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传奇:平常的近义词

有一篇叫《“钉子户”传奇》的文章,讲了一个在美国发生的故事。

家住西雅图的老太太伊迪丝・梅斯菲尔德,在2007年曾一口回绝房地产公司近百万美元的拆迁补偿款,坚持不搬出自己那幢仅值八千美元的小楼

这幢楼建于1900年,梅斯菲尔德从1952年起就住在那里。

她不肯搬出的理由也很简单:“我不需要钱,就算有了钱我又能干什么呢?这里是我的家,我生活得很快乐……我不想搬出去。

”于是,五十五层的商业中心只得建在她的小楼旁,小楼的左、右、后三面都被高楼围了起来,最近的楼离她的厨房窗户只有几米,起重机的吊钩每天在她的屋顶上晃悠。

斯菲尔德除了坚持过自己的生活外,也并没有给开发商带来新的麻烦。

所谓“传奇”,就是后来建筑公司负责人巴里・马丁和梅斯菲尔德竟成了好朋友。

在梅斯菲尔德最后的日子里,马丁为她做饭、取药、购物。

马丁的解释很平淡:“我们真的很像,都很固执,都讲求实事求是,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需要有人帮帮她,我帮了她,仅此而已。

”2008年6月15日,梅斯菲尔德因胰腺癌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她在遗嘱中将所有财产留给了马丁

他们的故事引起了媒体的兴趣。

有人送梅斯菲尔德“草根英雄”的称号,她拒绝了。

有人马丁的仁慈表示赞赏,马丁认为他做的不值一提。

我这个听完“传奇”的局外人试图对他们的行为做一番解释。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般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需要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需要便会取而代之。

我以为,无论梅斯菲尔德还是马丁,他们都是低层次需要已得到满足的人,他们都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我所在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停着一辆供志愿者献血的采血车。

平时,尤其在节假日里,总有不少人去那里义务献血

这种事如果在三十年前出现,应当也是一种“传奇”。

那时,基本食品要计划供应,不少人尚不得温饱,医院用血主要是向人购买来的。

卖血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抑或还为了家人的生存才迫不得已地出售身体的一部分。

尽管那时也有人献血,但那只是少数人的高尚行为,应受到仰望和歌颂。

今天的献血者,同样也是高尚的人,但他们是平常人,至少已不被看成是书写“传奇”的人。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每天所思考、所努力的,不就是要让这类“传奇”变得越来越平常么?记得两千多年前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就这样鼓励我们:“人应当追求更美的生活,远超过生活本身。

”   【原载2008年10月26日《大公报》】   题图 / 小虎子。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