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水菜在宜春地区春季试种表现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部,袁河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雨量1 650 mm,春季多雨且气温多变。

京水菜 (Brassica japonica Sieb.)又称白茎千筋京水菜、水晶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的新品种,多从日本、朝鲜引进,我国南、北方均有栽培

以绿叶及白色的叶柄为产品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 外形介于不结球小白菜和花叶芥菜之间。

可采食菜苗,掰收分芽株或整株收获[1]。

京水菜喜冷凉的气候,最适宜温度18~20℃,土壤要求肥沃疏松,整个生育期需水分较多,但不耐涝,适宜、春、秋露地栽培以及冬季大棚栽培,早春和晚秋设施栽培;夏季生产也可,但须采取防雨遮阳等措施。

毕业论文网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居民对于菜品的丰富要求也逐渐提高。

目前,京水菜在山东、辽宁、吉林、河南、山西等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大中城市的示范园和特菜基地均有种植[2]。

宜春地区对于京水菜的开发利用尚未见报道。

为探讨京水菜宜春地区春季栽培的表现,于2016年3月1日选购了京水菜种子4袋,播种宜春市农业科技园的试验基地里,进行小面积的引种示范,现将示范过程以及示范结果介绍于此,以供参考。

1 品种特点   东升京水菜系国外引进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柄、叶片均为深绿色,适应温度5~35℃,每667 m2产量可达2 000~3 000 kg。

叶片深裂成花叶状,食用嫩叶为主,可以凉拌、热炒,或者是涮火锅等。

温度适宜,播种后30天可以采收,冷凉环境下播种后50~60天可以采收

2 示范基地环境条件   示范基地位于宜春市农业科技园,该地年平均气温为17.6℃,年平均日照时数1 746 h,年太阳总辐射为434 613.12 J/m2,年平均降雨量1 650 mm,试验面积667 m2,黏性土壤。

土壤含有机质31.44 g/kg,碱解氮168 mg/kg,有效磷34.55 mg/kg,速效钾   113 mg/kg,pH值5.90。

前茬是荒地。

3 栽培要点   3.1 播种育苗   京水菜种子细而小,春季育苗苗期温度较低,生长缓慢,加之种子价格较贵,因此适宜育苗移栽。

3月2日每1 m2苗床均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 kg和磷酸二氢钾30 g,深翻后浇足底水盖上薄膜后备用。

3月6日,撒播种子,用筛子过细土覆盖约1 cm厚。

宜春春季雨水较多,所以播种后要搭小拱棚,既可防雨又可保温,遇晴好天气,可以打开小拱棚的两头进行防风散热。

京水菜的苗期约30天。

3.2 适时定植   当幼苗有4~5片真叶时就可以移栽。

选择土质良好的地块,定植前整地下肥作畦。

一般667 m2用腐熟有机肥2 000 kg、复合肥50 kg作基肥。

畦宽约1 m,高约0.15 m。

4月1日天气晴好的下午进行定植,株行距为30 cm×40 cm,667 m2定植2 500株。

幼苗带土定植,以幼苗基部叶片露出地面为宜。

定植后要浇定根水,以利苗成活。

3.3 田间管理   由于京水菜不耐涝但需水量大,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来浇水,每次浇水要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当苗开始分生小侧株,用速效肥进行追肥。

京水菜前期生?L比较缓慢,及时中耕除草,以促进幼苗生长。

3.4 病虫害防治   京水菜宜春地区的主要病害是霜霉病,虫害则有菜蛾以及潜叶蝇。

霜霉病主要为害京水菜叶片,在潮湿的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后期病斑连片呈黄褐色,最后全叶变黄枯死[3]。

尽量选用抗病品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菜蛾主要为害京水菜叶片,一般叶片呈透明斑,只剩下叶面表皮,乃初龄幼虫为害;3~4龄幼虫吃叶成孔洞,严重的叶片呈现网状。

用40%菊?杀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潜叶蝇主要以幼虫潜叶为害,蛀食叶肉,形成明显的曲折隧道。

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在潜叶蝇产卵盛期和孵化初期喷雾防治。

4 注意事项   本次试验仅仅是春季栽培,如果要做其他季节栽培,要先引种试种,成功后方可大面积种植;京水菜宜春地区春季栽培中,受雨水过多的影响,不易栽种过密,不易分株采收,否则会导致病害暴发。

5 示范结论   京水菜可成功在宜春地区进行春季露地栽培:3月6日用拱棚播种育苗,5月上中旬开始集中采收,这时候的京水菜品质柔软、口感清香,可凉拌、腌制、炒食以及涮火锅。

参考文献   [1] 曹毅,任吉君,李春梅,等.不同种植密度对京水菜的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长江蔬菜,2007(11):47—48.   [2] 黄蔚,崔丽红.京水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96—197.   [3] 周淑荣,郭文场,蔡俊,等.京水菜栽培管理[J].特种蔬菜,2013(11):46—48.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