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不让窦娥冤_窦娥冤

我妈是个大戏迷,迷京剧迷得一塌糊涂。

我也从小耳濡目染,喜欢看京剧。

前一段时间看了两出戏,惊。

先是我最喜欢的当红青衣李胜素演出的悲剧《谢瑶环》。

田汉的这部戏,说的是武则天的女钦差谢瑶环女扮男装、深入民间、为民除害、忍辱负重,并与侠客产生爱情。

最后瑶环为奸人所害,就在女皇亲自赶来救她之前,在酷刑下屈死。

侠客不受封赏,浪迹江湖……主角必须身兼青衣和小生的两套功夫。

以前是杜近芳演得最好。

现在,就数李胜素了。

看到最后,我调整好自己的每根儿神经,准备沉浸在悲壮的气氛里。

结果却出人意料,刑场上,武则天突然及时赶来,把谢瑶环给救了,把坏人当场惩治了,并且正式批准谢瑶环侠客结婚。

那段最令人回味的侠客梦见瑶环,醒来后却得知瑶环已被折磨致死的悲惨场面,以及侠客上坟的那段“纵有丰碑高百丈,此恨绵绵天地长”的经典唱腔,随着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消失到九霄云外。

让人有一种吃了一桌宴席,还饿着肚子走出餐厅的失落。

我被这个惊喜的结局搞得晕头转向。

散戏,和母亲一起跑到后台,抓住演员问:“这戏怎么改成这样了?”答曰:“领导让改的。

”正好京剧院的一个管理干部也在场,赶忙又问他,答曰:“上边说,现在的大调子是和谐社会积极向上,安定团结,宣传真善美,不渲染悲剧情绪。

”   才明白,原来领导是可以改变历史人物的命运的。

当前的安定团结,把唐朝的社会都给和谐了。

真好。

李胜素是梅派。

而程派青衣的代表作,是那部荡气回肠的《窦娥冤》。

前些时候,一个凑巧的机会,观看了天津一个剧团的演出。

窦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虽然冤,但冤得挺解气,因为,她宣泄了这样一段包含着诅咒的念白,留给世人:“刀过头落,血喷白练,三伏降雪,遮满尸前,山阴亢旱三年,以示屈冤。

念白不长,却是这出戏的灵魂。

我坐在戏院里,突然觉得浑身不对劲儿,从演员的情绪里面,看出了一丝不饱满。

以往,好演员唱窦娥,自己都会落泪。

今天,窦娥的声音依然凄凄惨惨,但哭腔里总有一种对天上掉馅儿饼的期盼。

于是,一种浓重的不祥之感,涌上我心。

果然,那段经典念白没有了,因为窦娥被救了!其冤得雪,大团圆结局。

不必问,又是“领导”为了巩固当前形势的一片大好,侠肝义胆地出手相救。

刀不过了,头也不落了,更没有尸体了。

六月雪,也算白下了。

谢瑶环是廉政干部,就算是一千多年前,也不能蒙冤;窦娥是个好公民,就算是三伏天下雪,也不许屈死――当前的大好形势,真是功德无量啊!领导的官宦,更是亘古贯今。

同为中国古典悲剧人物的杨玉环呢?赎罪性质的为国捐躯,不算太冤,还是去死吧,有教育意义。

大好形势下,也得鼓励教育意义,那就放《大唐贵妃》一马,还是高抬贵手地让女主角死了。

毕竟,谢瑶环窦娥,都只出现在剧本里。

而杨玉环,是《二十五史》上了正传的。

幸亏。

我坚决拥护当前的大好形势以及和谐的社会。

可是,非得让瑶环不死、窦娥不冤,才能体现安定团结、一片大好么?   以后的小品、电视剧、日常闲聊里,谁也不许说那句大俗话:“我真是比窦娥还冤啊!”别忘了,在积极的社会情绪里,在大好的形势中,在领导的关怀下,窦娥,已经不冤了!   关汉卿冤。

【选自李PP著《过度诠释》中   国友谊出版公司版】   插图/随机应变/孙宝欣。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