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育视野下品读《大教学论》

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书共分了三十三个章节,在这三十三个章节中,教育学的主要因素在这本书中几乎均有所体现,涉及范围之广,论述内容之全面,是夸美纽斯之前著作所不及的。他在吸收前人思想以及自己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对教育做了一个全面而深度的剖析。《大教学论》一书中,主要论述的问题有一下几个方面:教育目的与作用;教学论;学校纪律;学制系统。

一、“为永生,务个性”——教育目的与作用。

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扉页中说道:《大教学论》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写作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夸美纽斯教育目的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但是在教育目的论述上,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带有现实主义的,只是在论述时以宗教的语言来赋予新的含义,借此来宣传他的教育思想,“旧瓶装新酒”。他的教育目的是人要为永生做准备,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终极目标是在今生之外。虽然,他把教育目的论述为为永生做准备,但是他指出人类今生所要追求的是学问、德行、宗教或虔信。实质上他并非要人们去过来世的生活,而是希望儿童在身体、智力、德行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使儿童、青年在身心上达到一种和谐。

二、“作新学”——改革旧教育,设立新学校

美纽斯基于人本主义、人文主义对当时的旧教育、旧学校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以前没有一所完善的学校,而且指出当时的学校存在数量少,学费高,办理不善,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当时的学校给人的只是一种“荒谬的和害人的教育”,没有道德与虔信,在那里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快乐,“并且教学青年的方法通常都是非常严酷的,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 ,使得孩子们不愿意接受学校教育,这与中国古代《学记》中所说的“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相似,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只会让那个学生学校产生厌恶,盼望着逃离学校,逃离教育,以教育为其劳苦之事。通过对旧教育的批判,他论述了自己的学校观,他认为改良旧学校、建立新学校应该遵循自然秩序这条根本规律,将自然作为向导,自然之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正因为有了秩序的存在,世界才得以稳定与和谐。当然,夸美纽斯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仅仅指自然界,同时也包括人类本身,尤其是儿童、青年的个性差异、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等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

三、“展学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

美纽斯为了实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目的,使人们获得“真正的学问、真正的道德和真实的虔信”,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他在《大教学论》一书中,在二十七到三十一章具体阐述了这一统一的教育制度。他认为,应当遵循自然的领导,“学习应从婴儿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成年”,他把这二十四年划分了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期六年。

(1)一至六岁,在母亲的膝前,即母育学校接受家庭学前教育。在这一阶段中,他主要着重于对婴儿进行感官的教育,通过具体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并注重儿童语言的学习。

(2)六至十二岁,国语学校接受初等教育。他指出教科书的编写也要使用国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

(3)十二到十八岁,拉丁语学校接受中等教育。拉丁语学校更多的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它的教育目的是“对于志向超出工厂以上的学生给以更彻底的教育”。这一阶段是使学生对艺术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除“七艺”教育之外,还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物理学家、地理学家、年代学家、历史学家、道德学家、神学家,以为此后接受高深教育做准备。

(4)十八至二十四岁,接受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阶段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将来的教师与学者,为教会、学校、国家培养领袖。

《大教学论》一书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出版标志着独立教育学的诞生,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被尊崇为教育发展史上的“哥白尼”,正如西方学者的评价:“倘若各时代的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全给丢了,只要留得《大教学论》在,后代的人便仍可以把它做个基础,重新建立教育的科学”。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