应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图书馆的资源、平台及空间优势,主动嵌入MOOC学习环境,成为学习学习的辅助力量,帮助学习者提升MOOC学习效果与效率,为高校MOOC教学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角色定位

2.1 成为MOOC教学团队的一员。

MOOC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课程并非由任课教师一人完成,而是拥有一个教学团队。因此,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就要成为MOOC教学团队中的一员,与师生进行零距离接触,成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

2.2 MOOC知识的宣传员。

虽然MOOC教学已在高校得到蓬勃发展,但对于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对其的认知仍然不足,而对MOOC认知不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MOOC课程选择。因此,学科馆员要承担起MOOC知识宣传员的角色,对大学生进行MOOC知识的宣传教育,激发其选择MOOC课程的热情,具体方式包括:①利用图书馆新生培训进行宣传。高校图书馆大都有新生培训,学科馆员可将MOOC知识作为新生培训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普及和宣传。②阵地宣传。学科馆员可将MOOC知识做成宣传海报,张贴在馆内或到各院系进行阵地宣传。③利用图书馆的移动平台进行宣传。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渠道越来越畅通,学科馆员可通过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将什么是MOOC、MOOC平台有哪些、如何选择MOOC课程、MOOC学习程序等MOOC知识向读者进行宣传和普及,使读者能够轻松了解相关知识。

2.3 MOOC课程的导航员。

当前,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OER)日益发展[5],如何从众多的OER资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MOOC课程,是很多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基于此,学科馆员要充当MOOC课程的导航员,发现并甄别MOOC课程,将有价值的MOOC课程资源按学科进行分类,并标注课程的难易级别,做成MOOC课程学科导航,通过图书馆主页及移动客户端展示给读者,帮助读者解决难以选择MOOC课程的难题。

2.4 学习资料的搜集员。

为提高MOOC课程学习效果和保障作业完成质量,学习者除需线上听课外,还需线下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保障中心,不仅拥有丰富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同时还有图书馆联盟的平台资源作补充,学科馆员可根据MOOC课程对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推荐给学习者,以辅助其进行MOOC学习,提升其学习效果。

2.5 学习空间的提供者。

未来图书馆将体现两个方面的价值,即场所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为更好地适应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变化,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空间功能再造,希望把图书馆建成除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最佳社会空间[6]。以黑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调整馆藏布局,不仅增加了学习空间,还为到馆读者提供了创客空间、朗读空间、阅读沙龙活动室和休闲空间等。学科馆员可借助高校图书馆空间优势,为MOOC学习者创造学习空间,使学习者可以在独立的空间进行集体学习,并开展讨论和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6 MOOC论坛的发起人。

MOOC学习主要是线上听课,学习者虽然无法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但可通过论坛随时向教师发起提问,也可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研究解决学习问题。但是,目前很多论坛都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很少有提问,更没有留言。因此,学科馆员应及时了解学生在MOOC学习中的困惑,鼓励其在论坛发起提问,并引导大家留言,促进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进行多维度交流与讨论,从而提高MOOC的学习效率。

3 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角色演绎——以“一带一路”视域下相关MOOC学习服务为例。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7]。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中亚提出“一带一路”倡议[8],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来华留学生日益增多,无论是留学生还是本土学生都希望获取更多“一带一路”的相关信息,而与“一带一路”相关的MOOC课程则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笔者以“一带一路”视域下MOOC学习服务为例,阐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角色演绎。

首先,学科馆员可以加入“一带一路”相关MOOC课程教学团队,搜集整理相关的MOOC课程制成知识包推荐给学习者,鼓励他们选择“一带一路”相关MOOC课程进行学习。其次,学科馆员可将介绍“一带一路”的相关知识,以及涉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的MOOC课程制作整理成MOOC课程导航展示给学习者,使他们可以有目的地选择MOOC课程。再次,学科馆员可将本馆馆藏资源中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进行归纳、整理,为学习者查阅提供便利。以黑龙江大学图书馆为例,为方便学习者使用,该馆将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已编目的重要馆藏俄文纸本文献抓取出来,创建了俄文文献库进行单库检索。该馆还自建了馆藏俄侨文献及其研究全文数据库,并在图书馆网站主页进行展示,方便学习者检索和利用。此外,黑龙江大学图书馆还重新规划了馆内空间,设置了读者读书沙龙及阅读推广等空间学科馆员可在学习空间引导MOOC学习者就学习问题发言,与授课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展开讨论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这里,学科馆员学习者与授课教师之间的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学习者既可以通过学科馆员向授课教师提出疑问,学科馆员也可将授课教师的课程要求和期望传达给学习者,使师生间的沟通更加畅通高效。

4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条件制约及其对策。

4.1 学科馆员自身学科知识结构的制约及对策。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虽然都具备一定的专业学科背景,但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各学科的研究热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致使他们经常感到自身学科知识不足,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只有改变过去资源为王、被动服务的工作方式,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更加胜任学科服务工作。

4.2 高校图书馆工作量化的制约及对策。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实行坐班制度,有严格的考勤纪律,并对馆员的工作实行量化管理,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不能保证其时时在岗,因此,如何量化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的服务工作是当前各高校图书馆亟须思考的问题。为保证学科馆员嵌入MOOC学习环境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图书馆应对其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量化标准,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科馆员进行服务创新,同时安排相对宽松的工作时间,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 罗莎.MOOC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6(1):87—93.

[2] 张毓晗,Liz Waller,Vanya Gallimore.泛在知识环境下英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8(2):90—94.

[3] 新浪网.教育部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我国慕课数量居世界第一[EB/OL].[2019—10—16].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個回归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5):18—30.

[5] 胡永生.慕课背景下图书馆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与服务中的角色与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8(12):51—54.

[6] 肖珑.后数图时代的图书馆空间功能及其布局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3(20):5—10.

[7] 百度百科.一带一路[EB/OL].[2019—10—22].一带一路/13132427?fr=aladdin.

[8] 严丹,李明炎.高校“一带一路”研究的信息需求和资源支撑体系构建[J].图书馆建设,2018(8):54—61.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19—11—06。

作者简介:张凤云(1971—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馆员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