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情报局第四季在线 [火星,地球人未来的又一个家园!]

2004年1月4日,美国的“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当月31日,美国“机遇”号又踏上火星表面,与“勇气”号共同探索火星奥秘。

一时间,地球上几十亿双眼睛都在期待,这是否能为人类寻求未来家园揭开新的篇章?人类在享受地球――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所带来的无限幸福与欢乐的同时,憧憬着火星有朝一日也能成为我们未来的理想家园……   2050年,地球联合舰队登陆火星,建起了地下掩体。

在掩体内,人们开始种植粮食、蔬菜和瓜果,并办起了饲养场。

此后,时空列车将地球人送上火星,在掩体内开设了商店、酒吧、餐厅。

在掩体之外,人类开始着手改造火星的气候。

若干年后,火星周围的大气浓度增加,表面温度上升,两极的水冰开始融化并汇集成海洋。

于是,人们开始投放大量微生物,这些生命力顽强的生物大量繁殖,分解出二氧化碳并制造氧气。

又过了若干年,人类开始在火星表面移植植物,甚至放养一些高级动物。

火星上的生物链逐渐形成,生命生存的条件越加类似于地球

终于有一天,人类走出地下掩体,摘下氧气瓶,脱下宇航服,在火星表面上自由散步……   ――这些看来是美国科幻电影中的情景,但或许真的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

而2004年1月4日,美国的“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将可能是这种巨变的始发点。

没有地球,我们的“伊甸园”在哪里?      当美国的太空移民计划还在筹划时,当我们品尝着各式美味享受着地球的阳光雨露时,是否会想,倘若哪一天我们失去了地球这个美丽家园该怎么办?这个古代还被看作“杞人忧天”的想法,如今已经不再是那么的不可能。

担忧之后,有人便开始了寻找“伊甸园”的行动。

美国人奥尼尔在《高边疆:人类的太空城》中虚拟了一个“太空城”。

实际上,早在1991年,美国在亚利桑州图桑市以北的大沙漠中建成一座奇怪的建筑。

它由8万根白漆钢梁和6万块玻璃组成,占地128顷,容积203880立方米。

它采用全封闭式,分为7个区域,圈内约有4000个物种,约3000种微生物。

各区域由计算机控制射入阳光,以便调节区内的温度。

该建筑被称为“生物圈2号”,是科学家第一次在地球上进行有关太空农场的试验。

1993年1月,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他们原计划在里面生活两年。

然而,一年以后,区内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狂生长。

此外,25种脊椎动物死了19种,蜜蜂和其他可以传授花粉的昆虫大多数灭绝了。

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

无奈,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

月亮广寒宫,人类未来的行宫?      “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这暴露了人类对模拟地球环境的认识存在不足,同时也更加激发了人类寻求新家园的强烈愿望。

我们知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但月球上的自然条件恶劣。

月球体积小,所产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没法吸引气体,周围形成不了大气层。

没有大气层,太阳白天直接射在月球表面,使温度急速升温,就像“火焰山”;夜晚,没有大气包裹的热量又迅速逃逸,月球表面的温度又迅速下降,变成名副其实的“广寒宫”。

如此骤冷骤热的环境,人类是绝对不能生存的。

然而,开发月球人类的价值仍是巨大的。

月球上没有大气,在那儿建造天文台就能观察得更遥远、更清楚;月球的引力很小,在那儿建造发射场向太空发射的成本更低。

此外,月球上还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太阳能。

如何开发月球科学家们有一系列的设想。

先将机器人和能源通讯设备送上月球,再由机器人平整场地和安装太阳能、核电站以及通讯装置。

然后,将土木作业车和圆筒型电热器等遥控作业设备送到场地上,开始建造人住居室。

由土木作业车挖出沟槽,再将圆筒形电热器放入沟槽内。

然后,将月球砂石覆盖在上面,通电加热后,紧靠圆筒的砂石便会溶解,断电冷却后,它又会固化为坚实的玻璃内壁。

如果抽出电热器,圆筒就形成一端封闭的溶洞,就可安好电源、通讯、空调等设备,装好门窗,存入空气、食物和水。

这样,就可以让登月人员居住了。

据估计,在月球两极附近的陨石坑中,可能会找到含有碳、氮、氢的冰,从中可提取出氧。

另外,还可以从月球上丰富的氧化物中提取出氧,氢和氧可以合成水。

更可喜的是,“克莱门汀”和“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已在月球上找到了水。

科学家预计,月球移民在未来几十年有望实现。

红色星球,人类理想的“伊甸园”?      自人类开始太空探测以来,火星便成为对人类最具吸引力的星球。

人类梦想着有一天,跟火星人一同坐在餐馆里享受美味牛扒。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物?科学家们已经争论了一个多世纪。

1877年8月,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观测发现,火星表面有许多线条状的地貌,于是“火星人”之说不胫而走。

19世纪末,不少描写“火星人”的科幻小说相继问世,最著名的要算英国科幻作家威尔斯的《大战火星人》。

无独有偶,当时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长期对火星进行观测,并拍摄了大量照片。

他宣布,他在火星上发现了500多条运河,“运河是人工开凿的”,这无异于宣布“火星人”的存在。

但是,近来美国“海盗”号拍回的数万张照片证实――火星上除了赤红的砂石,什么也没有。

2001年11月上旬,西班牙科学家又有了新发现。

他们在分析了美国火星全球勘探者”发回的照片后做出判断,“火星上存在黑生物”!他们认为,火星南极有活的生物体存在,其生存类型相当于地球南极上的生物。

照片显示,在火星冰雪覆盖的南极环形山有几千个黑色沙丘点,这说明在冰层下的地面有生命体。

它们吸收太阳能将冰融化,为自己创造生存条件。

地球南极覆盖的湖泊,也曾发现同样的情况。

问题在于处在火星那样零下数百摄氏度的低温下,这一保存生命的方式是否正常存在?这只有登上火星后才能证实,而美国“勇气”号探测器在火星上的主要任务就是探测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火星月球相比更具备让生命生存的条件。

比如,火星的体积与地球相差较小,引力也相差较小,大约是地球的1/3,火星的周围有一层极薄的大气。

据探测,火星的两极有大量的水冰及干冰存在,倘若将这些水冰融化,就可以覆盖整个火星表面,水深可达6~500米。

火星的昼夜温差相对较小,火星表面平均气温为—60℃。

面对这样的情形,科学家们提出了大胆的设想――用“温室效应”改造火星

火星上建设一些制造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工厂,就能利用温室效应使温度升高,让两极干冰融化。

这样,便可以形成一个浓度较高的大气层。

火星上温度逐步升高后,就会使水溶化,形成河流、湖泊甚至海洋。

一些微生物渐渐在海水中生成,大量繁殖分解出氧气,生成更高级的生物,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圈系统。

尽管这只是个假设,但或许真的有一天,火星上也能同地球上一般,绿树红花,牛羊遍地,彩蝶飞舞,人们可以嬉戏于山水之间。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