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早期X线诊断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食管双对比造影;电子显微胃镜。

[摘要] 目的:总结食管癌早期X线诊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及有电子纤维胃镜资料的138例早期食管癌食管双对比造影照片。结果:138例双重对比造影表现有环征、半环征;平盘或棒状隆起;结节泡囊状亮区;细颗粒花纹状黏膜;偏侧局限性管壁凹陷增厚;斑状及长条状影;靶征;缺口征及双边征。同电子纤维镜观察到的隆起、平坦、凹陷三项基本病理学改变相一致。结论:食管双对比造影早期食管癌的定位、定性、定量、定型和定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食管双对比造影;电子显微胃镜[。

食管癌河南省发病率最高,40年前老一辈学者的防治研究,提出食管癌防治关键在于早就诊、早诊断、早手术“三早”的措施[1]。而早诊断是关键中的关键,提高早期表浅性食管癌(EEC)的诊断水平至今仍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收集资料齐全的EEC276例结合早期食管镜检查(EGF)及手术病理进行分析有新的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8例中,男86例,女52例,年龄21岁~81岁,平均56.2岁。病程6 d~36个月,多发生1个月~4个月。多因咽食物时胸骨后疼痛,灼热不适,摩擦哽噎感,食物通过滞留异物感而就诊,少数因上腹不适,保障呃逆嗳气性钡餐或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1.2 方法。

本组EEC均采用食管钡餐造影(DCE)影像诊断,保存有DCE照片138例,其中73例首先由DCE发现病变作出诊断后经EGF活检证实,经EGF活检1次即证实者54例(占74%),2次14例,3次活检找到癌细胞5例,4次者1例,另有51例为EGF在前诊断术前又经DCE检查,其中1次即显示病例48例(占95%),2次方得见病变1例,有2例EGF见有糜烂性浅凹改变,活检查到鳞癌而DCE经2次检查仍未能显示病变。还有14例只依据DCE照片典型表现,直接手术,均得到病理证实。

2  结果。

138例病变位于上段19例,中段71例,下段48例;病变长径≤1 cm 14例,1 cm~3 cm 51例,>3 cm 74例,最长达13 cm;进犯深度:原位癌29例,黏膜内癌71例,鳞癌136例,腺癌2例。EEC 276例的DCE表现及手术标本对照。

2.1 环征、半环征。

共23例,为管腔内孤立锐利的钡环影,直径1 cm~2.5 cm,切线位成一侧管壁向腔内突出的半环影,边缘不规则。标本对照为息肉乳头隆起,18例属Ⅰ型,4例为Ⅱa型。

2.2 平盘棒状隆起

20例,病变呈类圆形,表面平坦内有花纹的平盘状广基隆起,切线位显示为侧管壁向腔内棒状突出。标本为绒毛簇集状表面平坦隆起,13例属Ⅰ型,7例属Ⅱa型。    2.3 结节泡囊状亮区。

共16例,为管腔内单发或多发结节泡囊状透亮影,边缘模糊。标本为豆大的丘状突出,高度<0.5 cm,属Ⅱa型。

2.4 细颗粒花纹状黏膜

共17例,为管腔浅淡钡染区中有多发细胞颗粒状亮区或黏膜皱襞增粗紊乱呈花纹状,术后新鲜标本可看不到病灶,存放待水肿消失,标本方可见多发司鸡皮样细颗粒状微隆起斑点状糜烂,属平坦型Ⅱac或Ⅱb,多为原位癌。

2.5 偏侧局限性管壁凹陷增厚。

共19例,为一侧管壁局限新凹陷和白线状管壁边致密。标本为不规则深浅不一的溃疡或糜烂,属Ⅱc型或Ⅲ型。

2.6 斑状及长条状龛影。

共11例,为管腔内不规则斑状浓淡不一的钡剂添加影,切线位呈轮廓线中断相续长条状龛影。标本为大小不一溃疡,属Ⅲ型。

2.7 靶征。

共12例,为管腔内孤立的钡环影,中央伴斑点状钡滞留。标本为较深溃疡,属Ⅲ型。

7 次访问