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材第三册期末达标测试题(初中二年级语文)

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达标测试题。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谦逊(xùn)   头衔(xián)  沮丧(jǚ)   惟妙惟肖(xiào)。

B.酝酿(rànɡ)  辍学(chuò)   蛮横(hènɡ)  称心如意(chèn)。

C.歼灭(jiān) 提防(dī)    折腾(zhē)  不省人事(xǐnɡ)。

D.蹒跚(pán)   迁徙(xǐ)   颓唐(tuí)  参差不齐(chā)。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必需在全国兴起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高潮。。

B.这部电影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获得了“最佳故事片”题名。

C.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D.骄傲自满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拌脚石。

3.请给下列成语按结构归类。(只填序号)(4分)。

①千言万语   ②不速之客   ③狼烟四起   ④能者为师。

⑤排除异已   ⑥移风易俗   ⑦枯木逢春   ⑧世外桃源。

属于并列关系的有:

属于偏正关系的有:

属于动宾关系的有:

属于主谓关系的有:

4.下面的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既生动又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几棵野菊,柔弱的茎上顶着小小的黄花,雄赳赳地立在路旁。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进,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C.面对着这幽林秀水,佳木野芳,我仿佛喝了香醇的美酒,心都醉了。

D.如果说人民群众是汪洋大海的话,那么个人只不过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

阅读朱自清的诗《细雨》完成5、6两个题。。

细  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的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捕捉语言形象的功力。试分析“绒毛”一词是从哪些角度写春 雨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写春雨的角度是,这样写的好处是。

。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结构不枝不蔓,小巧玲珑。。

B.“掠过我的脸边”一句中的“掠”,写出了小雨的轻盈。。

C.作者用比喻手法,刻画了小雨的形象特征。。

D.“东风里”是“我”的一种感觉,并非实写。

7.请根据新华中学广播室广播的一篇报道回答问题。。

近来,我校初三同学为了迎接中考,在作最后冲刺。据了解,大多数同学每天学习到晚上12点以后。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许多老师反映,不少同学上课时精神不振,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请简要说说这篇报道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报道的目的是什么?(3分)。

8.说话要看对象。陈平同学接到父亲从国外拍回来的电报,他要报电报转述给不识字的奶奶听,应该怎么说?请你把他要说的话写在横线上。(3分)。

电文:平儿会议延期暂不回国祖母诞辰在即无法返回见谅父。

陈平应该说: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1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水尤清洌(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亻叔尔远逝(    )      (4)以其境过清(    )。

10.对下列各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分)。

A.全潭都是以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头的底部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全潭都是用石头作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翻卷的石头把底部露出水面。

C.(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D.(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把石头翻卷过来让石底露出水面。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分)。

A.从西南方向远望石潭,(溪身)像蛇一样弯弯曲曲,一会看得见,一会又看不见。

B.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

C.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泉水)曲曲折折,明亮耀眼,完全可以看见。

D.从石潭的西南方向远处望去,小路曲曲折折,或隐或现。

11.将第一段分成两个层次,用“‖”在原文中标出。并概括大意。(3分)。

第一层。

第二层。

12.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潭中游鱼的情趣。其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一句对潭中游鱼数目竟一目了然,不只表明了水的“清洌”,且暗示了石潭之小。

B.“亻台然不动”写出了鱼儿的静态,“亻叔尔远 逝,往来翕忽”则描写了鱼儿的动态。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反衬游人的愁苦。

C.选文第三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了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

D.选文第四段主要写了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

(二)(15分)。

掌  声。

一走进教室,我就感到有些蹊跷——安静里好像潜伏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意味。果然,师生相互问好后,我还没开口讲课,就发现全班50多个学生都直勾勾地盯着我身后的黑板。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我立即以平静的语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

“报告老师,您看黑板上!”班上最活泼的女生王娜娜边站起来边喊道。。

我一下子惊呆了,脑子一片空白——原来黑板上有一行清晰的粉笔字:“高老师是个”,后边还有一个不太清晰的“坏”字。。

这是我教学近10年来从未出现的情况,过去每当我上语文课时,黑板总是擦得干干净净,我心情总是清清爽爽。。

这几个字,显然是我有什么得罪学生的地方,他们是在向我公开挑战。我仔细一看,这字体像是李晓的,昨天也是上第三节课时我批评过他。我的火一下子蹿得老高,真有 A 的感觉,但是转瞬间我控制住了自己,并决定改变教学内容。。

我面带微笑地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说话课,题目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并替我写在 了黑板上,谢谢这位同学!”尽管我竭力表现真诚,但 B ,很多学生还是一脸不安的神色。我用粉笔把不太清晰的“坏”字描了一下,并添上了“老师吗?”,许多学生这才发出善意的笑声,我 C ,接着说:“我,就是你们的高老师,是个坏老师吗?今天,我愿意把一个真实的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下。”我详细介绍了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也坦诚地承认了一些弱点和缺点。由于是谈自己,由于有刚才感情的反弹,我说起来感情充沛,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说完了,教室里出现了短暂的沉静,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李晓眼中饱含晶莹的泪花,手也拍得非常起劲。。

这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是第一次,我完全陶醉了,这掌声长长地在我脑海中回响。。

我潇洒地在“高老师”三个字底下画上了一道横线,擦掉了“高老师”三个字,将题目改成 “是个吗?”要求道:“请各位同学考虑一下,完善题目,并以这个题目说一段话。”。

李晓第一个举起手,这让我颇感意外。我让他站了起来,他说:“我的题目是《李晓是那个写‘高老师是个坏’这几个字的学生吗?》”。我心中一惊,学生的眼光是多么犀利啊!他讲得非常流畅,否定了黑板上的字是他写的。尽管我心中不相信他的话,但对他的说话艺术还是赞许的。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

掌声一落,王娜娜举起了手,她说:“我说话的题目是《王娜娜是个坏学生吗?》”。她承认那行字是她写的,主要是想看一下老师是否有雅量,到底有多大的雅量。她说她不是个坏学生,高老师更不是个坏老师。今天,她感到老师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我非常惊奇。但还是为她的活泼大胆而高兴,更为她的说话水平而高兴。全班学生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我十分欣慰!。

从那以后,这三次不同凡响的掌声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

13.指出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1分)。

时间: 地点:

14.文章三次写到掌声,其内容分别是:(3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5.在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之中。(备选项:不知所措、怒发冲冠、收效甚微、事半功倍、不甘失败、趁热打铁)(3分)。

A处为B处为C处为。

16.对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赞赏李晓勇于承认错误。。

B.赞叹李晓敏锐地发现了老师对他的怀疑。。

C.为李晓的敢作敢当而感叹、吃惊。。

D.为李晓说话练习的题目新颖别致而感叹、吃惊。

17.下面是有关“我”心理活动的句子,请按文中的先后顺序排序。(2分)。

①我非常惊奇。

②我完全陶醉了。。

③我十分欣慰。

④我就感到有些蹊跷。。

⑤我颇感意外。

⑥我一下子惊呆了。。

⑦我控制住了自己。

18.请从教学和性格两方面简要概括文中高老师的特点。(2分)。

(1)教学特点:

(2)性格特点:

19.试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2分)。

(三)(12分)。

生   命。

王 琼。

家门前有一盆最普通的粉红色月季,那是不谙花道的父亲随意插下的,竟也月月绽出粉红色的娇小的花儿,虽单薄却也能给我家带来些许生机。。

又到了月季最喜爱却又畏惧的季节——春天。所有的生命都活跃起来了,包括贪婪的虫子。 。

没几天,月季便成了一副病态,叶子残缺不全,所有的花——已盛开的、尚是花骨朵的全都 萎了。眼看月季已经奄奄一息了,可都是大忙人的我和父亲也没能抽出些时间来呵护月季,保况那只是一株不起眼的小生命呢?。

又过了些天,月季生命似乎已经终结了,因为它不再剩一点儿叶片,只残存几条叶脉。我不禁为一株生命的隐匿而微感叹息。。

几天后,下了一场暴风雨。雨过天晴,绿色的世界一切都显得那么明亮。偶然间,我又记起了那盆月季。唉,大概它已在暴风雨中倒下了吧。。

粉红!那残枝上竟绽出了两朵娇小的生命!虽单薄瘦小,但毕竟展示着最可贵的生机。真是奇迹!花朵向一只羽化不久的小蜜蜂敞开着,竭力为它提供全部的蜜。。

这两朵小花是它蓄积了全部的精力才绽放出的,是它向所有的生灵告示:我还有生命!是的,它从没有放弃过对生命的追求,对自己的追求,一旦它从重重束缚中挣脱出来,它就竭力去追寻所向往的太阳,追求所向往的新生与自由!。

20.若把本文分成两个层次,根据是什么?(2分)。

21.第一段与文章中心是如何联系的?(2分)。

22.阅读二至五段,回答。(2分)。

(1)这四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

(2)概括月季花经历的两次波折。。

23.“粉红!那残枝上竟绽出了两朵娇小的生命!”请描摹一下当时“我”的惊喜。(2 分)。

24.阅读第七段,谈谈对你的启示。(2分)。

25.试举出一个生活中能引起你对生命进行思考的例子。(2分)。

(四)(12分)。

公  德。

冯骥才。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一次亲身感受——。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朋友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顺手把香蕉皮扔出去。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个急刹车。下去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对他印象极深,从此再不 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碍影响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却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阔地上,一个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当风吹起一张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废纸满地的景象,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面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砂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中的“德”,一个重要成分的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站起身伸长胳膊往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有好感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粘痰吐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⑩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26.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

(2)美国人的文化很浅。。

27.本文若分为三层,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8.第8自然段中说:“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2分)。

29.文章中关于“公德”的说法,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们的公德意识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B.遵守社会公德从根本上说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C.人们讲公德、讲文明与否,是由其国家文明史的长短决定的。。

D.公德就是为了使人们舒适,不妨碍影响别人。

30.文章最后一句“世上万事皆同此理”中“此”指的是什么?(2分)。

31.请从你生活周围选取一两件小事来说明为什么要讲公德或不讲公德的坏处。(2分 )。

三、作文。(共50分)。

32.认真观察下列四幅图,请你按照先后顺序,把“直立树木”的制作过程填写出来 ,使你的朋友不用看图,只看你写的文字就会制作“直立树木”。(5分)。

制作“直立树木”。

第一步:先准备。。

第二步:用在上画出一棵树的,树的根部要画成形,中间要画。。

第三步:用把剪下来,根部要按剪开。。

第四步:把分别往两边折,使它与树干成度的角,然后在底面, 粘在。这样,一棵直立的树木就做成了。

33.文题:我与交朋友。

要求:。

(1)先在横线上写出交往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2)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写出交往的过程和彼此间亲密的关系。。

(3)记叙中适当地运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

(4)字数:600字左右。(45分)。

           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属于并列关系的有:①⑥;属于偏正关系的有:②⑧;属于动宾关系的有:⑤;属于主谓关系的有:③④⑦。

4.C。

5.角度是视觉、感觉和触觉。好处是不但把“星”形象化了,而且也点明了“东风”这一特定景象。

6.D(不是感觉)。

7.肯定了学习精神;否定了占用休息时间学习的做法;告诉同学们既要努力学习,又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8.略。

9.(1)特别的;(2)左右;(3)忽然;(4)因为。

10.(1)C  (2)B。

11.从开头到“水尤清洌”为第一层,其余为第二层;第一层写小石潭的方位和循声发现它的情况。第二层写小石潭的概貌。。

12.B。

13.时间:上语文课时  地点:教室。

14.第一次:接着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第二次:学生们又鼓起掌来,这掌声似乎比给我的更热烈。第三次:全班学生掌声又一次响了起来。

15.A处为:怒发冲冠;B处为:收效甚微;C处为:趁热打铁。

16.B。

17.④⑥⑦②⑤①③。

18.(1)循循善诱,因势利导;(2)坦诚;开明。

19.赞扬高老师面对学生突然“发难”,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开明、坦诚的教学态度和品质。

20.分成两部分的根据是以事喻理,前六段是叙事,后两段是议论抒情,揭示哲理。

21.第一段强调月季的微不足道,与后文月季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相对照,突出对生命的歌颂这一主题。

22.(1)时间顺序;(2)遭受病虫害,经受暴风雨。

23.略。

24.略。

25.略。

26.(1)很难抓住却穷追不舍;(2)文明史的发展时间不长。

27.B。

28.因为“他”重视别人的存在,考虑到别人的需要。。

29.C。

30.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

31.略。

32.小作文略。

33.大作文略。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