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审计“顽疾”需强化责任和落实监督

根治审计顽疾需强化责任和落实监督。

据媒体报道,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部署整改审计查出的預算执行等问题,推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此前,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已向社会公布。李克强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审计查出的政策不落实、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分门别类推进整改攻坚。  李克强在会议上强调,审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可以说是每年屡审屡犯顽症。所以我们不光要对这些问题坚决整改,更要认真研究,建立一个长效机制!  政府要勇于揭示自己存在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李克强表示,他责成审计署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分解到各部门,限时按项逐条推进,严肃整改审计署要对整改结果跟踪督查。  而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201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多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也提到,每年审议审计报告都会发现屡审屡犯问题,建议审计也要回头看,加大跟踪核查审计整改的力度。  每年听审计报告,都感觉很全面,同时也感觉问题很多,假发票、小官贪腐、挪用资金、资金没有花出去,类型好像都差不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邓秀新表示,如果年年都审出同一类问题,是不是要审视一下制度设计里有没有问题,要考虑如何解决。  实际上,审计屡审屡犯顽症的存在年复一年,早已司空见惯。翻开历次审计公告,不难发现,屡审屡犯现象大量存在,使公众都感到了审丑疲劳。而医生和病人总是半推半就,并不想彻底治好病或者说根本就不想治病。此次,总理亲自给出治疗总方案,接下来就要看医患执行落实

本文由收集整理。

的力度和程度了。  屡查屡犯现象之所以难以根除,除了改革尚在推进过程中等客观原因外,与一些部门和单位整改工作停留在表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根较少,对审计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重视不够等原因有着直接关系。此外,问责追责不到位,导致一些问题屡查屡犯,没有根治。  反映和揭示问题仅是审计的一个方面,推动完善制度、促进问题解决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若想根治屡审屡犯审计顽疾,需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入手,如总理所说建立长效机制。同时,加大对审计决定落实整改的处理力度,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对不落实审计决定、不整改问题的用法律制约,把权力放在阳光下,置于监督中。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