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种种]成长是一种蜕变

高子”与“矮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成长通常指的是学业或事业有成。

一个人取得了“优异”成绩或“辉煌”成就并成为了“优秀”或“杰出”的人物时,他是“成长”的。

因为在传统话语里,人们总是习惯用“成长”一词来赞美他们;而当一个人平凡而普通的时候,他是没有“成长”起来的,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某某“成长”为了一个普通的农民或者平凡的工人。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这个社会能够“成长”起来的“高子”毕竟是少数。

而“成长”不起来的则是大多数,这大多数“成长”不起来的人无疑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矮子”。

成长的“高度”      人的成长是有高度的。

从道德的角度讲,正直、无私、谦让是一个人的高度;从职业操守的角度讲,敬业是一个人的高度;从能力的角度讲,知识渊博与精明能干是一个人的高度

但在现实生活中,成长的“高度”却是与人们的现实需求紧密相连的。

对于一个学子而言,拿到了大学文凭就是“成长”了;对于一个专业人士而言,成名了、成“家”了就是“成长”了;对于一个商人而言,名利双收就是“成长”了;对于一个为官者而言,拥有绝对权力、可以呼风唤雨就是“成长”了。

名誉、金钱、权力成为时下人们在“成长”中普遍追求的“高度”。

在这样的“高度”面前,普通大众既没有“成长”的条件,更缺少“成长”的资格。

“扭曲式成长”的悲哀      现在很多人善于借助外力来促进自己或他人的“成长”。

小孩子个头不高,大人们便用“生长激素”来刺激他们,以期达到一个伟岸的高度;有的人为了占据一个“高位”,不惜他人踩在自己的脚下;有的人为了达到一个学识的“高度”,不惜窃取他人的学术成果来抬高自己;有的人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千人崇拜、万人敬仰的“高人”,不惜以损害人民群众或他人的利益作为“成长”的阶梯……无疑,这样的“成长”是可悲的。

这种成长先天不足,即使外表强大,但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

有时候我想,人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实实在在的“矮子”。

而非要去做一个先天不足的“高子”呢?就像山脚下那一蓬自然生长的小草,自由自在,与天空、山川、田野、河流和谐相处、相映成趣,多好啊!      成长的悖论      按照词典里的解释,长大了是成长,长成了是成长,成熟了也是成长

那么让我们来看另外一些事实:一棵树,从小小幼苗到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是在不断成长的,但有一天这棵树枯萎了、腐朽了,这时候的它还是“成长”吗?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啊,它终于成长为一棵枯树了”?一个人,从母腹里的一个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再到呱呱坠地,再到成长一个身体健壮、思想成熟的“大人”,他是在不断成长的。

但后来他老了,身体萎缩了,思想意识模糊了,这时候的他还是“成长”吗?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啊,他终于成长一个老朽了”?一个从政者,从一个穷困潦倒、地位卑微的小卒到一个家财万贯、地位显赫的高官,他是在不断成长”的。

但他还不满足,还想继续“成长”下去,结果触犯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成为了贪官、历史的罪人,这时候的他还是“成长”吗?我们能不能也这样说,“啊,他终于成长一个贪官了”?   成长不应该是简单的量的增加,而应该是内在品质的形成与保证。

成长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老化或者腐朽

得到的与失去的      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得到、同时也在不断失去的过程。

对年幼无知但天真可爱的孩子,大人们总是希望他能够快快成长,于是便按照大人们的模式去塑造他,给他灌输许多助长激素一类的东西。

孩子终于长大了,可是他的天真、单纯、活泼、无邪不见了,变得麻木了、迟钝了或者世俗了、平庸了,找不到从前的快乐。

有的人希望自己能够迅速“成长”,于是拼命地赚钱、拼命地求官,钱赚到了,官也当大了。

可是“自我”失去了,最后成为了一台冰冷的赚钱机器或一具冷漠的被权力所奴役的“僵尸”。

成长的过程实际上还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

环境适应得越快,生存的能力更强,成长的速度也就更快。

但有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成长”得越快,离老化、腐朽或者死亡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人如此,万物亦然。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