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学说在色素膜炎治疗上的应用

【关键词】五原学说色素膜炎应用 色素膜炎眼科最常见的眼病之一,亦为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色素膜炎引起的病因很多,当前多认为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患者在应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后,炎症可获得控制或缓解,但亦有患者,停药后旋即复发,终难治愈。

因此色素膜炎在治疗中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我们从1995年开始应用中医中药就色素膜炎的治疗进行观察研究。

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前色素膜炎出现瞳孔的病变,则相当于“瞳神紧小症”及“瞳神干缺症”[3];出现前房蓄脓,相当于中医的“黄膜上冲症”[4];后色素膜炎,则在中医“云雾移睛症”或“瞻视昏渺症”等[4]范围内。

于此可见中医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对色素膜炎在理论和定位上缺乏完整和准确的论述,治疗上很难措力,追其根源,在于中医眼科传统理论——五轮学说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吾师李霜诚主任医师,为我省名老中医眼科专家,早在1985年全国中医眼科理论研讨会上就提出眼科五原学说,得到眼科同仁们的重视和引用。

近年来,我们在对色素膜炎的观察和研究中,对这一学术理论,获得了新的心得和体会,特予介绍报道。

1五原学说的基本理论   1.1五原学说的基本内容   1.1.1外原   解剖部位由结膜、角膜(除内皮层)和巩膜等所组成。

它位于眼球的最外层,故称外原。

外原于脏属肺(大肠),盖其色白故尔。

《内经》说:“在脏属肺,在色为白”,又曰“肺主皮毛”,眼既有五脏之分,是知眼为一小“人”也。

凡外邪之中人,先伤皮毛,皮毛伤则肺亦伤。

伤寒感于人体,太阳受之,病邪在表。

邪之中眼,亦先在表,表主于肺,故病必在外原。

外原之属肺,其理即在于此。

1.1.2中原   解剖部位色素膜及角膜内皮、前房组成,因位眼球的中部(层),故称为中原。

中原于脏属脾(胃)。

睫状体产生房水、维持正常眼内压,保证眼内代谢的正常进行。

角膜内皮也是关系角膜营养代谢的重要组织。

这与脾胃之对于人体有着相似的功能。

《内经》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又曰:“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

”故有“脾居中央,灌溉四旁”之说。

以中原诸眼组织的功能来说,亦是眼之“仓禀之官”、“水谷之海”,且中原亦居于眼之中层,与脾胃之居于人体之中义颇相似,以发挥灌溉四旁的作用。

1.1.3里原   主要解剖部位视网膜视神经

此外,眼外肌也属于里原的范围。

里原属肝(胆)。

以里原的主要组织一视网膜视神经是眼中最重要的部分故也。

眼之眼睑、巩膜者为保护而设;角膜、晶状体、玻璃体为透光而设:葡萄膜者,为营养而设。

感知光线,洞悉毫纤,观察万物,唯以视网膜视神经为主要功能。

按照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目者,肝之官”,今眼既有五脏之所属,则眼的各部组织必不属于肝,属于肝者,必为眼之最重要部分—即视网膜视神经也。

里原属肝,其理即在于此。

眼外肌为里原,属肝,因肝主筋,眼外肌司眼球之活动、运转,亦属于“筋”的范围,凡是由于眼肌病变所引起的病症,均是肝病的表现。

1.1.4血原   解剖部位眼球的血循环系统。

包括视网膜中心血管系统和睫状体血管系统两部分。

因其为血管系统,故称为血原。

血原属心(小肠),以心主血脉。

《素问·痿论》曰:“诸脉皆属于心”,已足说明。

视网膜中心血管系统主要供应视网膜视神经的营养;睫状体血管供应其他眼球组织的营养,这与《内经》所谓“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的意义颇相一致。

1.1.5内原   解剖部位包括晶体状、后房及玻璃体。

内原属肾(膀胱)。

传统五轮学说,以瞳神属肾,即指这些部位而言,古人已先我论之,无庸多述。

1.2五原传变及意义   五原的病变,可以稽留于某一原,长久不解或全愈,也可以传变至另一原。

一般而言,传变是由外而内,此种方式的传变谓之顺传。

此与伤寒六经由太阳经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或温病的卫、气、营、血的传变颇相类似。

也可以出现直中或逆传的情况,即不经外原而直接在某原发病,或由内而外的逆传。

例如一个角膜炎,引发前色素膜炎色素膜炎引发视网膜炎、血管炎、继发性玻璃体混浊及白内障,就是顺传的例证。

色素膜炎,累及角膜,引发各种病变,就是逆传的例证。

观察五原传变,对于及时了解病情,及时预防、治疗有其重要意义。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