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口疮病的治疗及预防问题

山羊口疮病的治疗及预防问题。

引言   山羊口疮病,学名是羊传染性脓疱,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病症主要出现在羊的嘴唇、舌头、鼻子等器官上,在其部位出现水泡、脓疱等,有时也会出现较大范围的传染病疫情,主要的发病羊群是在3~6个月的羊群身上。该病的发病时节主要是在春秋两季;发病地也没有特定的规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抗病毒性;该病的破坏性极大,轻者会使羊口腔中出现脓包、食欲不振,重者是羊嘴唇肿胀,导致羊无法进食,进而死亡。   1 临床症状和病因分析   1.1 临床症状   这种病症主要出现在羊的嘴唇、舌头、鼻子等器官上。在病症初期时,病羊在饮食时会出现口腔疼的情况,对其进行检查时会发现其唇部有有一些小红点,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治疗,病羊会产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流本文由收集整理口水等症状,并且在其口唇部位出现水泡、脓疱等,严重会导致嘴唇肿大。到病症中期时,其嘴唇上的脓包破裂变成一大片溃疡,并会出现流血现象,同时羊的舌头变肿。到后期时,会造成羊发高烧,伴有卧地不起、食欲不振現象,最后导致死亡。   1.2 病因分析   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由传染、感染和检疫、防疫等引起的。   1.2.1 接触传染源   因为该病并具有传染性,所以这主要是指携带山羊口疮病的羊与健康的羊通过水源、饮食以及伤口等的接触,导致健康的羊被传染。   1.2.2 检疫不严   主要是指山羊群引进时检疫工作有所疏漏,检疫不严格没有按照要求对羊的饲养、饮水及羊舍等进行严格的检查,造成传染源进入健康羊群中,扩大了传染范围。   1.2.3 饲养管理不完善   主要是指3方面:指对羊舍及羊的吃喝用具的环节不严格;指羊的饲养方法不合理,饮食搭配不完善,造成羊群营养不良,出现异嗜或啃墙等情况;指羊群的饲料或者羊舍中铺垫的杂草中含有很多芒刺,进而造成羊的皮肤划伤,并且相关的伤口处理工作不到位时,就会使患口疮山羊吧病传染给健康的羊。   1.2.4 防疫管理不完善   主要是指防疫管理措施落后,防疫管理意识低,进而对羊群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率低,造成山羊口疮病的传染。   2 山羊口疮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1 预防   2.1.1 加强疫区管理,强化预防检疫工作   大致有4方面:加强疫区管理,对已感染羊口疮病的地方,要展开隔离工作,防止传染范围的扩大,并且严格禁止传染区的羊流入市场。指加强疫区的消毒工作,当出现病羊时,及时隔离处理,并对其传染区中病羊使用过的羊舍饲料、吃喝用具等进行统一消毒及毁灭;加强检疫检疫部门做好检疫工作,严格禁止传染区的羊流入市场,当出现疫情时,检疫部门要严格做好对产地、运输、消毒等环节的检疫工作;指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定期对羊进行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羊群出现病症,提高羊的抗病免疫力。   2.1.2 加强饲养管理   主要包括3部分:指加强对羊舍的管理工作,做好对羊圈的清洁工作,必须每天都要对羊舍进行通风,有规律的对羊圈展开消毒工作,保证羊圈的干净卫生、温暖干燥,减少病毒的传播;指注意避免羊的皮肤和黏膜划伤,保护好羊群的皮肤和粘膜组织,对羊舍中铺垫的杂草及羊食用的饲料进行检查,防止其中含有能够划伤羊口腔、皮肤的竹签、铁丝等杂物;指加强对羊群饮食的管理,合理搭配羊的饮食,保证羊群营养均衡,牧民在喂养羊时,一定要注意羊的饮食多样化,不要只喂养饲料,要合理搭配羊的饮食,并且在喂养羊时,注意给羊喂养适当的盐,保证羊的营养所需,避免羊出现啃墙、啃土的情况。   2.2 治疗   大致上有3种方法能够治疗该病。中药治疗法,主要是把龙胆、白剑、花椒、苦参、黄花香等各味重要称量10~15g,煎熬成汤喂羊喝,1d 3次,服用7d;此外还需要使用桃树皮和白杨树皮洗羊的溃疡部位,每次使用4~6滴,并且在其口疮部位抹上土霉素软膏,连续外服直到病好。肌肉注射法,根据羊的体重,羊体重1kg需要使用4~5mL钠盐或者青霉素钾、0.1g的病毒灵对羊进行注射,1d 1次,一个疗程是3滴,需要连续注射2~3个 疗程;皮肤涂抹法,主要是指把羊的口疮部位进行清洗后,在其口疮部位用 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并把碘甘油抹在伤口部位,1d 1~2次,使用7d。   3 结语   山羊口疮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传染性高、死亡率高;并且,目前大部分省市都发生过山羊口疮病,所以山羊口疮病的治疗及预防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重视。因此在对待山羊口疮病的问题上必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主,加强预防措施,控制好病情的传染范围,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降低牧民的损耗。

29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