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装置及其发展

安 平750年富兰克林提出以针尖放出电荷缓慢和雷云电荷避雷针防雷

实践证明它不能“避雷”而是将雷引向身保护其周围设备

随俄国罗蒙诺夫重复了富兰克林著名风筝试验(他朋友利赫曼和他起试验因被引下直击闪电击而牺牲)753年发表论(关因电力而产生气现象发言)也对作了重要论证。

鲜人知重要事实是富兰克林发表避雷针理论不久法国位工程师即按其理论建立了避雷针并且很快发生次接闪。

这是人类首次主动设法改变雷闪途径也是直击雷可以防护证明。

这位法国工程师当即高兴地报告了富兰克林避雷针引雷成功。

避雷针实际应用必须是它保护围问题。

这是试验室和实际应用多年逐步定量化而且其精确性已基满足了工程设计要。

正是各国高压输电和电力系统发展推动了这科研工作前进。

9596年k实验室利用冲击电压发生器造成“人工雷”对避雷针模型放电研究保护围——保护系数与雷云高对针高比(/)关系并研究了雷云极性对保护系数影响。

93093年各国开始广泛利用避雷针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

当30KV电已出现多年87KV超高压电正建设。

如美国煤气和电力公司(G)93年开始用避雷针避雷线保护变电所避雷线保护围是这样确定当架构强足够每保护水平距离05避雷线悬挂高要抬高03;架构强受限制每保护水平距离06要抬高03。

这分别相当保护角56°和6°。

这与日60年代末防雷规60°相近。

到60年代初(963年v)、70年代初美、英等国对保护输电线路避雷线保护围陆续提出击距理论即考虑雷电流辐值选定保护围。

我国高电压工作者(朱木美教授指导王瑜志)96—96年研究输电线路防雷也提出了类似方法。

至用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

我国50年代因担心避雷线断线会波及全厂和全变电所而只采用避雷针

到70年代期才明确避雷线可用发电厂和变电所保护

避雷避雷带是建筑物屋脊和屋顶四周敷设接地导体是由避雷针避雷线发展而。

避雷避雷带敷设接地导体以保护建筑物部位。

保护建筑物其优是敷设简便、造价低而且高耸避雷针相比引雷几率减少。

而且它接闪般是由多根引下线泄散电流室设备上反击电压相对较低。

我国建筑防雷工作者提出并全国广泛应用笼型防雷方式则是利用建筑物钢筋形成法拉笼。

也了等电位连接问题极地提高了建筑防雷可靠性。

外它也便笼(屋)电力、电信、电子设施统接地(共地式)。

我国电力部门发电厂厂房、机房、变电所及主控室包括控制和信电缆等不用途不电压设备

并制订95、956年以各版电压接地标准。

这近年规定、国外公司广泛宣传统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相比要早0年以上。

人们曾企图利用针尖敷设上放射物质提高引雷作用扩保护围证明无效。

60年代末、70年代初英、德等国建筑物防雷规已明确做出否定结论。

80年代水利电力部电力科学院高压试验室所做试验也证明放射性避雷针引雷效上与尺寸普通避雷针没有差别。

我国电压与绝缘配合标准对它直持否定态。

尽管国际上已有定论法国及些法语国还有些地方继续使用带有放射物避雷针

我国些从法语国引进工业设备还有用这种避雷针保护

这不仅浪费金无助防雷改进而且由其放射性物质还造成人身环境方面隐患。

它违反我国所有有关防雷标准。

提前放电避雷针工作原理就是产生比普通避雷针更加快上行先导。

描述基极性下行放电情况下类放电形式具有普遍性。

单位怎样进行雷电灾害防护单位应定期由专业防雷公司检测防雷设施评估防雷设施是否合国规要比如学校、公司、区级以上医院、四星级以上宾馆、城区高5米以上高层建筑两年检测次。

单位应设立防雷电灾害责任人责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安全工作建立各项防雷设施定期检测雷雨检和日常维护。

如雷雨安装电话程控交换机、电脑等电器设备电上和信线上压保护器应检有无损坏发现损坏应及更换。

3建设单位防雷设施设计和建设应根据地质、土壤、气象、环境、被保护物特雷电活动规律等因素综合考虑。

采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济合理设计施工。

应采用技术和质量合国标准防雷设备、器件、器材、避免使用非标准防雷产品和器件。

5新增加建设和新增加安装设备应对防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建设如重新铺设电脑络线、室外天线移位和加高等等都应该重新设计和建设防雷设施。

6雷灾发生应及处理采取措施避免再次雷击。

防雷计划针对雷电危害我们认防雷必须是全面。

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控制雷击(采用保护避雷针)B安全引导雷电流入地完善低阻地消除地面回路电浪涌冲击防护信及数据线瞬变保护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今天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雷电但是长期摸与实践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知识和验。

形成系列对防雪行有效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对各行各业进行行有效地预防雷电灾害具有普遍指导义。

()接闪接闪就是让定围出现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通道泄放到地。

地面通信台安全很程上取能不能利用有效接闪装置把定保护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对地泄放合理途径。

避雷针是种主动式接闪装置

其英原名是glg r原是闪电引导器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地。

避雷线避雷带是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

采用避雷针是首要、基防雷措施。

()压连接接闪装置捕获雷电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系统周围尚处地电位导体产生旁侧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

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简单办法是采用压环将处地电位导体等电位连接起直到接地装置

台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如其与防雷系统导体特别是接闪装置距离达不到规定安全要则应该用较粗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

这样闪电电流通台所有设施立即形成“等电位岛”保证导电部件不产生有害电位差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

完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地电位升高所产生反击。

(3)接地接地就是让已纳入防雷系统闪电能量泄放入地良接地才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电压避免发生反击。

有些规要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是防止电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正常工作。

90年代以前部队通信导航装备以电子管器件主采用模拟通信方式模拟通信对干扰特别敏感了抗干扰所以都采取电与通信接地分开办法。

防雷工程领域不提倡单独接地

标准和相关标准都不提倡单独接地美国标准l 0099更尖锐地指出不建议采用任何种所谓分开、独立、计算机、电子或其它这类不正确地接地体作设备接地导体连接。

接地防雷系统基础环节。

接地不所有防雷措施防雷效都不能发挥出。

防雷接地是地面通信台安装验收规基安全要。

()分流分流就是切从室外导线(包括电力电线、电话线、信线、天线馈线等)与接地线并种适当避雷器。

当直接雷或感应雷线路上产生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或设备避雷器电阻突然降到低值近短路状态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

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迅猛发展重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关键措施。

近年频繁出现新形式雷害几乎都要采用这种方式。

雷电流分流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这对不耐高压微电子设备说仍是很危险所以对这类设备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

避雷器研究与发展也超出了分流围。

有些避雷器可直接串信线或天线馈线上它们能让有用信顺畅通而对雷电压波进行阻隔。

采用分流这防雷措施应特别避雷器性能参数选择因附加设施安装或多或少地会影响系统性能。

比如信避雷器接入应不影响系统传输速率;天馈避雷器通带损耗要尽量;若使用定向设备上不能导致定位误差。

(5)屏蔽屏蔽就是用金属、箔、壳、管等导体把要保护对象包围起阻隔闪电脉冲电磁场从空入侵通道。

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有效方法。

(编辑/郑钊萍) 相关热词 避雷装置发展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