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小儿肠套叠病例42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用CDFI检测套入肠管彩色血流的特征。结果:肠套叠超声特征改变为包块形态规则,套叠处的肠管横切面呈“同心圆”,纵切面呈“假肾征”,39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3例检测未到血流信号。所有病例经X线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后证实,3例出现肠坏死,34例复位成功,2例合并肠息肉,3例合并肠憩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套叠具有无创性、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肠套叠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超声诊断肠套叠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得到肯定。我科近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2例肠套叠,分别经过X线空气灌肠复位及手术得到证实,诊断准确率达100%,为临床快速和准确作出诊断获得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超声诊断肠套叠病例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4个月~8岁,平均年龄1.7岁。发病期间30 min~24 h,所有病例均未做钡餐及钡剂灌肠检查。

1.2 仪器设备 采用GE 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3.5 MHz~7.0 MHz,配工作站,适度调节彩色多普勒

1.3 检查方法 患儿取平卧位,常规左右腹扫查,发现病灶后进行横切、纵切、斜切扫查,并配合体位改变实时观察。用CDFI观察包块周边及内部血流分布情况;进行脉冲取样。

2 结果。

2.1 超声检查结果 42例肠套叠病例超声检查均见腹部包块,28例位于右上腹部,10例位下于腹部,4例位于左侧腹部。包块形态规则,3 cm~5 cm,套叠处的肠管横切面呈“同心圆”,纵切面呈“假肾征”。“同心圆“由外向内可分四层,外围轮廓光滑完整, 呈高回声,其内侧为较厚且多为不均匀的环形低回声带,再内侧为不甚完整的偏高回声和弱回声区, 中心区呈强回声或强弱混合回声,外层越厚,回声越低,表明肠套叠肠壁水肿越严重。

2.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结果 CDFI能检测包块内肠系膜血管彩色血流信号的有力、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可以帮助判断套入肠管肠壁血液循环的变化。本组42例,39例显示出肠壁血流信号,3例检测未到血流信号。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