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汽轮机三瓦振动异常分析及处理

摘 要:#11汽轮机三瓦振动异常,呈规律性反复,停机检查相关部件并翻阅检修资料发现问题,处理后恢常。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振动异常 分析 油浸 刚性   2010年2月18日#11机3瓦振动由突然由原来0.028mm升至0.04mm,10:30因#11机三瓦振动增大0.047mm,增加#11机负荷至6.5MW,并稍开真空破坏门,三瓦振动下降至0.027mm,真空值88.6kpa;23:20#11机三瓦振动逐渐增大到0.048mm,就地盘显示0.05—0.051mm,真空值—88.8KPA,负荷5MW;23:55 #11机负荷减至2.5MW,三瓦振动0.025mm,真空值—89.0KPA。

图1为2月18日零点至19日零点#11机三瓦振动趋势图,振幅的单位是um   图1   2010年2月20日,通过对#11机后汽缸导板的纵向键塞塞尺进行间隙调整,效果不明显,振动值始终在0.026—0.037mm间每半小时规律性反复,有时还有0.02—0.045mm这样的剧烈变化,决定停机停机时临界振动0.030mm,惰走时间23分,机组临振期间对纵向键塞塞尺,塞不进。

图2为2月20日10点至22点#11机三瓦振动趋势图,振幅的单位是um   图2   1检查过程   1.1打开汽轮机汽缸顶部人孔,目视检查末级叶片,未发现异常,叶片总数122,断裂总数10片,为原先旧断痕,长度从50?L~150?L不等。

经查2009年9月份大修资料,与当时所记录末级叶片断的参数情况相吻合,末有新增叶片断裂。

1.2揭盖检查二、三瓦,轴瓦钨金外观完好,瓦顶、瓦侧、油档各部外观无异常,间隙合格,内外紧力均在合格范围内,进行了原拆,原装。

1.3 对三瓦浮动式油档进行检查,各部间隙合格,只是其碳素油档内圈与轴径接合面部位有少量油泥状物质,擦洗干净后回装。

1.4对汽轮机联轴器螺栓进行检查,未发现异常。

2原因分析   从机组监测记录可以看出,三瓦的垂直振幅,在末做任何外部调整变化的情况下,呈有规律波动现象,而且波动幅度较大,达到0.021mm,以前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汽轮机常见的动不平衡、中心偏差、轴瓦磨损、缸内动静碰磨等情况所引起的轴承振幅通常不会上述情况,即不会这么有规律的波动,而且我们通过停机后的相关检查也未发现异常,因此可以排除了上述常见的汽轮机振动原因造成本次振幅波动的可能。

翻查检修资料发现在2003年#11机曾有在三瓦纵销底台板与汽缸结合面处填加塞尺解决振动问题的记录,同时检查过程中发现由于#11汽轮机三瓦漏油,灌过浆的三瓦底台板处水泥基础有被油浸的痕迹,而且原先塞入的塞尺可以轻易取出。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认为:   (1)如果汽轮机油侵入二次灌浆,使其强度明显降低,而且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我们没有监测,在振动的作用下可以造成二次灌浆松裂,使得振动进一步加大。

(2)通过图3可以看出,三瓦轴承座的结构外形类似于一个靠两个横向跨度较大的后座架支撑着的垂直刚性较差的两端支撑中间受力的结构形式,属于刚性较差的轴承座结构形式,当年填加塞尺,客观上增加了三瓦轴承座的支撑刚性,解决了当时振幅偏大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运行,原先填塞在三瓦纵销东侧底台板下的0.15mm的塞尺有可能已经不合适。

图3   3处理情况   通过分析决定对汽轮机汽缸导板的纵向键进行清理,将油污、杂质及原来塞入的断裂塞尺全部清理干净,经确认,在东侧有一个0.15?L的塞尺,西侧没有塞尺

并在开机时,通过架百分表监测三瓦底座处汽缸的沉降情况,结合振幅变化情况和间隙的允许条件,重新加塞尺,客观上增加了一个三瓦垂直方向振动时的阻尼,同时也增加了三瓦的刚度。

2010年3月1日#11机开机,全速空载时所架百分表显示后汽缸导板的纵向键处汽缸向上抬起的最大量西侧为0.2?L,以前为0;东侧为0.15?L,与以前相同。

如图4在相应位置塞入合适的塞尺,单位是丝。

东 15 87 4 3 3 69 10 15 20 西   图4   开机三瓦振幅仍存在从0.014?L~0.040?L的波动的现象,但峰值在缓慢变小,经过1天的监测,最终三瓦振幅稳定在0.022?L;   图5是3月1日开机2日23点#11机三瓦振动趋势图,振幅的单位是um   图5   图6是三瓦3月2日10:00—19:00的振动趋势图,振幅的单位是um。

(负荷4MW)   图6   4结束语   分析振动现象,首先要对机组振动进行监测和搜集整理振动数据,掌握机组的振动和运行状态,然后结合实际检查情况和历史检修资料,作出合理全面的分析,最后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施维新 石静波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与事故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