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价值阐论]武德的价值

【摘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访谈法,对蔡龙云教授在从武生涯数十年中相关武德价值的观点进行述评分析研究,发掘蔡先生武德思想的深层内蕴,为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提供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武德价值;蔡龙云思想      An Exposition of the Values of Wushu Morality:   a Primary Investigation into Cai Yunlong"s Thoughts on Wushu Morality   ZHANG Lu—ping1LIANG Yan—fei2   (1. Wushu College, Shangha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ghai, 200438;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Gansu Longdong College, 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 Through consulting documents and interviews,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ideas of Professor Cai Longyun on the values of wushu morality in his decades of wushu career. We try to explore the deep implication of Prof. Cai"s ideas on wushu morality and hope to widen the horizon of research on his thoughts on wushu.   【Keywords】 wushu morality; value; Cai Longyun; thoughts      中华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身上被深深的烙上了清晰的华夏文化印记。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洗礼和浸染下,在与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层面的密切接触下,“中国武术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文化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武术的灵魂――武德

”〔1〕武德是中华民族精神武术运动中的集中体现,武术自产生发展至今,武德一直是武术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武术技艺的传授与武德的教化始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习武人士始终贯彻师承着“习武先修德”这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把武德作为培养文武双全、德技兼修的符合社会需要人才的先决条件。

蔡龙云教授是当代著名武术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他尚处于少年之时,即在“爱国”“尚武”精神的鼓舞下先后两次与西洋拳击家公开比赛,均以中国拳法获胜。

在几十年从教生涯中,蔡先生始终不渝地把武德教育放在武术教学首位,在蔡先生眼里,“武术不仅是一个强身健体的技能,更重要的还是立德树魂的民族精神”。

〔2〕蔡先生其言其行,都无愧为习武者的光辉典范。

本文拟从武德价值层面对蔡先生武德思想进行深入探究分析,从“约束行为规范、培养奋斗精神、弘扬浩然正气”三方面详细阐述,力求提要钩玄,分析精义,发掘蔡先生武德思想的深层内蕴,彰显其武德特色,领会其武德思想中蕴含的德性社会伦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用逻辑的利刃披荆斩棘,为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扫出一条前进的道路,也为武德思想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一、约束行为规范   长期以来,武术不仅内含丰富的哲理,在技术传授过程中还充满着东方伦理的道德观,即武德的传授,武德对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蔡先生曾多次提到武德教育,他认为“作为一个练武的人,武德很重要,要练好武,首先要做好一个人”。

〔3〕“学习武术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就是所谓‘习武先习德’”。

〔4〕古人云:文以评心,武以观德。

习武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不仅包括外部身体的修炼还包括内在思想品格的修炼,尤其是习武者的德育培养,正如拳谚所云:未曾习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武德是一种制约习武者行为规范的内在机制,它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使习武者从内心深切感悟不能滥用武力、为非作歹,武术千百年来绵延不绝,也正是有赖于这个制约机制的有力保证。

在历史中因武德缺失、品行败坏而恃技为害武林的事例数见不鲜,它给了我们深刻的警示。

20世纪末,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人们既有的道德价值观念。

“体现在武术上,就是对武德的冲击,由此引发了许多学者对武德问题的探讨,是否还有必要提倡武德曾一度成为讨论的热点。

”〔5〕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部分武术教师产生淡化武德教育的思想,导致武德教育松动,曾经出现高校武术院系及民间武术馆校学生违法乱纪的事例。

武术散打冠军乔立夫堕落为杀人犯即是一鲜明事例。

曾几何时,乔立夫纵横驰骋在武术散打擂台之上,威风八面,数度获得武术散打冠军,被无数习武者所崇拜并为之骄傲。

然而,他在灯红酒绿、金钱美女的诱惑下,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乃至于铤而走险,绑架杀害人质,由曾经的“武术精英”蜕变成为杀人越货的凶犯,最终走向了伏法的道路。

《中华武术》杂志曾因此案例专门刊登评论员文章,呼吁为父母者、为师长者要从中吸取“重才轻教”、“重武轻德”的沉痛教训,“要树立‘百年树人’的思想,要牢记‘教之道,德为先’、‘习武先习德’、‘德艺双修’、‘不善之徒不授’的传统箴言”。

〔6〕其他还有2000年3月10日被执行死刑的震惊全国的河南商丘“买凶杀人案”案犯,其中扮演‘杀手’的是郑州市个体武术教练徐化昂,在本案中扮演‘代理人’角色的张德建是河南省某校散打教练;同年3月24日曾获海南省散打冠军的覃慈伯又制造了深圳市“奥海停车场凶杀案”。

以上事例可见,武术是一把双刃剑,习武者品行端正,可运用武术的技击功能服务于社会,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见义勇为,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相反,如果缺乏武德修养,则可能恃强凌弱,危害四方,败坏社会风气,或者好勇斗狠,呈血气之私,那样,只能危害国家,损害人民利益。

正因为如此,不论哪家拳种流派都把武德要求视为择徒的必要条件,把武德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蔡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武术选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品德,这在武林中特别强调,一个人武德不高就不能练好武术”。

〔7〕许多相关武德的谚语如“不得逞强凌弱,不得逞愤相较”、“切忌轻显技艺,务戒恃强争胜、贪得自夸”等,均无一例外成为武术界的传世诤言,更是习武者入门之必备。

近代武术家佟忠义于1922年在上海开设忠义拳社时,曾述著《武士须知》一文,云:“尤以习武事者,更宜束身自爱,奉公守法,否则恃强任性,轻启斗争,武技在身,转资为作恶之工具,不特贾祸招尤,自贻伊戚,要亦吾道中之罪人也。

”“信义为立身之本,进德之源……深望武门同志,各自振拔,务须一言既出,努力躬行,大义当前,至死不顾”。

〔8〕《武术汇宗》上篇记载,少林寺要求门徒“各守规矩,苦磨功夫,执守遵照,倘有违犯,责打戒尺四十,晓众游擂,儆戒下次。

如重犯者,加三等责罚”。

〔9〕P19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精武体育会”,以“学习武术,锻炼身体,振兴中华”为目的,倡导和发扬“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精武精神,并以之为武德规范,强调习武者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通过诸如此类武德教育,有助于习武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惩恶扬善的精神

正因如此,在漫长的岁月里,才有无数侠客义士,恪守武德规范,并付诸于行动,其事迹可歌可泣、可赞可叹。

如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八卦掌高手程庭华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英勇捐躯;形意拳传人李存义率领弟子夜袭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痛杀守站俄兵;另有武术名家,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祖国的荣誉,毅然与国外的西洋拳击家或大力士比武,以他们的武技,为国争光。

二、培养奋斗精神   武德蕴含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但是,就武德教育角度而论,蔡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接受采访时曾指出,“解放后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一个人,缺少具体的内容”。

〔10〕我们武术要通过武德教育来明确培养武术人才的目的,如蔡先生当时所说,要像日本空手道那样,“很明确要培养一种顽强的精神”。

〔11〕蔡先生的话语道出了武术推广与传播的真谛,武术发展到今天,不再仅仅是技术的推广与传播,更重要的是武德的传播。

21世纪是不同文明冲突与融合的世纪,人文科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弘扬人文精神,将为减少冲突、增进融合提供理论的资源和现实的智慧。

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使奥林匹克运动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武术的喜爱,不仅仅是武术的技术,更热衷于武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推广传播的目的不是依靠技术好勇斗狠,恃强凌弱,而是借助武术技术为载体,通过武德教育,使自己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达到“尚武崇德、修身养性”的最终目的。

精神是人的行为的内在动因,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不是精神指引的结果。

社会生活中,精神缺失是一个比物质缺失更为严重的问题。

纵观国外格斗项目,在短短的30年内,跆拳道由一个国家的搏击术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拥有150多个会员国、影响遍及全球大部分地区、习练者达7000多万的体育运动;空手道运动也在世界上得到广泛普及与推广,世界空手道联盟共有五个洲际联盟,164个成员国,目前正在练习的会员在6700万以上。

跆拳道空手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从同类格斗项目中脱颖而出并为世界人民所接受,究其原因,并不仅仅依靠技术,更是因为跆拳道空手道在向世界推广过程中,均与教育、文化相结合,注重人文精神培养,以涵养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提出了精神培养的口号。

技术与道德并重,是跆拳道空手道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使人类社会在短短的一百年间创造出了比历史上全部生产的总和还要多的财富。

但是工业化社会中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等诸方面又造成了新的严重威胁。

精细的分工、紧张的工作节奏、复杂的社会关系、多重的社会角色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不仅使人的体质下降,身体各部分发展失调,而且由于精神压力增大,也导致心理失衡。

因此,新的社会条件对人类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道德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人的身心扭曲和异化,体育运动项目均着重于体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通过身心全面训练的特定方式,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将身体活动和精神修炼融为一体,形成身心双修的育人理念,把精神的、灵魂的、理性的真、善、美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

跆拳道空手道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壮大,就是禀承这种理念。

跆拳道强调精神修炼,其精神概括为: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

因此,“许多跆拳道运动员及爱好者开始学习跆拳道的原因往往是关注跆拳道的防身健体作用,以及技术动作的优美潇洒与刚劲,而到最后真正吸引他们的却是跆拳道精神

”〔12〕空手道注重精神修养,空手道最初叫做唐手,1936年船越义珍先生对唐手的技术进行改良,并且结合佛教禅理,加深它的哲学内涵,继而改名为“空手道”。

“‘空手’加上一个‘道’字,就与‘剑道’、‘茶道’一样,不单是一门技术,而是一种人生修炼之道。

”“空手道精神是彻底的和平主义精神,它具有极高的忍耐和宽容意识。

”〔13〕P15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二者突破了国别、地域的限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生根、发芽、蓬勃发展。

因此,武术要重视武德武术技术的结合,要求练习者以德为先,练习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逞一时之血气,好勇斗狠,而是以技术为传播媒介,以修身养性为练习目标,最终完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实现人的身体与精神的全面发展,为当前世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服务,这才是武术的深层内涵和真正意义。

蔡先生少年时代所处环境恶劣,在恶劣环境的逼迫下,他18岁开始工作,用个人实例证明了他接受采访时所言的“个人奋斗的精神对一个人很重要”。

〔14〕在以“和谐、发展”为主题的现代社会,我们武术人仍然应该禀承蔡先生这种理念,通过武德教育开拓与发展民族精神,将身体活动和精神修炼融为一体,“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15〕P118—119在新时期培养一种顽强的奋斗精神,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德技双修”的育人理念,并使之作用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使人们冲破单一、狭隘的道德意识,把尚武与尚德紧密地结合起来。

武术从最初维护民族利益的道德观,到现在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有利于人们在思想道德、身体心理和审美艺术搭配不当诸多方面都得到发展,从而进一步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产生影响,促进民族素质的升华。

三、弘扬浩然正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何谓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

”(《孟子・公孙丑上》)不难看出,孟子认为,浩然之气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

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

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所谓浩然正气,就是刚正之气;是大义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气;是一种道德人格的精诚的修炼过程;是为了实现一个崇高的价值目标所表现出来的刚正宏大的精神气质。

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著名的《正气歌》中写道:“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而孟子则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这也正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表现的崇高的精神气质。

蔡先生认为,练武讲究“气”,指的就是一股浩然正气,“要敢于拼搏,敢打敢拼,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16〕在当今时代条件下,武德教育中更要注意弘扬“浩然正气”,进行一种刚性教育,使之“刚正不阿,威武不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17〕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浩然正气”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的民族虽然经历了无数曲折和磨难,然而并未裹步不前,而是一直推动着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进,是唯一历五千年而文化没有中断的民族。

可以说正是这种浩然正气,作为一种血脉,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发展;作为筋骨,使中华民族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从我国古典哲学角度来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面,阳为主,主张阳刚之气,因此,蔡先生提出,做人需要有这样一种阳刚之气,抑或是刚性,要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体现出刚正宏大的精神气质。

孟子也提倡这种阳刚之气,《孟(下转第12页)(上接第4页)子・告子下》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正是体现了一种刚正之气,通过此来培养人的浩然正气

这种“浩然正气”培育了无数志士仁人,也塑造了无数的英雄豪杰。

从孟子到文天祥,再到近代以来的无数仁人志士,他们正是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辉映千古的“浩然正气”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开拓着中国的希望。

正如20世纪的一位国学大师钱宾四所说:“一部四千年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中国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

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

”   四、结语   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德,在武术的传播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蔡先生关于武德的述评对于武术学科的人才培养及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增强广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因此,研究蔡先生武德思想不仅对于武术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更对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仲宇.由历史文化视野审视武德思想的嬗变〔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145—146.   〔2〕内刊.蔡龙云教育思想汇编〔Z〕.上海体育学院,2007:19.   〔3〕〔7〕〔10〕〔11〕〔14〕〔16〕〔17〕叶凤春.浩浩然天地正气―蔡龙云先生访谈录〔J〕.武林,1999(2):5—6.   〔4〕名家信箱栏目〔J〕.中华武术,2002(5):54.   〔5〕杨建营,邱丕相.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113.   〔6〕评论员文章.有感于乔立夫杀人〔J〕.中华武术,1995(9):4.   〔8〕刘东山.佟忠义论武德〔J〕.中华武术,1985(9):21.   〔9〕万籁声.武术汇宗〔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2〕黎晓勇.跆拳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8(2):66—68.   〔13〕袁镇澜,周际明.空手道/武艺一点通〔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5〕中国武术段位制编写组.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阎 彬)。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