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地貌下高层建筑施工的转换层钢筋工程

溶洞地貌下高层建筑施工的转换钢筋工程

1 转换层  1.1 转换层的分类  按结构功能,转换层可分为三类:1.上层和下层结构类型转换。多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它将上部剪力墙转换为下部的框架,以创造一个较大的内部自由空间。2.上、下层的柱网、轴线改变。转换层上、下的结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的柱距扩大,形成大柱网,并常用于外框筒的下层形成较大的入口。3.同时转换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线布置。即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为框架的同时,柱网轴线与上部楼层的轴线错开,形成上下结构不对齐的布置。而本例由于1—4层为裙楼,计划用于商业用途,需要在内部形成较大的自由空间,因此采用的上、下结构类型转换的方式修建转换层。用尺寸较大的梁、板来承受上部荷载并传递给下部的框架结构。  2 工程概况  2.1 工程及组织机构概况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3843.0m2,总建筑面积257424.84m2,共有建筑子项目10个(1—8#楼、商业、地下车库),分为一期、二期实施。(详见表1)  2.2 转换层设计概况  本工程框支剪力墙结构,第五层为梁式转换层,作为特殊的结构层,其梁的截面尺寸均较大。  2.2.1 主要构件尺寸 代写论文   板、梁、柱的主要尺寸(详见表2)  2.2.2 其他情况  转换层层高5.55m,竖向构件混凝土强度为C50;梁、板混凝土等级为C50,框支梁(转换梁)需添加聚丙烯纤维,掺量0.7kg/m3,梁板需添加抗裂防水剂,控制膨胀率0.03%。  3 具体施工部署  3.1 转换钢筋工程  3.1.1 钢筋安装绑扎  3.1.1.1 钢筋安装顺序  柱钢筋钢筋梁钢管架定位短跨主梁(第一排面筋、底筋)短跨主梁(二、三排底筋、面筋)长跨主梁钢筋(第一排面筋、底筋)长跨主梁钢筋(二、三排底筋、面筋)次梁钢筋梁柱接头位置箍筋绑扎腰筋拉勾、梁底垫块短跨板筋长跨板筋马凳筋、垫块  3.1.1.2 框架柱论文联盟  竖向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成的角度不应小于15。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平直部分及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满扎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  柱钢筋绑扎时,在梁柱接头处用铁钉加铁丝或顶部临时钢管固定,保证柱竖向钢筋垂直度在规范内,(详见图1)  3.1.1.3 墙  墙的钢筋绑扎同基础。钢筋有18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侧。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拉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3.1.1.4 梁与板  梁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同直的短钢筋。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  板的钢筋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筋)要防止被踩下。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钢筋在下。  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为保证梁顶和板面标高,短跨主梁截面向下加大一主筋直经(施工梁高H=设计梁高+主筋直经d)。(详见图2)  梁因截面高度大,在钢筋绑扎时可用快拆头和钢管作顶撑,辅以塔吊安装就位。(详见图3)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钢筋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搭接长度的未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未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未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符合平法p34表格中的规定;  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图集的规定。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相关规范和图集。  4 结论与总结  转换层技术的成熟以及在多种地形地质条件中的广泛运用,使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都大幅度的加强,综合性多功能建筑成为其使用的主要对象。其中的钢筋工程转换层承受上部荷载和改变下部空间结构的关键。在本案中,由于桩基础要穿过地基下部的溶洞层,首先需要解决涌水、塌孔、泥浆渗漏等技术难题和桩基础本身的钢筋工程。建筑本身又是具有商用和住宅的多重功能,下部的框架结构在配备了大梁以及厚板(大梁和厚板的配筋即是转换钢筋工程的重点)的情况下,作为整个上部剪力墙结构的承重构件。使本案得以在溶岩、溶洞地貌中可以将商用和住宅功能统一化和具体化,同时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 作文 /zuowen/   最后希望本案能够给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文中难免出现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毕业论文。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