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18年湟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青海省湟中县

  湟源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史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务实重效、成果丰硕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脱贫攻坚、环保督察等多重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忠实践行两个绝对,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围绕县委1131总目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建设,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生态、防风险,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深挖潜力,创业绩、争先进,奋力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7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67.89亿元、增长20.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8亿元、同口径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8亿元、增长10.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89元、增长10%,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272元、10078元,均增长9.2%。全县经济发展在拥抱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新起点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生动实践,控源头、保长效,强力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全省首个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项目建成运行,锂电、风力发电等绿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县城煤改气基本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河长体系全面建成,小水电站生态基流得到有效保障,国土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省首批国家卫生县城,成功入列农业部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荣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绿色循环发展升级版和美丽幸福湟源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年来,我们冲破阻力,抓改革、求突破,全力描绘改革发展新蓝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高效推进,在全省率先完成146个村多规合一编制工作,完成西北地区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全省首次分享增值收益调节金101万元,征收公共利益土地61亩,成为全省首个彻底解决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的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资金2.1亿元,去商品房库存662套,去化周期降至18个月。创新3+N医联体新模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为企业减免税负4253万元,确定中介服务事项93项,编制乡镇权责清单77项,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行政单位公车改革按期完成,教育、财税、供销等各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改革红利竞相释放。

  一年来,我们精准发力,补短板、优服务,努力谱写民生福祉新篇章。秉承小财政、大民生理念,财政支出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达82.5%。脱贫攻坚成效显著,17个贫困村退出、2445名贫困人口脱贫,年度脱贫目标如期实现。涉及惠民服务、医疗健康、居住环境等方面的100件民生小事得到群众点赞,年初为民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一是抓脱贫攻坚,小康进程不断加快。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交代,不断改进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投资6481万元实施扶贫饲草产业园项目,种植饲草5万亩,带动农户9967户3.68万人。投资1237.68万元实施654户2292人到户产业项目,产业到户比重从2016年的24%提高到73%。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带动作用,顺利实施巴燕乡下寺村等4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群众增收基础更加牢固。筹资200万元开办下胡丹村农牧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开启湟源农村集体经济破零新征程。投资1.9亿元的48个贫困村水利、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项目扎实推进,贫困村基础条件大幅改善。实施10个村易地搬迁项目,751户2491人喜迁新居,贫困群众出行难、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投资9713万元的国际农发基金项目成效显著,直接助推441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全面落实金融扶贫政策,累计发放530扶贫小额贷款2243万元。充分利用金穗服务惠万家工程,为183户涉农经济主体担保贷款1.5亿元。全省扶贫互助协会规范化建设和互助资金管理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利用互助资金发放借款207万元、贷款5852万元,有效破解了贫困户贷款难、小额信贷门槛高的问题。

  二是抓项目促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止滑企稳、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实施全社会建设项目144项,开复工率达到100%,丹噶尔古城二期保护开发、大华水库等重点项目强力推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0项,到位资金31.06亿元,超额完成省市既定目标。争取到小石头沟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建工程等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186项8.87亿元,县医院医技综合楼、滨河南北路等20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青洽会城洽会期间签订青藏高原原产地特色产业聚集园高原农畜产品大宗交易中心一期、城台片区综合开发二期等投资项目5项,签约资金31.5亿元。

  三是抓农业促升级,特色产业效益凸显。坚持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模式,结合国家粮改饲及草牧业试点,建立千亩连片饲草基地48个,饲草种植面积连续五年保持在20万亩以上,中藏药材种植突破1.5万亩,特色作物比重达到87%,全国粮改饲技术创新与推广现场会在我县召开,种养一体化、收贮专业化经验在全国推广。以打造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为目标,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智能温室4栋,节地型温室100栋,菜篮子保供能力和效益显著提升。加快推动养殖业出川上山,完成90家规模化养殖场1:1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养殖业粪污处理率达85%以上,化肥使用实现零增长。年内培育专业合作社92家,家庭牧场67家,建成生态牧场6家,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胡萝卜、青蒜苗等特色农产品顺利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评审,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任务。三江一力农产品互联网追溯体系、顺泰农业蔬菜物联网控制系统建成运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投资7500万元全面完成南北山绿化提灌、西扎湾流域综合治理等10项水利水保工程,农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四是抓效益促转型,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坚持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工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01亿元,增长21.73%;工业增加值达到9.4亿元,增长5.96%。投资7.93亿元加速推进大华工业园区创业园二期、齐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4项续建项目,投资1.33亿元的日月山49.5兆瓦风电场一期等6项新建项目全面完工,投资4.27亿元的年产10万吨有机肥加工、3000吨原浆青稞酒系列产品等10项技改扩能项目有序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认真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新增中小微企业203家,培育规上企业1家。充分发挥政银企三方融资平台作用,为全县41家中小微企业落实信贷资金1.63亿元。

  五是抓品牌促优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文旅优势资源,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64亿元,分别增长11.2%、25.1%。高标准编制完成《湟源县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控制规划》,投资2.43亿元强力推进丹噶尔古城二期保护开发项目,地下管廊建设基本完工,传统民居院落打造、南城门恢复等工程稳步推进。投资6996万元的宗家沟、扎藏寺二期等旅游项目顺利实施,旅游业态不断丰富。加快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克素尔、尕庄等5个村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新建和改造村级文化服务中心36个,小高陵红色旅游基地初步成型,乡村旅游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首次举办丹噶尔磐云杯全国中国式摔跤邀请赛,湟源排灯文化旅游节、第九届丹噶尔杯高原风筝挑战赛等创意活动成功举行。县广播电视台揭牌成立,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丹噶尔古城篇拍摄顺利完成,并在央视国际频道播出,湟源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六是抓统筹促开发,城乡面貌不断改观。坚持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提升城市内涵和品位,稳妥推进国际花园、湟源壹号等14项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亿元。投资500万元,实施西小路公园等微城建项目拆迁工作。投资8910万元实施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项目,火车站广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力推进,征收房屋10万平78方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完成投资1.43亿元的11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1500户。投资1.01亿元完成7条农村公路建设。全力推动兔尔干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兔尔干村入列第四批全国传统村落名录,日月乡成功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行列。

  七是抓环保促整改,生态屏障持续巩固。聚焦中央环保督察,突出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启动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淘汰粘土砖厂等落后产能,整治主河道沿线、水源地范围不符要求的石材加工点7家、野炊点15家、养殖场79家,42件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举报案件得到高效整改。县城燃煤锅炉清零目标初步实现,五个100%扬尘管控措施有效落实,全年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全面完成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6.31万亩,实施大华集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微绿化项目,新增城市绿地6675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5%。公开招录森林公安辅警14名,森林草原防火专业力量不断加强,连续30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县保护面积达到22.7万亩。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提标扩能工程全面完成,湟水河扎麻隆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在Ⅱ类以上。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河长制工作格局全面形成,河长制考核位列全市首位,水污染防治走在全省前列。

  八是抓民生促共享,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投资1.33亿元实施全面改薄等教育项目7项,义务教育均衡国检达标排名全省前列,城乡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全市率先启动健康促进县试点工作,创新开展健康扶贫一卡通信息建设项目,县中医院针灸理疗综合楼、公租房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加快构建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为4700余名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99%以上,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164万元、养老金3000万元,报销各类医疗费用4131万元。全力推动双创工作,创业孵化基地投入运行,为全县30家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劳务收入达到2.88亿元。全面保障困难群众住房需求,投资6500万元,建成公租房1120套、改造棚户区住房964户、分配入住保障房1617套。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建设领域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提高保证金缴纳比例,提供法律援助180余次,清欠农民工工资3095万元,清欠率达到97%。全力排查化解各类安全隐患7000余条,顺利通过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巡查和督查。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从严治党,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决贯彻执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办理答复人大代表意见建议66件,政协委员提案53件,办复率、见面率均达到100%,满意率达98%以上。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开展政府部门履职尽责督促检查,政府法治建设、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审计、统计、残联、民宗、档案、县志、双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压力挑战超乎预期,答卷成绩令人欣慰。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鼎力支持、和衷共济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同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县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湟源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值得肯定,问题不容回避。我们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全县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二三产融合不充分;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龙头企业不多,品牌创建意识不强;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性物流、仓储、电商等配套体系不完善,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财政收入增收乏力,刚性支出压力递增,收支矛盾突出,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地区发展欠账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全民生态环保意识有待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克服厌战情绪,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望!

  各位代表,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已载入史册,美好的明天正向我们走来。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各项工作必须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取向,把人民幸福作为第一目标,把人民期盼作为第一任务,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刻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以各级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与全县各族人民共同谱写走向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二、2018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的黄金机遇期。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持之以恒实施五四战略,忠实践行两个绝对,以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小高陵精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打造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目标,突出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和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打造绿色循环发展升级版,奋力开创美丽幸福湟源新局面。

  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以上。

  各位代表,人民赋予重托,奋斗创造未来。湟源正处在面对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付出百倍努力,紧盯目标、聚力攻坚,以最后冲刺的劲头和勇于担当的精神,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到年底达到贫困县脱贫验收标准,到2020年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践行者,做到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九大指引的方向前进。面对新时代,我们必须抓住新问题,防范化解新风险。当前,我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处在限额以内,总体风险可控。我们要将政府债务化解纳入实绩考核体系,积极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强化预算约束,全面化解政府债务,确保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坚决杜绝寅吃卯粮、透支未来。加大处置金融风险工作力度,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力争十三五期间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面对新时代,我们必须瞄准新目标,夺取脱贫新胜利。始终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斗志,奋力拼搏、苦干实干,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面对新时代,我们必须把握新常态,践行发展新理念。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模式。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幸福湟源。面对新时代,我们必须直面新矛盾,实现群众新期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心解决好就业、上学、看病、养老等实际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满足群众更高要求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具质感。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协同推进,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精准发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用智促进政策、责任、工作落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确保2018年27个贫困村退出、785名贫困人口脱贫,如期实现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压紧压实扶贫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过程导向,着眼于长期稳定脱贫,坚持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动态管理、后续扶持等工作机制。对照脱贫攻坚考核要求,全面开展脱贫攻坚成效回头看,查漏洞、抓整改、补短板,打牢脱贫攻坚的底子,夯实脱贫攻坚的基础。在落实好国家、省市扶贫举措的同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力争脱贫攻坚出样板、见亮点。

  做实做强扶贫产业。按照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思路,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发展,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充分利用好4380万元到户产业、互助资金和饲草产业园、乡村旅游、国际农发等各类扶贫项目,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确保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积极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用好用活3520万元的88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力争投资6000万元的58个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用好用足扶贫政策。继续落实好1+8+12政策措施,发挥金融助推脱贫的造血功能,全面落实530扶贫小额贷款、互助资金等惠民政策,力争发放各类扶贫贷款5000万元以上,着力破解贫困群众、互助合作社融资难题。紧抓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引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耦合发展,加速全县脱贫攻坚进程。引导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精准对接就业需求,全力做好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致富能力。

  (二)扩大有效投资,积蓄赶超发展新动能。坚持把项目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依托项目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深入挖掘投资潜力,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全面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变革。

  强化项目支撑。紧盯中央和省市重点投资导向,抢抓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大好机遇,积极争取、谋划、推进一批促当前、利长远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治理等项目,全面发动项目建设攻势。加快要素配置,倒排项目工期,强化协调调度,推动开工项目抓进度、在建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全面完成大华水库等10项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全年实施项目80项,确保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顺利完成。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创新推广产业招商、政策招商、精准招商及企业与政府联合招商等模式,依托青藏高原原产地特色产业聚集园大力开展以商招商,策划主办系列专题招商推介会,积极参与各类招商活动,力争一批绿色发展、强基补链项目签约落地,确保到位资金达26亿元以上。

  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内容、优化审批流程,提前介入项目,抓实抓好前期招商项目跟踪服务和履约落实,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深入挖掘增收潜力,积极培育税源,抓好收入征管,优化税收结构,严防税源流失。充分发挥产业基金和担保资金作用,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存量债务化解力度,严格地方举债行为,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将地方政府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完善偿还机制,切实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三)推动乡村振兴,激发农业农村新活力。围绕建成高原绿色有机品牌农畜产品加工强县,抓牢产业兴旺这一乡村振兴的根本,激活资源要素、发展特色种养、引进创业能人、延伸产业链条,努力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稳粮、优经、强饲的发展思路,种植粮油饲等作物26.68万亩以上,种植药材1.5万亩、蔬菜4.3万亩次。结合国家粮改饲和草牧业试点,做强饲草产业,年产鲜草60万吨、青贮饲草15万吨,推动优势产业由单纯扩大规模向提质增效转变。充分利用循环农业产业园落地的机遇,着力推进农畜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精深加工、电商销售、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助推农牧业循环产业体系发展壮大。

  发挥龙头作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组织化程度高,在省市有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场,新增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牧场20家、生态牧场3家,整合建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个,进一步发挥涉农经济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做大做强日月山等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畜产品品牌5个,新增三品一标产品认证3个。加快溯源体系建设,推动互联网+与现代智慧农业深度结合,启动建立县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打造湟源品牌。

  推动产业融合。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吸引入驻辐射带动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跨区域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以上,促进农业+加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托青海众和、富农草业、丹噶尔农业等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初加工销售和牛羊肉、乳制品等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传统农畜产品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转化。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5个、科技示范主体700个,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水肥一体化等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900人,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夯实农业基础。以增强防洪减灾功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目标,完成投资9100万元的大华水厂二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10项新建续建水利水保工程,有效化解农村用水矛盾。坚持以保护和改善草地生态、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为核心,完成退牧还草围栏15万亩,新建舍饲棚圈100户,确保草原植被盖度达到62%,退化草场治理率达7.7%以上。深入开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四大行动,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提升保护利用率,不断提高耕地产能。

  (四)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工业经济新引擎。坚持把大华工业园区作为促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不断扩总量、提质量、优结构,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全力培育增长动能。突出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完成《青海省湟源农牧产品加工园总体规划》,依托三江一力、青海牧丰等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主动承接西宁市牛羊屠宰、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转移,为工业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全力做好青海华铁金属有限公司4台12500KVA矿热炉改精炼炉、青海华晟铁合金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普通硅转产高纯硅技改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加快实施年产5000吨农用残膜回收加工综合利用、年产4.5万吨纯净水、日月兔尔台风电场等新建项目,继续做好福茵城乡物流配送中心、年产10万吨有机肥加工、年产2万吨锂电子负极材料(三期)等续建项目,落实工业企业各项优惠政策,不断延伸补强下游精深加工产业链,力争实现工业投资6.09亿元。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民营经济发展倍增计划,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新培育中小微企业100家以上、规上企业1家。围绕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利用政银企三方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保障工业企业运转及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依托丹噶尔古城,结合涌兴、城台片区等棚改工程,不断优化商贸业结构,全力打造10分钟商业圈。

  (五)挖掘文旅资源,拓宽全域旅游新格局。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重点抓好以丹噶尔古城为核心的大景区建设加快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步伐,着力推进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样板工程。坚持全域全季旅游理念,强力推进丹噶尔古城二期保护开发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投资2亿元的胜利门及古城墙恢复工程,努力将古城打造成统筹推进城镇化、旅游开发、保护传统建筑的民生样板工程。加快推进日月山、宗家沟等景区二期开发建设,提升景区服务功能,精心打造高品位的旅游景区。全力做好57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使基层文化活动中心成为群众生活乐园。

  筑牢发展基础。创新文化旅游业态,整合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田园综合体等工程,全力打造109国道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示范带,积极推进兔尔干、克素尔等10个示范村建设,着力发展民俗文化游、观光游等特色旅游,不断夯实县域过境段旅游带产业发展基础。结合厕所革命,投资530万元新建旅游厕所15座,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要素配备,全力提升湟源旅游综合竞争力。

  推进保护传承。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投资1174万元实施好城隍庙壁画修复、明长城湟源段保护、东科寺修缮等工程。加快小高陵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要素配备,全力打造湟源新的文化旅游名片。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营销,精心筹办丹噶尔古城开城仪式,继续举办排灯文化旅游节、高原风筝邀请赛等文化创意活动,提高湟源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统筹城乡建设,彰显美丽宜居新风貌。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补齐城乡民生基础设施短板为抓手,同步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城市承载功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严格按照《湟源县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控制规划》,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增强规划前瞻性、连续性和权威性,杜绝随意变更。继续做好城台、光华等片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力推动纳隆口片区等房屋征收工作,确保完成房屋征收5万平方米以上。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尝试开展空心村整治、小村小社合并,推进聚集发展,形成规模优势。

  加快集镇建设步伐。以大华、日月两个集镇建设为重点,通过提升集镇有效聚集各种市场要素的能力,发挥集镇功能,实现县城与集镇、集镇与乡村的互动互补。结合1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加大专项资金争取和整合力度,完成扎麻隆石板桥至大华池汉桥绿道生态网络景观打造、东峡乡国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工程。

  提升城镇服务水平。加强城乡道路、广场、市场、停车场、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县城3条环路、滨河南北路、丹噶尔古城地下停车场等建设。实施好县城南出口、牧校背环境综合整治等微城建项目,持续优化县城公交站点布局,逐步改善人居环境。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形成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管理秩序。

  (七)加快绿色发展,筑牢生态环境新优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

  加快生态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三北、天保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9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封山育林4100亩。结合国家和省、市污染防治重点投向,加强污染面源治理,积极争取东沙沟生态治理项目,实施好污水处理厂原位提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高效完成火车站周边、大华南路等微绿化项目,实施好大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及配套设施、小石头沟生活垃圾填埋场二期扩建、南山灌区和湟海灌区渠道维修改造等工程。

  狠抓污染综合治理。加大工业企业提标改造力度,落实日常监管措施,切实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落实建筑工地、矿山开采企业等五个100%扬尘控制措施,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在全市前列。全面贯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动河长制常态化管理,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原则,推动养殖业出川上山,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对湟水河的污染。扎实开展土壤污染治理行动,以农用地、牧草地、建设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主,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行科学管控治理。

  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回头看工作,确保各项整改任务按期完成。扎实做好生态功能区红线划定工作,确保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和禁止开发区等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在机关单位大力推行节能、节水、无纸化办公,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发展理念。

  (八)补齐民生短板,凝聚共建共享新合力。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步,压缩财政一般性支出,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全力保障民生刚性需求,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全面完成二小、回小扩建等改薄任务,实施高级中学业务用房扩建、职业技术学校迁建等项目。继续优化师资力量,推动集团化办学深度融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做好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提升全县规范用语用字整体水平。健全完善医疗基础服务设施,全面完成投资1056万元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贫困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项目加快县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整体搬迁步伐,实施好投资6346万元的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县中医院辅助用房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建项目,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继续做好鼠疫防控、包虫病防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处置能力。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博仁老年养护中心、7个农村老年之家、8个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个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全力做好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和城镇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工作,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万元以上,力争完成3000人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

  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始终保持对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全面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任务,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继续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完善公共法律体系,大力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落实欠薪预防制度,扎实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推进阳光信访建设,全力化解一批信访积案,严厉打击非法上访,维护依法信访秩序。加大食品药品执法稽查力度,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新建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强力保障食药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为重点,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巩固深化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县创建成果,认真抓好稳控物价、社会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九)释放改革红利,聚力破解改革新瓶颈。站在新时代起点上,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向改革要活力、向发展要动力,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让广大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涵盖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会保险基金的完整预算体系。全力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完善乡村振兴用地保障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明晰产权归属,完善各项权能,提高资产、资源、资金综合利用率,真正让看不见的股权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机构整合和职能融合,重点做好环保体制改革,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持续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整合各项行政审批职能,完善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加快社会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无效供给、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县情实际的城市管理模式,构建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加快集中搬迁村管理方式改革,集中规范管理易地搬迁村,解决管理体制、权属纠纷、社会治安、环卫管理、民生服务等突出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

  三、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务实、高效、诚信、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一)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各个领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绝对,不断提升政治定力、驾驭全局、防范风险的能力。始终牢记根本宗旨,大兴学习、调研、实干之风,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强化担当意识,认真履职尽责,坚决把中央、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上、彰显于业绩上。

  (二)增强依法行政本领。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决策机制,做到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广泛接受公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

  (三)增强狠抓落实本领。进一步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健全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着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按照立说立行、限时办结、办就办好的原则,全面落实710工作制度,确保既定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坚持严字当头、效字为要,严厉查处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行为,建立健全逐级抓落实、逐项见成效、环环相扣推动落实的工作机制。

  (四)增强拒腐防变本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始终把廉洁从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底线,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推向纵深。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及省市若干措施,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节约,从严安排一般性支出,切实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坚决整治各类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奋斗成就梦想,实干赢得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奋勇争先、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时代美丽幸福湟源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四个意识: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四个意识,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9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30扶贫小额贷款:2019年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联合省扶贫局、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青海行动方案》,确定对无银行欠款欠息、有生产经营能力、有金融服务需求、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3年期、全额贴息、免抵押、免担保贷款。

  金穗服务惠万家工程:2019年8月,西宁市委、市政府和农行青海省分行签订金穗服务惠万家工程合作协议,由农行青海省分行连续五年安排专项信贷资金额度,通过各区县政策性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的方式,向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储藏、流通、运输等产业的农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种养示范大户及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零费率、全程全额贴息贷款。

  出川上山:2016年6月,西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宁市湟水河沿岸养殖场搬迁工作方案》,决定在三年内完成湟水河两岸养殖场(小区)的搬迁工作,停止在川水地区批建高密度集中圈养式养殖场,合理布局规模养殖场(小区),实施养殖业出川上山。

  河长制: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要求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目前,我县已确定县级河长2名,乡镇级河长18名,村级河长85名。

  健康扶贫一卡通:湟源县健康扶贫一卡通信息建设项目为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医助学类项目,总投资480万元,主要以建立健康电子档案为基础,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诊疗医联体平台、开通与合作医院的远程会诊平台等方式,提升县人民医院医疗水平,解决贫困人口就医难问题。该项目不仅覆盖全部建档立卡户,并将惠及全县所有群众。

  五四战略:2018年1月,王建军省长在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五四战略,即四个扎扎实实是做好青海工作的根本遵循;四个转变是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的方法路径;四化同步是实现四个扎扎实实和四个转变的有力支撑;四个更加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愿景在青海的具体体现;四种本领是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基本保证。

  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东西部扶贫协作:2016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主要通过调整结对关系、开展产业合作、组织劳务协作、加强人才支援、加大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参与等方式,实现先富帮后富、打赢脱贫攻坚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意见》确定由江苏省帮扶陕西省、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经两省协商,由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

  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

  厕所革命:指对发展中国家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健康和环境状况。2017年11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指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逐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我县确定从2018年1月开始在寺寨乡、波航乡开展整乡试点,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全县9个乡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710工作制度:2017年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710工作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工作中,一般事项必须在7天之内办结,复杂事项1个月内有结果,年初确定的所有事项在当年年底清零销号。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