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区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粪样采集   选取合肥地区肥西县官亭镇、省农科院等地2个养兔场作为调查点,并将其编号为A和B。

以个体采样法随机采集了上述2个养兔场中的幼兔和成兔的粪样,共计73份样品,每个粪样约10g左右,将所采集兔粪样置于干净的塑料袋中,密封,编号,4℃保存,备用。

1.2卵囊分离与培养   卵囊分离   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分离卵囊,本法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比卵囊比重大的溶液,使卵囊上浮于液体表层。

(1)将采集的粪样每样称取5g于100mL烧杯中捣碎,加入少量饱和盐水搅拌混匀后,继续加入饱和盐水约10倍。

(2)用铜筛(40目)滤入另一个烧杯中,弃去粪渣。

(3)将盛有滤液的烧杯静置30min。

(4)用直径5~8mm的铁丝圈水平接触液面,沾取表面的液膜抖落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1.3 对所分离球虫卵囊进行形态学观察   (1) 光学显微镜观察分离球虫卵囊   分别对上述饱和盐水漂浮法分离卵囊以及孢子化的卵囊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初步判定球虫感染情况。

(2)荧光显微镜观察分离球虫卵囊   分别对上述饱和盐水漂浮法分离卵囊以及孢子化的卵囊进行荧光显微镜检查,进一步对分离球虫卵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

1.4虫种鉴定   对置于2.5%重铬酸钾溶液中的孢子化的球虫卵囊进行观察,在4010倍显微镜下,对卵囊大小、形状、卵囊壁的颜色及厚薄变化、外残体的有无及大小等指标进行记录,具体方法可依据文献描述的卵囊特征结合相关图谱进行种类鉴定。

合肥地区兔感染球虫种类有9种,分别为大型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松林艾美耳球虫和新兔艾美耳球虫

结果表明,该地区兔球虫中优势虫种是大型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

2 讨论   本次试验中使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对卵囊进行浓集,这样可提高检出率,减少了漏检,克服直接涂片检出率不高的缺点。

在对球虫卵囊观察时,分别运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尽管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卵囊,但往往在视野中可见到未孢子化的卵囊,其容易与脱落的细胞(如巨噬细胞等)混淆,这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进一步证实为球虫卵囊,保证了试验检测的真实性,因为球虫卵囊在300nm下所发出的荧光呈红色,本次试验中对分离卵囊在300nm下进行观察,其发出荧光特性与Varea等(1998)报道一致,证实了我们从兔粪便中分离卵囊为兔球虫卵囊

本次调查合肥地区兔感染球虫情况,共发现了9种兔艾美耳球虫,它们卵囊的大小与文献所描述的球虫卵囊基本一致,但部分种类形状有所差异,可能由于球虫发生部分变异而导致形状有所改变。

大型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和无残艾美耳球虫与所报道的一致。

其中盲肠艾美耳球虫,据余为一等(1984)描述,按其卵囊形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长椭圆形,两端较窄,中间宽,卵膜突出或卵膜孔处卵膜壁加厚突出,外残体直径小于孢子囊直径;另一类为卵圆形,大小为32m~40.74m22.22m~29.63m,平均为36.16m25.46m,形状指数为1.42,卵膜孔周围的卵膜壁不厚或稍加厚但不突出。

外残体呈团状与孢子囊直径相近,据笔者观察的结果,与此一致。

但米同国等(1999)描述卵囊呈卵圆形, 大小为27.60m~37.46m17.79m~25.67m ,平均为33.13m21.69m。

荆安等(2002)描述卵囊为椭圆形、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28.6m~40.8m16.8m~23.8m平均为35. 5m19.6m,卵膜孔明显稍凸起,其周围壁加厚,往往形成显著的领状突起。

而笔者在调查中仅观察到卵圆形这一类,其形状指数与上述报道的卵圆形卵囊大小一致。

而其他2种则与所报道的有所差异,需要进一步讨论。

艾美耳球虫据汪明(2008)描述其卵囊呈长梨形,卵囊壁光滑呈黄褐色,而路光(2001)描述其卵囊呈卵圆形,卵囊壁平滑,外层淡绿色,内层淡黄色。

据文献报道兔艾美耳球虫有16种。

本次调查发现合肥地区兔球虫有9种,与文献记载基本相同,可确定大型艾美耳球虫、斯氏艾美耳球虫盲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等在合肥地区分布较广。

本次调查中,兔球虫感染率为45.2%。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兔场饲养管理不科学。

表现为兔舍阴暗潮湿,病兔与健康兔混养,卫生消毒不规范,兔粪没有及时清理,造成病原能够长时间存活在兔舍内,因而兔群长期存在感染

从调查结果来看,环境好、管理科学、饲养密度合理的兔场,感染率相对较低;而环境差、饲养密度大的兔场,感染率较高。

第二,不能选用正确的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是感染率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滥用药物,不合理的使用方式,均不利于对兔球虫病的控制,同时药物滥用或误用还会增加球虫的耐药性,从而难以彻底地消除该病。

幼兔球虫病的感染强度明显大于成年兔,可能是幼兔对该病的免疫力不够坚强,机体消除能力相对较弱。

此外,如环境管理不善时,造成母乳被污染,从而引起幼兔吃乳感染该病。

为了控制球虫病的发生,应实行科学饲养管理方式, 保持兔场清洁干燥,兔舍应加强通风,实行幼兔和成年兔应 [本文由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分笼饲养。

注意饲料和饮水卫生,及时清扫粪便,防止兔粪污染草料和饮水。

搞好防鼠灭蝇工作,定期对兔舍进行消毒驱虫。

一旦发病,应将病兔隔离治疗。

艾美耳球虫易导致消化机能紊乱,引起兔的中毒,同时肠黏膜的损伤,易引起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继发和并发感染

因此,在兔球虫病的防治中,应同时注意对继发和并发细菌感染的控制,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明.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394—397.   [2]韩博.长毛兔饲养与疾病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50—254.   [3]余为一,陆凤林.安徽省家兔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J].安徽农学院学报,1984:(2):88—94.   [4]路光. 含山县獭兔球虫种类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1,9(2):24—25.   [5]米国同,孟志敏,黄占欣等.邯郸地区家兔球虫种类调查[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9,7(4):29.   [6]荆安,李铭,杨长玉等.重庆市江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形态学观察[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2,10(1):35—36.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