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调节剂的临床应用

作者:斗章 李雅江 张吉生 李慧玲 张晓丽。

【摘要】 目的 分析微生态调节剂产生、分类和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临床使用微生态制剂的相关报道的调查分析,阐述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现状。结果 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广泛,在临床多种疾病防治上效果显著。结论 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应该不断探讨和研究,学会用生态学的理论去解决临床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微生态制剂将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 微生态调节剂 临床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produced, classific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for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Methods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clinical use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report related, This expounds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about clinical application situation. Results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is wid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It is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in clinical of various diseas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onclusion  Clinical doctors and researchers should constantly explores and studies, learn to use the ecological theory to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clinical.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will have better help for people’s health.

【Key words】 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 produced classifica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1]。随着微生态学的深入发展,微生物制品—微生态调节剂(Micro ecological modulator)迅猛发展起来,它是根据微生态学原理,用以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的健康水平和增进健康嘉态的益生菌(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2]。近几年来,微生态调节剂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被广大患者所认可和使用,并日益显示出其突出的优势。本文对此类制剂的产生、分类和临床应用情况加以剖析,希望能为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1 微生态调节剂的产生 1.1微生态调节剂产生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化学药物的出现使人类在同感染性疾病作斗争时拥有了重要武器。恩惠与风险并存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开始出现,耐药性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对任何药物均不敏感的超级细菌,面对这一新情况,面对人们与病原微生物无止境的斗争,除了不断研制新的抗菌药物,不能不另辟其境。 1.2微生态调节剂产生的理论依据 随着微生态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微生物宿主之间的生理性组合关系。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宿主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其特定的生态平衡,而每一个生态群落内的微生物依据其共生和拮抗维系正常群落关系,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就变成生态失调,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微生态调节剂正是利用微生物间这一共生和拮抗关系,补充对人体内生理性有益菌群或活性物质,抑制有害菌群过度增生,使病理性组合逆转成生理性组合,改善或重建微生态平衡,使相关疾病得以康复[3] 。 2 微生态调节剂的分类 微生态调节剂近年来发展迅猛,对该类产品给予正确分类是必要的[2]。 2.1按宿主可分为:人类微生态调节剂、动物微生态调节剂、植物微生态调节剂。 2.2按用途可分为:保健性微生态调节剂防治疾病性微生态调节剂。 2.3按合成成分可分为:利用菌体、代谢产物、生长促进物质等合成的微生态调节剂。 2.4按药剂学的剂型分类可分为:液体剂型微生态调节剂、固体剂型微生态调节剂、半固体剂型微生态调节剂、气体剂型微生态调节剂。 3 微生态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微生态调节剂具有抑制有害菌生长,降低内毒素水平,重建微生态平衡的作用。[4]其作用机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调节微生态平衡 通过补充有益菌群控制、拮抗、排斥致病菌的侵袭和定植,阻止侵入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宿主的防御能力,保持生态平衡。

3.2增强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在机体定植后,可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3营养作用 有益菌生长繁殖能合成多种维生素、活性营养因子和生物酶等供机体使用,以促进代谢和调整内分泌。 3.4屏障作用 有益菌可在定植的部位形成微生物膜,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居,成为一个有效的生物屏障。 4 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微生态防治渐入人心,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目前在在保健和防治疾病方面已积累了大量资料。 4.1对胃肠道疾病的作用 人体肠道当中栖居大量的细菌,大约有30属500多种之多,他们和人体构成微生态平衡,若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将引起许多相关疾病。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多种微生态制剂应用临床,用于防治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疾病,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例如:张凤莲等[5]报道乳酸菌素在抑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保持消化道微生态平衡和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效果明显;刘爱民等[6]报道运用思密达散剂、乳酸菌素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M)总有效率为98%;关国明等[7]报道应用丽珠肠乐和结肠炎丸联合治疗慢性结肠炎总有效率为95.24%。当然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举例。

4.2对肝脏疾病的作用 肝脏疾病患者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活菌制剂能抑制肠道腐败菌和产生尿毒酶的细菌,降低肝脏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减轻肝脏损伤及细胞器变形程度、减小假小叶的形成速度以及改善黏膜功能,改善肝硬化患者症状,促进黄疸消退,降低患者转氨酶,增加白蛋白,清除内毒素血症,对肝病的防治具有一定作用。[8]王世乾等[9]报道利用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发现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4.3对皮肤病的作用 皮肤表面的正常微生物群遇到破坏会引起失调导致疾病,利用微生态学原理制成的防治皮肤病的调节剂针对这一问题,调理皮肤的微生态平衡,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张华梅等[10]报道利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多维颗粒佐治婴幼儿湿疹疗效显著高于单用外用药物治疗,且复发率低。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