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规则的聂莉芳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规律分析

【关键词】 IgA肾病用药规律;聂莉芳;数据挖掘;关联规则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亦无特效的治疗措施,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本院肾病聂莉芳教授治疗IgA肾病用药经验,并探索名医经验整理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来自2006年10月-2009年2月聂莉芳教授专家门诊就诊的IgA肾病患者,共计251例,285诊次。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拟定的诊断标准[1]。光镜:各型肾小球病如肾小球轻微病变、系膜增生性病变、局灶性病变、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膜增生性病变、新月体性病变增生硬化和硬化性病变的病理类型均可出现。以系膜增生性病变为最多见。免疫病理:IgA和C3高强度沉积于系膜区,可伴有基底膜内侧的沉积,其他免疫球蛋白虽可沉积,但强度较弱。电镜:系膜区和(或)系膜旁区可见高密度的电子致密物沉积,有时可伴基底膜内侧沉积。

1.3 纳入标准。

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且血肌酐<442 μmol/L者,年龄不限;穿刺肾组织光镜下肾小球数在10个以上者;病理报告包括免疫荧光者;临床资料(包括发病诱因、既往病史、临床表现、理化检查及中医理法方药等)齐全者;服用中药汤剂治疗者;治疗后病情缓解者。

1.4 排除标准。

继发性(如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IgA肾病患者;血肌酐≥442 μmol/L的IgA肾病患者;合并其他器官(如心、脑、肝等)严重病变者。

1.5 数据分析及统计方法。

按照IgA肾病病例调查表所包含的内容收集临床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对相应字段进行统一处理,如“山萸肉”皆统一为“山茱萸”,“纳呆”、“食欲不振”皆统一为“纳差”等。运用Weka3.4数据挖掘软件,采用Apriori算法对药物→药物、处方→症状、症状→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定最小支持度(support)为5%,最小置信度(confidence)为60%。

2 结果。

2.1 常用药分析

本次研究纳入病例251例,285诊次,共285张处方,应用中药118味,5 200频次,其中使用频率>10%的中药见表1 表1常用药物使用分析。其中最常用的前5种药依次为太子参金银花、生黄芪生地黄、芡实,主要体现了益气养阴固精、疏风清热凉血的治疗大法。

2.2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见表2~表6) 表2二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略)表3三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略)表4四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略)表5五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略)表6六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略)表7七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略)。

从二药关联来看,两药间多为相须配伍,如茯苓和泽泻、生黄芪太子参、知母和黄柏、当归和白芍、栀子和金银花等。其次尚有补泻相结合的配伍,如山茱萸和泽泻、生地黄金银花太子参金银花、生黄芪和丹参、白术和陈皮等。

三药关联主要为益气药、养阴药、清热药、凉血药、止血药之间的配伍,主要体现了3种治疗大法:①扶正补虚,如太子参+生黄芪生地黄太子参+生黄芪+紫河车、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②扶正祛邪:如生地黄山茱萸金银花太子参+生黄芪金银花、当归+白芍+栀子等;③祛邪法:如生地黄+栀子+金银花金银花+小蓟+仙鹤草、墨旱莲+金银花生地黄等。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