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谱论春秋巴蜀成巨制

围棋,又名烂柯,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

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列仙全传》记载:王质,晋时衢州(今浙江省内)人,入山伐木,至石室见二位老者弈棋,便置斧旁观。

老人与之食,似枣核,吮其汁便解饥渴, 后老人对王质说,“你来已久,可回去了”,王质取斧,柄已尽烂, 遂归家,已历数百年。

亲人无复存世,后入山得道, 后人遂将围棋称烂柯。

古人将琴、棋、书、画奉为文人雅士必修之功,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数”即指“弈”。

古人二十行冠礼,以示成人,必须要修好六艺,为人生起步之本。

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传统中华文化国粹,并正在逐步走向世界,代表了东方人思维一种载体。

毕业论文网   从传说中尧造围棋发展至今,在围棋漫长的历史长河,围棋的发展几起几落,例如魏晋南北朝、唐朝、宋朝、明朝几度昌盛。

清初顺治、康熙年间诸国手的技艺和名声赫然,据徐珂《清稗类钞》:   “顺康之时,过百龄、盛大有稍变旧习,吴瑞??(徵)、何翰公、汪幼清、娄子恒乃进术工稳。

黄月天有“弈圣”之称,徐星友乃大雅之作。

余如周嫩予之绵密、李元兆之野战、汪汉年之稳健、周东侯之偏锋,要皆各极其妙,多可传也”。

而到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以黄龙士,范西屏、施定庵等人的棋艺活动为中心,终于达到了巅峰状态。

从乾隆后期至鸦片战争,50多年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国势明显下降,棋势如国势一落千丈。

尽管如此,植根于华夏文明的围棋艺术和文化,却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康熙、乾隆围棋鼎盛时期的国手们,可谓星光璀璨,豪杰辈出,为后世留下了为数可观的棋谱、棋经。

其中,版本刊刻最著名的有“晚清四大丛谱”,分别是邓元?i编纂《弈潜斋集谱》,鲍鼎编纂《蜗?m弈录》,王存善编纂《寄青霞馆弈选》,黄绍箕、??光典编纂的《海昌二妙集》,这四部巨制汇集了数以千计的佳谱名局。

“晚清四大丛谱”之一,《弈潜斋集谱初编》(后文简称“初编”)十七种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八册,竹纸线装,书高37cm,宽27cm,板框高26cm,宽19.5cm,半页10行,每行字数22,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版心上刻每一种的题名(如“施范十局”等),中为页次,下刻“弈潜斋刊本”。

“弈潜斋刊本”的棋谱,刻工精美细腻,由邓元?i、鲍鼎名家勘误,就其内容和刊刻特点来看,该书是研究中国围棋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资料,不失为一部难得的古籍善本。

编撰者邓元?i,字纯丰,号弈潜,清末无锡人, 约生于道光、咸丰年间。

光绪年间先后任四川长宁、开县、眉山、华阳等县做知县多年。

他不仅工诗文,且好读史,尤酷爱围棋,十九岁开始学棋,一生致力于搜求前贤弈谱和刻印清代名家弈谱,是一位卓有成效的围棋棋谱收藏家、出版家和棋史研究者,前后经长达三十年左右的时间精心编辑,陆续分集出版的一部综合性围棋汇编―《弈潜斋集谱》,该书由初编和二编组成,成书于光绪七(1881年)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之间。

其中,《初编》无论内容还是数量上,都占据了全书的重要地位,是整个《弈潜斋集谱》的精华所在,耗用邓元?i巴蜀旅居生涯的全部精力,正如他在一篇序中描述:   “余性耽寂静,视世之鹜声利者,雅不同调,侨居多暇,独嗜好弈棋,长日疏廉,秋?夜雨,一枰坐对,万虑具清。

盖尝极意究求,搜寻旧谱,深惟不敏,?`欲?F古人??W焉。

”   寥寥数语,无疑深动地勾勒出了一个宦旅蜀中的围棋史研究者和刊刻家的形象,经过无数个风雨寂寥、酷暑难挨日日夜夜勘校整理,这部围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巨制,最终刊刻巴蜀大地开县官署。

《弈潜斋集谱初编》精选了清代著名棋手范西屏、施襄夏、黄龙士、梁魏今和陈兰如等具有代表性的精彩对局,其中最著名的有范西屏和施襄夏在今浙江平湖县的精彩对局“施范十局”,人称“当湖十局”,对弈双方,布局宏大,中残算路精深,最终平分秋色,为范、施的代表作。

还包括一些名家评注,如施襄夏亲自批注的名手对弈十八局,其中不乏名家序跋和诗抄,如郑板桥的“赠梁魏今国手”等;《历朝弈事辑录》辑录了二十四史中自东汉起的历代有关围棋的人和事,成为研究围棋的重要史料辑录,正如邓元?i在该书的另一篇序跋中道:   “余喜读史复好弈官长宁十年政鉴多暇取二十四史,?潭林?,过弈事?m随笔甄录,积盈帙。

”   《棋评》中,对大师们围棋理念和棋风,作了深动、形象的比喻和总结,   “施定庵如大海巨浸,含蓄深厚。

范西屏如崇山峻岭,抱负高奇。

程兰如如齐楚大国,地广兵强。

魏今如鲁灵光殿,岿然独存。

黄龙士如天仙化人,绝无尘想…”。

值得注意的是,该版本的十七种的最后一种,名为《弈潜斋偶存谱》,收集了编纂者邓元?i本人在清光绪戊戌年(1898年)弈棋六十四局,并且全部由邓氏本人作记录。

《弈潜斋偶存谱》目前虽然不是孤本,但民间已很稀少,据笔者所知,在各大藏书机构鲜有收藏,这使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弈潜斋集谱初编》的版本增色不少,无论对于古籍收藏界和古籍整理学术界都具有其重要价值。

为《弈潜斋集谱初编》在开县刊刻成书,完成大业,邓元?i欣然赋诗一首作为他长期在蜀围棋史研究和棋谱刊刻生涯的总结,亦在巴蜀出版刊刻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古弈浑含今弈刻,非非如想妙无前。

世间万事皆趋变,不独围棋异昔贤”。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