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库县蛋鸡饲养技术

法库县蛋鸡饲养技术。

一、雏鸡的选择标准  1.雏鸡为非疫区种鸡场的健康雏鸡。  2.种鸡场要符合有关规定,不从患有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鸭瘟、小鹅瘟、禽衣原体病的鸡场购鸡雏,并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无禽流感证明动物防疫合格证等。  3.种鸡群检测结果应是:鸡白痢和白血病阳性率低于1%,雏鸡出壳24小时内已经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二、饲料要符合 NY / T471—2001 绿色食品饲料添加剂的有关标准  1.原料无污染、杂质、霉变。  2.所用的原料1%预混料,符合国家 A 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绿色饲料,配合各种符合国家标准的豆柏、玉米、石粉、食盐、米糠等原料经过加工,饲喂。  3.饲料品质符合卫生要求,不含人工合成类激素。  4.饲料蛋鸡各阶段营养配置。  4.1育雏期间:玉米67%、豆粉28%,预混料 5 %;  4.2育成期间:玉米70%、豆粉20 %,松针粉 3 %,预混料5 %、 石粉2%;  4.3产蛋期:玉米60%、豆粉 22%、 松针粉 5%、预混料 5 % 、石粉8%。  三、日常管理  1.进雏前的工作准备  1.1选择优良且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鸡种:

代写论文   1.1.1具有较高的产蛋性能,年平均产蛋率 75~80 % ,平均每只入舍母鸡年产蛋 16~18 公斤;  1.1.2具有很强的抗应激能力、抗病力、育雏成活率、育成率和产蛋期存活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  1.1.3体质强健,体力充沛,能维持持久的高产;  1.1.4蛋壳质量好,即使在产蛋后期和夏季仍然保持较小的破损率。  1.2选择优质雏鸡:  1.2.1种鸡生产性能强,生活力强;  1.2.2对一些重要疾病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  1.2.3健康无病,体力充沛;  1.2.4绒毛整齐,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  1.2.5选择来自同一日龄的一个群体,体重大小接近;  1.2.6雏鸡出壳重大于 35 克。本文由收集整理  1.3清扫鸡舍,将鸡舍冲洗干净,整修鸡笼门窗。  1.4消毒鸡舍进雏前 5~7 天熏蒸鸡舍,用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甲醛 30ml/m3,密闭 24 小时打开门窗通风。  1.5进雏前 24 小时,鸡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 35~36 度。  2.雏鸡饲养管理  2.1温度  2.1.1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基础,雏鸡采食量、生理活动、消化吸收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等等都与雏鸡所在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2.1.2前一周 32.5~35 度,以后每周下降2~3度,直到 6 周下降至 18~21 度为止。  2.1.3注意每日温差不要超过 2 度,晚上比白天温度要高1~2度,弱雏或病雏比健康雏温度高 1~2 度,免疫期比正常温度高 1~2 度。  2.2湿度  在适宜的温度时, 1~10 日龄,相对湿度 60~65 % , 10 日龄以后相对湿度 55~60 % ,相对湿度不宜超过 80 %。高温高湿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导致疾病的发生。但空气也不宜过干燥。  2.3通风换气  维持舍内空气新鲜可减少呼吸道疾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是雏鸡更健康。  2.4饲养密度和采食、饮水  饲养密度应与舍内结构、饲养环境、舍内设施、养殖户的技术水平等因素有关。舍内设施的食槽和水槽长宽尺寸要合理适用,放置的位置适宜,以此满足雏鸡采食的需求。  2.5光照  初期用较强的光照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习采食,而且光照时间也应延长以增加雏鸡采食量和饮水量。达到标准后光照时间可以减短:3日龄雏鸡每天光照23小时/天,以后按照每周减1~2小时。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夜间应该补光。  2.6断嚎  为了减少饲养中出现的啄羽,啄肛等恶癖,减少鸡采食时挑剔饲料造成的浪费,一般在 6~10 日龄进行断咏,断嚎后饲料应多添加粉料促进伤口愈合。 论文网   2.7注意事项  2.7.1患病和免疫鸡群不应断嚎。  2.7.2食槽内尽量加满饲料,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2.7.3夏季尽量选择凉爽天气进行。  3.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3.1育成鸡的管理  3.1.1防止鸡过肥对鸡群应进行限制饲养。  3.1.2转群:专群时间6~8 周。注意:尽量减少鸡雏舍与育成舍之间的温差。  3.2光照:在育成阶段,特别是育成后期,尽量避免光照时间过长,实行自然光照。  3.3补钙:育成期在 16 周龄左右达性成熟,育成后期,小母鸡补钙 2 %左右。  4.产蛋鸡饲养管理  4.1初产期的饲养120~223日龄:此阶段是蛋鸡饲养的关键时期,为保证产蛋期的高产,120日龄驱虫一次。由于大部分产蛋鸡非产蛋状态突然转入产蛋状态,体内激素分泌不稳定,抵抗力下降常出现畸形蛋、带血蛋等,并且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还经常突然死亡,另外由于产蛋率直线上升,相应的饲料营养包括蛋白质水平,以及钙磷平衡要及时高速达到高峰营养要求。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