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涛:活着就是为民多干事】 为民干事

见到赵一涛时,他正在人大代表工作室与群众代表就建立农贸市场进行座谈。

这个工作室成立于去年8月,是聊城市建立最早的人大代表工作室。

这里是他和另外10余名市人大代表倾听民意的地方,截至去年12月,他们已与群众座谈多次,就聊城海源路整治、建立农贸市场、新农村建设等问题进行多方调研。

两会前夕,这里更是成为他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场所。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基层代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他接触最多的是普通百姓。

人大代表为民代言。

其实我只是做了些我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多荣誉。

赵一涛诚恳地说。

近年来,赵一涛先后被评为聊城市、区两级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聊城市慈善奖等;并当选为山东省青联委员、共青团全国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和聊城市优秀人大代表等。

“现代武训”      聊城,作为教育家武训的家乡,赵一涛从小就听父母讲“武训办学”的故事,从此教育这颗萌芽就植种在他心里。

”   1992年,赵一涛考入青岛大学计算机专业,作为村里多年来终于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父母和亲戚朋友都为他高兴,认为他跳过“龙门”,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可以摆脱贫穷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赵一涛被分配到聊城市某商厦从事电脑监控工作,那在当时是一份让人羡慕的职业,坐在商厦宽大明亮的办公室里,每天的工作很轻松,家人都为他感到高兴。

可是在赵一涛心里始终有一个美好的憧憬,那就是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以前一直在村里生活,没觉得什么,到青岛读大学后才发现我们村很落后,尤其是教育,那时我就有个想法,毕业后回家乡办个学校,把村里的教育搞上去,当时把这种想法说给同学们听,之后就被他们戏笑地称我‘赵村长’。

赵一涛笑着说。

在商厦工作了11个月后,赵一涛再也坐不住了,他毅然辞职回到自己生长的村庄,开始了一条创业之路。

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赵一涛觉得自己家乡的落后主要是教育上的落后,只有把教育抓上去,才能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

于是,他决定办一所学校,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上学。

创业之时,赵一涛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家庭压力。

父母和亲戚朋友们都不理解,他们觉得好不容易读完大学,并拥有一份稳定工作,可以摆脱农村的苦日子,怎么能说辞职就辞职呢?父母吵他,朋友笑话他。

赵一涛顶住了这些压力,他一边安慰父母,一边开始筹划学校的建设。

1996年初,他从朋友那里借了1500元钱做启动资金,在村里租赁10间房子,并为学校起名“集贤小学”,从此开始了他艰难的办学征程。

当时赵一涛所在的村子,人们还不信任民办学校,也不接受,所以生源是个大问题,他就每天骑着借来的自行车走乡串户做宣传。

有一次,他借了辆摩托车去邻县做宣传,由于太累,回来的时候竟开着摩托车睡着了,差点把车开进河里。

精诚石开。

经过一段时间宣传,村民更是为他的办学精神所打动,春节前报名的七八十名学生,过节时候经过这些学生走亲戚时的宣传,节后就有二百多人报名,而且,当时学校的学费与公立学校相比便宜一半。

学校硬件差,赵一涛就在师资力量、学校管理上下功夫。

当时学校既没水,也不通电,条件特别艰苦。

甚至门口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交通非常闭塞,许多年轻老师不愿意来。

没有老师,他就到处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代课,最初自己还亲自兼带两门课程。

“有一次,当得知一位在当地教学口碑不错的年轻教师回邻村老家探望父母,我顶着风雨去年轻教师家里看望并说服他回村里教学,我们从下午聊到晚上,直到把他说服后我才回学校,厨房师傅给我留了饭和菜,当时黑着灯就吃了,结果第二早上起来一看,碗底有好多只虫子……”   经过赵一涛的艰苦努力,一年后,学校在校生就达到500余人,他由此也被朋友们戏称为“现代武训”。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赵一涛学校更名为“东方中学”,赋予它更高和更多地希望。

目前学校占地160亩,教职工200余人,在校生达2000余人,固定资产3600万元。

“近几年每年考入聊城市重点高中的学生,有多半数是我们学校学生。

今年学校初中部招生,计划招生1400人,报名人数就达到8000余人,最后还得通过考试进行严格筛选,现在想进我们学校很难。

赵一涛自豪地说。

无偿捐献爱心福利院      就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蒸蒸日上之时,赵一涛又将目光投向了远方。

赵一涛性格豪爽,平时喜欢结交朋友,时常和一些离退休的老干部聊天,听取他们对自己工作方面的建议。

“阅历也是最大的财富。

我还年轻,多听听长辈们的话对自己成长有很大帮忙。

”他谦虚地说。

赵一涛和几位老干部聊到养老问题时,他们共同发出感慨。

“现在不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孩子们没有时间看望我们,更谈不上照顾了。

”回到家后,有心的他上网查阅养老相关方面的资料。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是个大事,有的空巢老人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而且以后的养老方式也将由过去的家庭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

当时我就想,何不办个养老院?”兴奋地赵一涛就开始收集关于养老方面的相关材料,越看越坚定他办养老院的决心。

当他把这一决定告诉给老干部们,大家一致赞同。

2005年,赵一涛开始筹建大型社会化综合养老服务项目。

经过三年来,他自筹资金500余万元,争取政府扶持及应用社会资金超过300万元,福利院主体工程已完工,整体工程已完成近80%。

但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对该项目的建设影响很大,资金困难成为项目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赵一涛明显感觉到自筹资金速度慢,将会限制项目的发展速度。

速度就是效益,没有速度就不能过早地产生效益。

赵一涛考虑到建成后的经营管理也需要专业队伍进行,而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他还了解到,山东省民政厅要求每个县级人民政府在2008年都要建设一处光荣院,以供养优抚对象中的孤老人员,而自己所在的区目前尚没有这样的光荣院,而新建的资金将达到300多万元。

现实的种种因素促成了赵一涛的一个想法:将该项目无偿捐赠给东昌府区人民政府,依靠政府推动,让福利院尽快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此举既能使福利院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又可避免由于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为此,赵一涛委托一家资产评估事务所对该项目的在建工程、建筑物及低值易耗品进行了评估,政府也派出审计局对该项目的账目进行了审计,通过评估、审计,确定他无偿捐赠给区政府的资产价值为500余万元。

2008年9月,聊城东昌府区召开区长办公会,决定接收东昌府区爱心福利院

一时间,赵一涛无偿捐赠爱心福利院的事在当地广为流传,这成为他继创办东方中学后再次关注民生、特别是养老事业的又一义举。

慈善是最美的语言      青: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捐赠行为?   赵:我一直生活在底层,工作在基层,尤其对农村比较熟悉,农村有的老年人生活很困难,现在国家还有农村低保,以前没有的时候,有的老人连10元钱都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达不到,更不要说看病,如果一旦生病,真的就是等死。

现在咱们的福利院建好后,村上符合条件的老人都可以住上带厨房和卫生间的楼房,这是他们做梦都没想过自己能住上这种房子,周边环境绿化得像花园一样。

所以说,老人住在这样的环境,他们如何看我?!咱就是行善积德吧。

我觉得自己学校福利院这两件事都很有意义,而且这两件事都做成了。

很多人都在问我,捐给政府亏吗?我说该捐,建到一定程度建不动了,政府把后续工作跟上,现在福利院能启动了,让它发挥了应有的社会效应。

值!   青:别人如何看待这件事?   赵:说什么的都有,好听的,难听的。

好听的说这样做对,难听的说我爱出风头。

这些我都不在意。

青:您对财富如何理解?   赵:这个问题没想过,我对钱看得淡,有了多花,没有少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自己也称不上有钱人,这点积蓄也都是通过多年努力赚来的,而且办得事都是对社会有意义的。

我一直认为,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人活着就是为民多干些实事,一个人能吃多好?穿多好?每天花天酒地,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意义。

在这个地方大家都认识,也都知道我。

我没必要非穿名牌,开好车,讲排场,我对吃穿方面是个不讲究的人。

这个手机是司机给我买的,我都不愿意,只要能接听拔打就可以,其他功能不用就是浪费。

我一直认为人活着就是能办成些事,等老了和别人在一起聊天时有的聊,像我们和战斗英雄座谈时,人家能给咱们讲些当年打仗的故事,等我老的时候,我可以和人聊些自己的创业史,比如说,以后年青人聊起东方中学,那是咱办的,等老了回想起来自己一生没白活,有这就可以了。

青:这么多年从事公益事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赵:得到了别人的尊重。

青: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赵:我一直生活在基层,更大的问题也不是咱去思考的,因为所处的圈子不同,生活在农村,与农民打交道,不像一些大企业家,思想没有那么高度,看问题也不是很有深度,很多事情咱思考意义也不大,我就是愿意干些实事,让村上老百姓高兴,他们高兴我就高兴。

下一步等福利院工作稳定了,给村上引些项目,再建一个农贸市场;把学校福利院农贸市场这三件事干扎实,就行了!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