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

[摘要]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宋教仁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本文以宋教仁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为核心, 对其独特的宪政思想体系作了探讨。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理论上较为成熟,他的宪政思想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很嫩弱,忽视中国的国情而终于失败。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评价   引言   辛亥革命彻底颠覆了清王朝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成立中华民国之初,革命党人和原立宪派阵营,以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为共同理想,提出了自己的建设国家方案,并建立政治党派争夺政治权力,以实现他们的政治理想。

宋教仁便是这些著名的政治人物之一。

一、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形成   (一)宋教仁其人   宋教仁(1882—1913),字钝初,号渔仑,湖南桃源人。

1899年入漳江学院求学,热爱政治、法律、地理诸学科。

1903年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学习,逐渐萌发了革命思想

1904年与黄兴、刘睽一同在长沙建立华兴会,7月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11月与华兴会成员密谋在长沙发动反对清朝统治起义,由于事情走漏风声而逃亡日本,进入东京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

宋教仁产生很大兴趣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政治学说。

他高度赞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和议会民主政治,这对他民主宪政思想萌发起了深远的影响。

1905年,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广泛地阐述了他的反清理念和民主革命思想,同盟会成立后,宋教仁成为《民报》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1910年在上海他与于右任一起主编了《民立报》,撰写了不计其数的时政评论文章,驳斥封建专制统治的清政府的卖国罪行,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阴谋。

宋教仁的宣传工作不仅大大地促进了清末的反清革命运动,也还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政治思想,其民主宪政思想也初步得到了发展。

随即而来的是武昌首义的爆发,后起草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人民的民主权力及共和国政权的设想,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宋教仁担任法制局长,在宪政、法制方面宋教仁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组织形式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最终确定采取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三权分立”,“代议政治”的原则。

直到此时,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已经逐步趋向成熟。

(二)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基本理念   宋教仁生活的年代,既有腐败的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又有列强的粗暴侵略这样的内忧外患,中国面临民族和社会双重危机。

这个时候宋教仁虽然己经接受民主共和思想,但他的思想尚未成熟。

宋教仁于1904年抵达东京,创建出版刊物,作为革命运动宣传造势的前沿阵地,还撰写了大量的政论文章发表在《二十世纪之支那》、《醒狮》等刊物上。

他倡导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已经开始使用民主宪政的许多地区原则来给予意见和阐释问题。

同时宋教仁打破封建君主专制,旨在中国建立起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他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崇拜者,他坚定的认为,只有清朝统治被推翻之后,才能够建立民主共和的“三权分立”。

“今后吾国政治变革,其结局虽不可知,然君主专制政体,必不再许其存在,而趋于民权的立宪政体之途,则国事所必至者”。

二、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的内容:共和政体的初步设计   (一)《鄂州约法》:三权分立的构想   建立资产阶级民国共和的政体随着武昌起义,清帝逊位,逐渐变成人人心之所向。

由于民国选择了宪政体制,那么实施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力就变成必然要求。

但“三权应如何分配?中央与地方之关系与权限又应如何规定?”就成了创建政权的革命志士面临的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

在这方面,宋教仁有深刻的了解,无疑最能体现之的一定是武昌起义胜利后,为组织临时政府他起草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

约法》除对人民自由民主权力的规定外,更为重要的是约束了都督、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的职责和权力,反映了“三权分立”的原理。

《鄂州约法》表现了他对于“三权分立”这一政体的大致理解,宋教仁民主宪政思想萌芽的标志,为日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提供了模板。

(二)责任内阁制与总统制的比较   中国的武装起义革命形势随着武昌首义的成功迅猛发展,各地的军政府继而不断成立,组建全国统筹的中央政权已是大势所趋。

1911年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采纳总统制统治模式,但宋教仁主张采取责任内阁制

首先宋教仁希望通过内阁制可以对袁世凯总统权力加以限制,另外宋教仁和 孙中山对民主宪政的理解不同:美国是总统制,总统并不是议会选出来的,权力十分厚重。

法国则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内阁制,各个部的部长对议会两院负连带职责,总统的政令须经一名部长副署,但全体文武官员由总统任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体制不断的演变,总统的权力越来越小,并最终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内阁制

革命胜利组建新政权以后有战功的军人会实施军人统治,成为宋教仁最担心的事,所以他要实施议会政治,选择受议会制约较大的内阁制

综上所述,宋教仁的政体方案大体为:强调议会的作用,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总理,由总理组阁,内阁对议会负责。

总统就像英国国王没有实权,只是有较高地位和荣誉的国家元首。

(三)宋教仁的政党政治思想   作为西方宪政运动的产物,政党政治有着其重要意义。

宋教仁在中国所推行的政党政治的模式就是建立和欧美国家一样的共和政体。

宋教仁看来,一个政党应具备两项基本内容:第一、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国家政权;第二、由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的政见来决定国家政策。

他对政党功能的基本认识:是在民主制的国家里,人民的意志决定了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投票选举是人民表达意志的方式,政党正是这种民主选举的必然的产物。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