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小雪诗歌的魅力和哲言

一。

《文学报》消息,我市青年诗人小雪赴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在北京上海举办的青春诗会。一颗新星出现了,这一次青春诗会,只选十四人,代表了年度全国青年诗人的最高水平。

诗歌是诗人眼中喷出的玫瑰,诗歌是情绪缓缓流淌的星河,诗歌是瞭望时代的窗口,诗歌是感知岁月的悠笛,诗歌也是文学中最经典,最优美,最闪亮,最有表现力的语言。托尔斯泰说:“没有爱的诗便不是诗。”万小雪的诗浓墨重彩表现了西部的山山水水,表现了酒泉玉门生她,养她的河西走廊,表现了故乡的山川大漠。一草一木,爱的真切,思索深沉,感慨高亢,信仰明亮。打着放羊忽哨的疏勒河,灰脊背土脊背蜿蜒的祁连山,叮叮冬冬毛绒绒的驼铃牵来的骆驼队,五彩缤纷长长的长长的丝路古道,一但出现在她的诗中,便风姿绰约,倍觉美丽。

比如 《抒情沙漠 》 :沙漠是无法开花的一种风景 / 我预感他沉默的传说 / 飞翔的微笑 / 出没于红柳之间 / 一簇一簇的草儿 / 一簇一簇的飘逸 / 云却在我的衣袖里叩问洁白/ 河西的村庄倒影在情怀里。诗集《带翅膀的雨》一九九九年 作家出版社。

《一厘米的春天》 :这是我给孩子们裁下的一小截春天 / 一厘米,仅仅在冰雪融化的第一天 / 清晨鸟兽们钻出洞穴伸了个懒腰 / 张望一厘米外的青草和鲜花 / 随之,我手势上的嫩芽也只是一厘米 / 一厘米试探着越过寒冬/ 蹒跚着越过对面的雪山 / 清脆地滴下一句,生长真好 / 一厘米的阳光 / 这是我给顺手从窗口摘下的。 《诗刊》二○○九年第十五期。

还有《湿地的眼睛》:水葱,菖蒲,黑三棱,芦苇丛,那是一些植物群落的眼睛 / 深情的,把湿地的苍茫和寂寥欲想一眼望穿/ 那上面落下的第一层霜像第一声叹息 / 那根里,蓄积的第一轮日出像第一个客人的到来 / 为你而来,为我们看见的山河岁月而来 / 为你而来,为我们相遇在夕阳的河流而来。麻鸭,灰鹤,白尾雕,大天鹅,那是一双双孩童般水禽的眼睛 / 迷离的,把湿地的温润和美欲说还休 / 翅膀的禅意天空里,荡起一片涟漪的家园/那里,一定深藏着我永不凋谢的归 / 你在这里,捧出心的泉水为我洗尘 / 你在任意一个地方,捧出生命的圣杯为我接风。一步就是一个江山,我步步都踩在你湿漉漉的灵魂上/一步就是一个尘世,我步步都敲击在你白露为霜的梦境里/一双天下最美的眼睛,此刻,修补大地的家谱——啊,再茂密一些,让眼睛里的河流也看见藜科,豆科,禾木科 / 再多一些飞翔,让眼睛里的群山也栖息留鸟,夏候鸟,冬候鸟/这一切啊,多么像我故国的山河 / 一抹黛绿的历史 / 一轮靛青的车辙 / 我看见啊:你远古时期婴儿的脸颊和热气腾腾的诞生。《诗刊》二○一一年第 五 期。

一九九一年,万小雪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学。她来到《走廊》编辑部,要求给杂志社看稿,编辑老师说没有工资付她,万小雪表示,我只要看稿,只要学习,只要和诗在一起。这样,万小雪默默地在编辑部当了三年吃自家饭不拿工资的编辑。一个人的努力可以把天捅个窟窿(巴尔扎克语)。一九九四年,万小雪考取了西北师大,这是她生活的一个大转折点,她完全懂得知识储备的重要和补充的必要,她如肌似渴的学习,她疯狂地读书。星期天连饭都顾不上吃,背两个烧饼泡在图书馆里,读中外诗集,读世界名著。

她读艾略特的《荒原》,读《白朗宁夫人的诗》,读帕斯,读茨维塔耶娃,读雪莱,读艾青,读李瑛,读舒婷。还有《静静的顿河》《巴黎圣母院》不光阅读,凡是喜欢的就背诵,就抄写,就牢牢地记下。她特别喜欢沈从文和他的弟子汪曾祺的作品,所以《边城》《受戒》她就老老实实地抄写了一遍,这样更便于记忆。对于读书,用她自己通俗的话说,一个作家的世界应该宽广悠深,如果读书都读不进去,怎么写作。

那时候,她的路还像九曲黄河一样曲折,她的生活像蜻蜓翅膀一样简单透明,但她注定要当诗人,她知到自己应该在什么地方起飞,毕业以后她又回到了编辑部。万小雪的诗陆陆续续在全国的一百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并获得了第一块海外大奖的银牌(丝路文学奖),这一年她被甘肃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作家协会会员,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蓝雪》。

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当然好,当然美。可古道,西风,瘦马又何尝不美,何尝不好?万小雪常常借用河西走廊的自然形态,历史山川,风情名胜表达自己的内涵和深意。有人主张诗人要大视野,大境界,大情怀。万小雪认为大视野,大境界,大情怀当然好,目光远大,胸怀宽广,这是宏观,可还有微观。微观就是小视野,小境界,小情怀,小了看得准,表达深刻,把握准确。惠特曼被称为美国民族形象的代言人,是大作家,大诗人。可他的诗却是《草叶集》。泰戈尔是印度的大诗人,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奖,是亚洲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他的诗集却叫《飞鸟集》。草叶,飞鸟是宏观,又是微观,二者邂逅,这是最好的诗。启示在荒野,信仰有记忆,自然的色块就是诗的色块,自然的灵魂也是诗的灵魂,对于诗人来讲,认识力就是想象力,认识力就是创造力。河西走廊一个严肃的主题。走进晨曦,你就懂得了未来,欣赏风沙,智慧将获得展现。她把自己的宁静化为生活的宁静,诗便浩然奔腾,汩汩流淌。

二○○○年以后万小雪大面积的丰收。她又出版了两本诗集《带翅膀的雨》和《一个人的河流》获得了中国石油文学奖,甘肃黄河文学奖,飞天诗歌奖,江苏小桥流水人家同题诗奖,诗作入选一九九八年二○○一年中国当代经典抒情诗选,《诗选刊》及十二种诗歌选本,并出席甘肃省青年作家代表大会。

已经有许多专家,教授,评论家热情洋溢地评论万小的诗。

福建大学教授王珂说;“诗如其人,文如其人,万小雪的世界无疑和中国西部的浩渺大地紧紧融在一起,和中国西部的贫穷,苦难,成长紧紧融在一起,她在河西走廊长大,她的呼吸也是河西走廊型,她志在河西走廊,理想在河西走廊,发展飞跃也在河西走廊,所以注定和故乡同命运。”。

台湾著名诗人金筑说:“小雪的诗动荡若梦,如喷如注,浑然天成。读了让人有一种动感,总想到河西走廊走走,总想到河西走廊看看,感受感受万小雪笔下的葱笼戈壁,感受感受万小雪笔下的七色风沙。”。

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高平说:“她和一般人不同,父亲去世的早,童年吃了一些苦,受了一些肌寒,所以她的诗有一种苦尽干来的那种空灵的感觉。写雪山,雪山就替她说话,写绿洲,绿洲也替她抒情。一种深情的挥写,一种忘我的境地。一种洋洋洒洒的表达和感恩。”。

二○一一年第十期,《诗刊》在青年诗人动车组发表了她的诗作,诗刊编辑评价她的作品说:“涉猎博大精深,内容五彩宾纷。目光有一种地域的环形感,丰富,豪华,热烈,遥远,也气派。这已经是她的风格,她的特色”焉然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诗人

但是,河西走廊一个艰难而又严酷的地方,戈壁浩瀚,扔进一座村镇也听不到回声。沙漠纵横,流沙以每年几公里的速度淹没城市。狂风不约而至,一晚上能吹落十多个月亮。在这样的地域生活,奋斗绝非是下意识的选择。你不乐观,艰难开始乐观。你不微笑,严酷开始微笑。要战胜自然,要鼓起勇气,诗人懂得自己号角般的使命。

在青春诗会上,万小雪写了比较满意的诗。

《酒泉情书》:米粒大的情书,是你写自肃州的第一封书信 / 没有驿站,没有落日的戳印 / 只有你散淡的方言里栖息着我的鸟 / 指甲花大的新娘,是你寄往玉门关的第二封书信 / 肃州的大地上,那座银色的毡房还在——老阿妈的奶茶,煮沸了你湿润的思念 / 你的心都长出了手 / 青藤的手,摸得见我的手 / 一张水墨的宣纸,是你发出河西走廊的第三封书信 / 雪静静地覆盖住你的影子 /你在下面,却只字不提过往 / 让青草疯狂长出天涯,一个人的天涯 / 你的眼睛,我赞美过 / 你的气息,我得到过/那个夜晚,银色的,蓝色的,赭色的肃州涌入我们的酒杯 / 大地上的盛宴,一朵马莲花一朵水菖蒲——惊醒,那只麻鸭的缱绻归途 柳群落,水禽们摇尾致意 / 肃州啊,那些遍地诗意眼睛 / 是你寄往祁连山下的第五封书信 / 书信们带来了美和过往——还有,一地的秘密和火焰。

《疏勒河的眼睛》:顺着这条河流的方向,单于的胭脂临水梳洗 / 竖着祁连雪的清澈,羊脂玉遍地丛生 / 似乎是一段经文。一段河水被剪裁,至于岸边我 / 潜入它,做一块有理想的鹅卵石 / 也似乎是一座宁静的寺院。顺着一片枣林的方向 / 一种芬芳走出一片村庄 / 顺着蓝色的方向,无穷日暮,边关乡愁 / 这一次我放开自己,黑发披肩,给我的山川一条道路 / 这一次,爱人从西边为我流淌,为我濯洗风尘 / 你相信吗?我的玉门,那明亮的眼睛为我而生,为我而点亮 / 那透明的骨骼,浪花的肌肤 / 几乎是,从你的将于里很早诞生,我有平静的容颜 / 在这明镜的时光里,把长天看老 / 把秋水看老 / 顺着这条河流的方向,那毡房升腾起两岸的人间,远方的故人 / 在朴素的天空下,拥有一分晴朗的生活 / 顺着一条河流的真理,我们流出吧 / 让河水上那缓慢消融的雪,天下一双最的眼睛浅浅映在水纹深处,惊心动魄。

小雪的情愫四季流淌,万小雪眼睛十分聪慧。

在西双版纳,她让一粒小小的槟榔果砸得醉死三天,在峨眉山她和神神秘秘的峨眉佛光一起参禅悟道,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她一口气攀上一百多级台阶去攀折长江五月的灵魂。在霍尔果斯俄罗斯毛头小伙跳踢踏舞豪迈地踩了她长长的裙子。读神驰的庐山她读懂了賽珍珠美国视野的中国大地,拜乐山大佛她懂得了生命细微的注入是虔诚供奉。甚至成都吃塌了十万美食家的夫妻肺片也留给她一串黄枇杷式的天府之国。她要採撷,她要触动,她要经历,她要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永远是万小雪不懈的信条,

席慕容说:“诗歌有一种带领的力量,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族群。”生活的凄美和每一位信仰者频频举杯,岁月从不辜负举起它的坦荡胸怀,而灵感更是她任意趋遣的多情小马车。前途似锦的豪情是视角的强大后盾,广袤的大自然是诗人最激动的创意地带。

在中国西部,在河西走廊,在酒泉绿洲,风沙的魅力哲言告诉我们,艰苦的条件何止磨励意志,更能推出人才。

二。

大学老师讲诗,诗都是温情的,美丽的,柔软的,所以诗人写诗,都选花前,月下,小桥,流水,人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还应该有荒凉,沙漠,古道,西风,瘦马。这就是万小雪。十多年后,她拿出来的诗集《沙上的真理》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小雪在《一粒沙的经书》写到:一粒沙饱含着最初的海洋,传递涛声里的寂静之美/水乡泽国里,我和沙粒们相忘于江湖/水草是一个时代,鸥鸟又是一个时代/我活在水的寂寞处。一种意外的身份/为我备置下风沙的床,风沙的面容。我始于诞生/在风暴的中心,在古老的复活中/在唇齿之间,在骨骼之间,血液之间/我们用爱相互磨励。

西部是不柔软的,不温情的。浩浩的丝绸之路也是不柔软的,不温情的。要在荒凉的硬帮帮的枯燥的沙粒上寻到诗意,那是一件辛苦的事,更是一件细心的事。万小雪终于找到了。

沙粒随时走向海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逃亡,沙粒随时走向海洋/它们在母语里流淌/在高原和大海之间撕扯的旗帜,一粒走在时光的的刀刃里/另一粒走在杀戮未完成的落雪无痕的生涯里/而海洋的梦想一再滚烫/一再掀翻云雨的天空。

诗意一种视野,诗意一种感情,诗意一种发现,诗意一种开掘。从社会生活和自然界提供出来,经过作者的感动而又能感动别人。法国哲学家布莱兹.斯卡尔帕如是说:“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一种理想。”。

细读诗集,可以看到诗人眼睛是敏锐的。她看到一粒沙的经书,一场沙尘暴的经过,沙粒沙和真理在一起的时候,沙之说,沙的风帆,沙粒若海,沙粒的飞扬和落定。还有落日兀鹫,一个悬崖,八月雷霆,第三自然。篝火晚图,冬至雪莲。万小雪说,眼睛诗人的一双脚,走到那里,看到那里,那里就有诗人的脚印,那里就有诗人的呼吸。

河西走廊是一条长长的古道,河西走廊有几百个风尘扑扑的驿站,河西走廊还有断断续续的长城,和上千个高高矮矮传递消息的烽火台。河西走廊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十分神秘的地方。昔日名扬中外,从长安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在叮咚的驼铃声和马帮的吆喝声中迤逦而行。河西走廊还有几个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库木塔格沙漠,还有那个号称进去就出不来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河西走廊的人家就和沙漠为邻,就和沙漠朝夕相处。河西走廊还是一个风口,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古道,西风,瘦马,河西走廊占全了。这些,在诗人的眼里感情里都是诗,都是感受。一本诗集,一百二十多首诗,洋洋洒洒,近四千行,付出的感情也应该有几斤红玫瑰。

不可讳言,万小雪的诗有着丰富的取材和开阔的视野,饱满着诗人推崇的艺术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打出了独特的西部情调牌张。一粒沙饱含着最初的海洋诗人认识“一粒沙”是从“本质”开始的。这不是一种简单的逃亡,沙粒随时走向海洋。从“最初”到“走向海洋”还原一个“旷久的时代”。诗人浓重的阅读和随意的感慨,无意中表现了意志的力量。沙漠是枯燥的,这人人知道。可读着读着,沙漠可爱了,沙漠美丽了。这是因为沙的哲言和沙上的真理悄然出现。在岁月的“缝隙里”,安排诗人“命运的火焰”。还有以沙尘的“面容”活在“情的磨励之中”在“生死之间”“内心加冕”。不是相互磨励,沙的哲言就过于单薄和肤浅,不是沙里掏金,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诗人眼中,“黄色的沙海”就是“绿色的海洋”。所以闻到了“海洋的味道”。海蔓延着,要走过亿万年的“旅途”,等待着“美的莅临”。怪不得诗人如此钟爱沙漠,她认为滚动的蒿草,低矮的蓬刺,还有团团的及及草,红柳丛都是“复活的梦境”。这一首诗叫《渗透》,渗透什么?一个美丽的梦境,而切眼泪是“最美好的渗透”。诗人绿色情怀已经到了大无畏的地步。一个没有憧憬的诗人,写不出大作品(雪莱语)。那么,一个有着大无畏憧憬的诗人,应该是有胸怀有内涵的诗人

光有憧憬显然不够,还应该追溯源头。于是诗人还写了西部的开拓者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开天劈地的英雄,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取出木头的“心跳”用它的“体温”擦出“寒冷的火花”,燧人氏,我喜欢“你的灰烬”。另一首写伏羲氏,张开掌心的“山川河流”,拂袖间“苍生五谷”。写轩辕氏,龟甲上写着岁月,贝壳上载着氏族。诗人想告诉人们,中华民族的始祖们,也是从沙粒上打磨出来的。他们在“蛮荒的沙漠上”亮出一个“晴朗的时代”。

诗是诗人心灵涌出的波涛,诗是诗人趣味格调的高吟。语言的潜质,熟悉而轻巧,理念的勾通,深出低回。这是诗人营造的气氛。蛮荒时代世界是一片沙漠,可沙漠走出了人类,走出了文明,走出了开天劈地的始祖,诗人不止一次地告诫人们,不要轻看沙漠,这是一个诗意的喷泉。耀眼的黄金是从沙粒里提炼出来的。沙漠的潜力和光辉是我们全人类的财富。

诗人的人生都是诗意的人生,那是诗人独有的特质。“悠然见南山”的逍遥,“大江东去”的气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更上一层楼”的深远。一粒沙漠呢?一再”释放精神的火焰”(燧人氏)写一个”晴朗的时代”(轩辕氏)。笑出”雷霆和风暴”(神农氏)。

小雪出过四本诗集。《蓝雪》一九九八,《带翅膀的雨》二○○三, 《一个人的河流》二○○八,《沙上的真理》。几乎是五年一部诗集。都是诗人足迹,诗人的视野。我们可以看到她更深邃更社会的采撷,诗人的宽广和厚度是读者的一片晴朗。

沙漠可以砥砺一代人的意志,可以开阔一代人的眼光。《沙上的真理》是送给读者的礼物,也是诗人的座右铭。发现沙漠,热爱沙漠,讴歌沙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唐光玉。

玉门市文联原常务副主席、《走廊》杂志主编。甘肃省作协理事,省作协通俗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敦煌笔会中心副主任。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曾获1982年甘肃诗歌奖,1990年甘肃小说奖,1991年文化部戏剧调演三等奖,甘肃调演剧本奖,甘肃民间文学30年作品奖。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