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中血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关键词】血细胞镜检 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在国内检验科的迅速普及使血常规检验的参数逐渐增多,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参考数据。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计数先后推出了两分类,三分类,四分类和五分类仪器。应该说血液分析仪的飞速发展使血常规检验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医学检验的一大进步,但是在血液分析仪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1血液分析仪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虽然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但是不能发现异常血细胞血液寄生虫,而染色的血涂片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两分类和三分类仪存在的问题如下: 1.1有些检验人员对血液分析仪原理缺乏了解,过分依赖仪器,只看打印数据,对异常结果未作全面分析,盲目发报告。 1.2部分检验人员不会分析白细胞直方图,不了解异常报警的含义,对于是否需要作镜检不能正确判断,造成漏检。 1.3有的检验科自从使用血液分析仪后只要临床医生未注明就不再作镜检,仅凭血液分析仪发出白细胞计数的报告,从而造成漏诊过误诊,如仪器报告淋巴细胞增多,镜检为大量幼红细胞,仪器报告小白细胞增多,镜检为异常淋巴细胞等,有的漏检疟原虫。

1.4有的厂家或产品销售人员对产品宣传不符合实际情况,如“该血液分析仪可减少人工分类的工作量”等造成检验人员忽视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2典型误诊的病例分析 例王某某,男,12岁,咳嗽发热,曾诊断为上感,systemXF—800血细胞计数仪检查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150×109/L白细胞11.8×109/L中性0.52淋巴0.40涂片镜检嗜酸性粒细胞0.32。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目前国内使用的三分类仪器大多是根据白细胞体积的大小分类,不能区分幼稚,嗜酸性嗜碱性及单核细胞,更不能识别异淋和有核红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异常改变,甚至一些小粒细胞当作中间细胞,一些大淋巴细胞当作粒细胞计数。 3几点建议 3.1加强实验室管理 高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各单位在购进血液分析仪后,检验科不仅要对仪器有充分的了解,而且对临床需求情况也要熟知,要选派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去使用和维护,科室应强调血常规检验一定要推血涂片做染色镜检,防止由于忽视形态学观察造成漏诊后误诊,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