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转移相关蛋白mRNA定量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旭晨,肖春花,冯玉梅,李晓青,郝希山。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 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原发癌和配对淋巴结转移癌以及116例乳腺癌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分析MMP2和FN 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结果 30例淋巴结转移癌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低于原发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直径大、临床分期晚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MMP2和FN mRNA表达量低于肿瘤直径小、临床分期早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少的乳腺癌。MMP2和FN mRNA表达量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雌、孕激素受体及Her2表达无关。结论 随着乳腺癌转移潜能的增加,MMP2和FN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下调。

【关键词】 乳腺癌转移基质金属蛋白酶2;纤维粘连蛋白。

Key words:Breast cancer;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Fibronectin(FN);Metastasis。

乳腺癌转移的重要步骤是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是此过程中重要的酶类。FN是细胞外基质中的糖蛋白。MMP2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基质血管内皮的迁移和新生血管的延伸创造条件,FN参与细胞粘附基质降解。我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30例配对转移癌和116例乳腺原发癌MMP2和FN mRNA定量表达,探讨与乳腺癌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本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116例乳腺癌根治术标本,术中即刻取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其中淋巴结转移癌须经病理学评价,选取癌细胞达75%以上的淋巴结。患者年龄32~79岁,平均49岁。原发癌116例、配对淋巴结转移癌30例;I期17例、II期65例、III期34例;淋巴结阳性68例、淋巴结阴性48例;单纯癌66例、浸润性导管癌28例、髓样癌12例、腺癌10例;组织学分级I级37例、II级46例、III级33例。免疫组化检测ER、PR,阳性细胞数30%以上为阳性;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r2受体,10%以上为阳性。检测外周血CA153,25U以上为阳性。标本冻存于80℃冰箱中。收集过程注意避免RNA酶污染。

1.2 方法。

1.2.1 RNA的提取。

采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公司)提取组织标本RNA,微量核酸定量分析仪(Biochrom Ltd Cambridge)测定浓度并电泳检测RNA质量。

1.2.2 MMP2和FN引物与Tagman探针。

采用Oligo6.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管家基因引用文献[1]序列。MMP2:Forward 5’CGCTCA GATCCGTGGTGAGAT3’Reverse 5’CGGGAGCTCAGGCCAGAATG3’Probe 5’(FAM)TTCTTCTTCAAGGACCGTTCATTTGGC3’(TAMRA);FNForward 5’CCGCCGAATGTAGGACAAGA3’Reverse 5’TGCCAACAGGATGACATGAAA3’Probe 5’(FAM)CAACCATCTCATGGGCCCCATTCC3’(TAMRA);GAPDH Forward 5’GAAGGTGAAGGTCGGAGTC3’,Reverse 5’GAAGATGGTGATGGGATTTC3’,Probe 5’(FAM)CAAGCTTCCCGTTCTCAGCC3’(TAMRA)。引物和探针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成。

1.2.3 荧光定量RTPCR实验。

采用ThermoscriptTM plus/ platinum一步法试剂盒(Invitrogen公司),反应条件参照说明书。结果计算:CT值代表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进行的循环数。原发癌与配对淋巴结转移癌比较以MMP2和FN mRNA荧光定量结果的CT值减去GAPDH的CT值得到△CT值,以转移癌△CT平均值作为矫正数。计算2△△CT值,以2△△CT值为RNA表达量。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乳腺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临床病理因素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MMP2和FN mRNA表达量采用线性回归和双变量线性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乳腺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的MMP2 mRNA表达量。

30例淋巴结转移癌MMP2和FN mRNA表达量低于原发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MMP2 和FN mRNA表达量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表1 30例乳腺癌转移淋巴结的MMP2和FN mRNA 表达MMP2 和FNmRNA表达量在肿瘤小、临床早期、淋巴结转移早期表达量上调,随着肿瘤的进展表达量下调。MMP2 和FNmRNA表达量与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无关,见表2。

3 讨论。

乳腺癌浸润和转移是复杂的多步骤序贯过程,是众多因子相互协调以及共同作用的结果。Liotta等[2]提出了肿瘤浸润的三步学说,即粘附降解、移动,首次明确指出肿瘤浸润与细胞外基质降解之间的关系。转移是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肿瘤细胞到达转移器官须穿透基底膜,MMP2可以降解基底膜的IV型胶原[3],是浸润和转移的重要指标。此外癌细胞基质相互作用、调节粘附、增殖和分化。FN [4]是参与细胞基质以及细胞间相互粘附的主要基质糖蛋白,介导细胞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在细胞粘附、迁移、生长及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MMP2作用主要为降解胞外基质,增强癌细胞转移,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6]。乳腺癌血管形成促使肿瘤生长,及侵袭和转移肿瘤血管形成主要由肿瘤释放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周围的基质降解和重塑,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等,MMP2通过降解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血管内皮的迁移和新生血管的延伸创造了必要条件。FN是整合素(Integrin)受体家族中众多成员的一个配体,FN与整合素结合刺激了其介导的细胞粘附[7],FN还结合于肝素、胶原、纤维蛋白等分子上,它含有两个与肝素硫酸糖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片段[8],肝素的强结合端位于C端,弱结合端位于N端,FN与肝素分子结合决定了胞外基质细胞粘附的作用。此外FN通过结合位点与纤维蛋白结合,对细胞粘附和迁移起重要作用。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