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斗有大学问

老儒释默稣。

当今影视剧中出镜率最高的皇帝,怕是非康熙莫属。单他那一句“大臣们不斗,朕怎么当皇帝”,就为无数勾心斗角的清宫大戏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取之不尽的素材。而他之后的乾隆皇帝,更是青出于蓝。初登大宝,乾隆就公开宣布:“圣朝无名臣”,很霸气地拉开了君臣斗争的大幕。不愧是康熙的“好圣孙”,几个回合下来,三朝元老、当朝宰辅张廷玉就被斗得身败名裂,惊悸而死。事实胜于雄辩,康乾两位“圣主”用他们的战斗历程告诉世人:帝王学就是斗争哲学,而与臣下斗争则是一项挑战高智商的极限运动,生命不息,斗争不止。

对此,“厚黑教主”李宗吾说得好,古来君臣都是人中翘楚,龙争虎斗在所难免,他们比的就是“厚”与“黑”:谁脸皮厚,谁心黑,谁就手段出奇,占得先机。

说起这君臣斗,就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这位被史书塑造成高大全形象的“千古一帝”、“圣明君主”,恰恰是玩弄权术的顶尖高手。

贞观二十三年,病入膏肓的唐太宗下了一道令人大跌眼镜的诏令:贬英国公李为叠州都督。此诏一出,朝野哗然。

李,本名徐世,就是野史小说中那位半人半神的徐懋功先生,因劳苦功高被唐高祖李渊赐姓李。其人出将入相,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生平谨慎,没有一点差错。这样的人无辜被贬去穷山恶水的甘肃叠州,是不是皇上病糊涂了?

太子李治也是一脑子浆糊,他赶忙跑去向父皇求情。不料,气息奄奄的李世民却断断续续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李位高权重,才智超群,又没有受过你的恩惠。我死之后,你怕是駕驭不了他。现在,我贬他出京,他如果遵旨照办,口无怨言,那等你登基之后马上重用他,他一定会对你死心塌地。如果他推三阻四,逡巡不前,就一定是怀有异心,必须早除后患,立即杀了他!”。

好一招投石问路!是不是让人背生寒意?李世民把一道选择题抛给了李,这道题预设了条件与结果,暗含着考验与机遇,更绝的是,不同的选择以及由此所引出的结果,都藏而不露却一触即发,需要李自己去判断与取舍。什么叫博弈?哪叫本量利分析?跟这扑朔迷离的赌局一比,都是小把戏。

更精彩的是,唐太宗还真选对了对手。李熟读经史,自然知道利害。接到诏书后,李连家都没回,单骑出城,星夜赶往叠州任职。后来,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李奉诏还京,官至宰相。李历仕三朝,几十年担任高官显宦,生前显贵,死后留名,成为封建大臣中的传奇人物。

西汉的周亚夫也经历过相似的考验,只是他却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周亚夫率军平定了“七国之乱”,一度担任宰相,深受汉景帝器重。一次,汉景帝单独召见周亚夫,赐给他一块很大的肉吃,却没给他筷子。性情直率的周亚夫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考验。他表现得很不高兴,一个劲向侍者讨要筷子。汉景帝半开玩笑地说:“你难道还不满足,怪朕对你不周到?”周亚夫听了这话,作色告退。看着他的背影,汉景帝感慨道:“这么愤愤不平,将来怎么辅佐少主啊。”。

后来,周亚夫因罪入狱,落了个绝食而死的下场。跟李相比,周亚夫吃亏就吃在没琢磨透潜台词是啥。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斗争都是凶残、阴险的,也有说来让人心底温暖的。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南唐之后,吴越王钱以纳贡为名,亲自到开封来朝见赵匡胤。来到开封后,钱四处活动,想通过宋朝大臣赵匡胤求情,保全他的吴越国。有次,他诡称送海鲜,把十坛子黄金送给了宋朝宰相赵普。不巧的是,这事正被来赵普家串门的宋太祖抓了个现行。

后来,钱请求回国,赵匡胤答应了,并且送给他一箱礼物,叫他出城后再看。等钱打开箱子一看,里面都是宋朝大臣建议赵匡胤杀掉钱,以免纵虎归山的奏章。

回国后,钱马上献上吴越国的地图,举国归降大宋,心甘情愿地当了赵匡胤的臣子。

其实,王道臣道都离不开人道,权术变术都是心术。因为,无论怎么斗争,都要对人性把握得精准到位,事情可出意料之外,但势必在情理之中。一旦摸透了人性与心理、理清了纷繁如麻的人情关系、利益纠葛,自然就能掌控难以预见又瞬息万变的事态形势,作出准确判断,实现趋利避害,立于不败之地。

责任编辑:赵涛。

E—mail:[email protected]。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