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绝招] 要账绝招

拳谚云“百打百解”,是谓任何打法都有化解之法。

又云“快打无解,力大无解”,是谓动作快、功力足的绝招则无法化解。

清代,湖南新化著名拳师伍再先,练的绝招叫“老鼠钻洞”,与人相斗时,冷不防从对手胯下钻过,或将对手摔个倒栽葱,或卡其下阴使之无法动弹。

他“钻”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百战而不败。

其实这绝招动作并不复杂,绝就绝在一个“快”字。

如果不快,当你一伸头向对方胯下钻过去时,人家来个劈拳直劈后脑,或抬膝顶撞面门,或往旁一闪,一腚风打来,或闪身让过,一手捉颈,一手扳腚,来个屠夫捉猪,后果不堪设想。

伍再先小时候学武,师父见他个子矮小,难攻对手上三路,便教他练“老鼠钻洞”,靠“快”取胜。

他先练钻凳,凳子很矮,他却练到能从凳下一钻而过。

次练钻碓,师父踩碓舂米,他就从碓下钻过来钻过去练功,师父踩一下他钻一下,师父踩得快他钻得快,师父不停地踩他便不停地钻。

经过多年苦练,功成名就,其快打使人无解。

当然,他这“绝招”主要绝在一个“快”字,但劲力也是不能少的,如果缺乏劲力,则再快也不能制胜。

伍再明练的绝招是“拦腰抱”,与人相斗时,一闪身将对手拦腰抱住,抱得对手骨架皆散,两头出屎,百战而不败。

绝招绝在一个“力”字,试想,如果功力不足,解这“拦腰抱”的招数多得很。

伍再明是位“无师自通”的拳师,他屋门前有棵大樟树,每天千百次扑过去将树抱住摇几摇。

年长日久,这棵树被他搂抱出一圈大印痕来,成就了“拦腰抱”绝招,其力大使人无解。

他这绝招主要绝在力大,但速度也必须陕,如果缺乏速度,则抱之不住而绝招失效。

直冲拳者,对手可沉桥往下压,可抬臂往上架,可横肘往旁格,可爪手往外爪,如果直冲之拳速度特别快,对方格挡之手尚未接触你冲拳之臂,你的拳已触其身,或对方格挡之手只触到你臂上毫毛,你的拳已达其肌骨,必胜。

在0.1秒的时间内,如果对方格挡之手已触你臂,你直冲之拳只触其衣,必败。

如果你的冲拳功力特别足,对手不但沉桥压不下,抬臂架不起,横肘挡不开,爪手爪不动,即使用双手横推你的手臂都不能推动,又如何解你的直冲拳呢?   快速打可成绝招功力足也可成绝招,二者得兼,便无敌于天下。

快速和功力从何而来呢?一个人所产生的能量相差不是很大的,身怀绝技者通过苦练则能使力量集中在一瞬间使出,并将全身之力集中使到某一部位上。

农民挑担,功力集中在肩,他的肩能挑二三百斤,而拳打出去无力。

拳师练武,功力集中在拳脚,其拳脚之力比农民大几倍,而挑担则不如农民。

同样是拳师功夫深的一秒钟能打七八拳,功夫浅的一秒钟只能打三四拳;功夫深的一拳冲出去有几百斤力,功夫浅的一拳冲出去只有几十斤力。

两者交锋,功夫深者岂能不胜呢?   绝招不神秘,在懂得一定的技法后,其决定因素就是快速和功力,快速和功力苦练得来(“快”和“力”之外,就是“巧”,技巧也是靠苦练得来),故拳谚强调持之以恒,勤学苦练

云:“师父领进门,功夫靠自身”,“拳打百遍,身法自然,拳打千遍,其理自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学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

所以追求绝招的年青人,不必深山寻老道,古刹访高僧,多费点时间,多花点精力,多流点汗水,在武林道上不断奋进,定会练出使人无法躲避、招架、抵挡、还击的绝招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