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关键词】 颈椎病;按摩疗法;肌肉骨骼手法;针灸疗法;气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韧带的松动、错位,刺激或压迫了颈神经根等组织而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候群。牵引手法、针灸均为其常用外治法,笔者现介绍如下。

1 牵引治疗

牵引疗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颈椎牵引能限制颈椎活动,解除肌肉痉挛,纠正椎后关节的错位,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颈椎负荷力线,使滑脱椎体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以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以便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颈部恢复其正常的功能。但目前对牵引角度、力度、方向和时间仍无明确的定论,各家所言较多。如周章武[1]认为牵引时应后伸15°,可缩短横突间距离,避免椎动脉受牵拉,力值以3—12 kg,时间以15—30 min为宜。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施杞[2]报告通过尸体颈椎标本建立正常与损伤颈椎力学模型后,观察并比较了不同的牵引颈椎的生物力学的影响,结果提示颈椎牵引以前屈15°—25°,重量为4—6 kg较为理想。

2 手法治疗

运用手法治疗本病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认为其病变和中医学描述的“骨错缝”、“筋出槽”有关。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正骨、矫正与运动关节手法具备纠正“骨错缝”、“筋出槽”之独特效应,具有积极的病因病理上的治疗作用。推拿按摩治疗颈椎病的作用主要在于:①疏通经络,止痛止麻。②加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整复椎体滑脱,解除压迫。③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消除炎症、水肿等,解除痉挛,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具体手法有摩、揉、点、松、扳法等,分理筋与正骨手法,前者注重摩揉点松,后者在上提颈部时,利用患者体重对抗牵引,进行多次间歇性拔伸和旋转,从而加强颈部血液灌注而改善症状。通过手法诊复,能纠正对脊柱稳定性起到主要作用的关节关节的错动,松解软组织粘连,相对地扩大椎间孔。传统的手法治疗该病,是在颈部放松手法的基础上,再行颈部的拔伸旋转扳法,一般认为听到“咔塔声”是这一手法成功的标志。因此刘飞[3]等认为采用颈椎拔伸旋转扳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定位定性准确。②手法轻柔,严防用力过猛,切忌追求颈响声。③旋转度数适中,应根据病人颈椎旋转移位的程度确定。④医者要高度重视。正确的方法安全有效,手法不当易发生意外;轻者给病人增加痛苦,重者致残,甚至致命。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