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选用止酸中成药

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表现,经常伴随着嗳气、呃逆、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而健康人如果饮食不当,也会出现反酸或“烧心”,影响身体健康。

毕业论文网   中医认为,反酸病理机制与脾胃和肝密不可分。

劳逸失度,七情伤感,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或脾胃湿热内蕴等均可致反酸、烧心、吞咽梗阻、胸胁痞满疼痛等症状

针对以上病机,可分别采用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健脾益气等方法治疗。

中药治疗反酸疗效较显著,且副作用很少,但市售的中成药种类繁多,患者在自行选购时必须“辨证施治”,才能提高疗效。

情志不畅型      症状反酸嗳气胃脘及胸胁胀满,每因情绪因素而诱发或加重,脉弦。

药物:①气滞胃痛冲剂: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但本品含蔗糖,糖尿病患者忌服,孕妇慎用。

②舒肝止痛丸:与气滞胃痛冲剂相比,止痛功效较强,温水吞服,每日3次,每次3粒。

③舒肝丸、沉香舒郁丸:多用于两肋胀满疼痛为主,兼有胃脘疼痛、嘈杂吞酸、恶心呕吐等症。

两药均口服,成人每次1丸,每日2次。

小儿用量酌减,糖尿病患者慎服。

肝胃郁热型      症状嗳气吞酸,胸脘灼热疼痛,口干苦且口气较重,急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

药物:加味左金丸有清肝泻火、和胃降逆之功用,空腹温开水送下,每次服9克,每日3次。

脾虚气滞型      症状反酸或泛吐清水,胃脘胀满,食欲减退,嗳气则舒。

药物:①人参健脾丸:有健脾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小儿酌减,温开水送服。

②香砂六君子丸:功用与人参健脾丸类似,口服一次6~9克,每日2~3次。

③补中益气丸: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适用于反酸伴形体消瘦、脾胃虚弱而导致胃下垂者,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

④养胃舒冲剂:适用于胃脘隐痛、嘈杂似饥、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难解者,空腹时用开水冲服,每次1包,每日3次。

气滞血瘀型      症状反酸日久,胃脘刺痛,胸膈痞闷,舌质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药物:元胡止痛颗粒剂适用于肝郁气滞日久的反酸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孕妇慎用。

饮食停滞型      症状:嗳腐吞酸,常由暴饮暴食引发,吐不消化食物后,症状暂可缓解,舌苔厚腻。

药物:保和丸可消食导滞,和胃,服用方法为每次6~9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脾胃虚寒型      症状反酸或呕吐清涎,胃脘隐痛,保暖或按压后症状缓解,食欲差但喜热饮,大便稀溏。

药物:①胃苏冲剂: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口服每次15克,每日3次,15天为一疗程,可服1~3个疗程。

本品含蔗糖,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②十香止痛丸:有疏气解郁、散寒止逆之功效。

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小儿慎服。

生活小贴士   1. 减小腹腔压力,尽量少食多餐,细咀嚼,避免饱食。

2. 避免辛酸、高糖、高脂食物,忌烟酒、咖啡、巧克力等燥热之品。

3. 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睡前禁食。

睡眠时抬高头部,头部保持10~20厘米。

4. 避免剧烈活动,不要穿紧身衣和束腰带。

保持大便通畅。

5. 保持情绪平稳。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